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亦可以郁在體內。 清者為水,霧者為濕,積水成飲,飲凝成痰,當水以痰飲的狀況在體內郁,就像食物一般稠黏膏膩,一罈死水衍成一灘爛泥,不僅身體酸重疲累,進而影響血液成油膩膩,也讓睡眠品質 ...

  2. 筆者在上屆國醫節中醫學術研討會論文「從氣感談扭挫傷後遺症還原三部曲」摘要中提到:“中醫言「氣不通、不順」,西醫應理解為「神經傳導障礙」”。在命名上,古人將在神經中傳導的能量稱做「氣」,如同現代人將在電線中傳導的能量稱做「」一樣。

  3. 大 寒(1.20)到 立 春(2.4). 陳銘堂老師講述 李曜暄醫師匯整.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 根據<孝經緯>一書的記載:「小寒後十五日,斗指丑為大寒,至此凜烈至極也。. 」,這個節氣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冷到極點的冬天,比小寒還要冷,所以叫做 ...

  4. 這樣的體質,水飲容易郁在五臟六腑,形成如上述症狀,水飲更容易郁在皮下肌肉,因為代謝不出,水飲在皮下化熱、餿化,表現在皮膚上如:青春痘、濕疹、汗皰疹、尋麻疹、異位性皮膚炎、乾癬、皮膚癢、皮膚乾燥等。

  5. 臨床常用的膽道排石湯,含有茵陳、鬱金、金錢草等「利膽」藥物,加上生大黃、枳殼、木香則可順氣、消,所以具有促進膽汁分泌和使膽道口括約肌鬆弛,從而引起沖洗結石、排出結石的效果。此外,若是膽火太旺,則可用龍膽草、梔子、青蒿等來清瀉膽火。

  6. 中醫經方的思路為「溫陽化飲」,也就是造成皮膚狀況的背後因素「飲郁」,和「飲郁化熱」。. 一般人看到的只是化熱的表象,青春痘、濕疹、酒糟性皮膚炎、皮膚乾燥、毛囊炎,這些稱之為病名,病名一點兒都不重要,表象只會誤導罷了,不能看到化熱 ...

  7. 方中小青龍湯祛風逐飲,辛夷散疏風止漏,香砂六君子湯健脾除濕,杜仲補腎壯腰膝,山楂散瘀化痰,消食磨,薏苡仁為除濕要藥。 療效追蹤: 1/14 打噴嚏減少,且已不會流鼻水。 LMP:1/14,此次經行已無腹痛。 睡眠亦有進步。腰痛,兩膝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