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23日 · 5月19日台灣教育史上罕見地全面停課COVID-19疫情在社區爆發得又快又急全台學生改採線上學習突如其來的停課不停學」,讓老師的教學進度被打亂剛開始教育部宣布的停課時間只有10天然而隨著疫情持續延燒停課時間已延長4週到7月2日直接銜接暑假而在變種病毒的挑戰下遠距教學有可能更為頻繁。 在偏鄉種茶、採筍、打零工為生的家長開始把孩子帶到工地,學生在山上、工寮、車子裡連線上課。 疫情前學生住校、留晚自習,老師能指導作業、照顧生活起居;現在有老師開車用隨身碟送課程、送便當,盡可能確保家庭狀況不穩定的孩子能繼續學習。 《報導者》採訪花蓮、台東與阿里山的學校,看見遠距教學下被放大的教育不平等。

  2. 2021年6月24日 · 圖文故事. 我們在雲上教與學. 新北市三峽的南靖部落裡,家長陪同小孩,透過網路共上一堂族語歌謠課程。 (攝影/唐佐欣) 2021年初夏的台灣一場遲來卻快速爆發的疫情打亂了原本的歲月靜好5月17日雙北地區率先停課兩天後更擴大到全台各級學校教育部宣布採線上教學不停學的方式進行原有的課程。 雖然去年教育部已訂定線上教學指引,但真正開始遠距課程,還是讓許多老師、家長、學生們措手不及,展開一場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教育變革。 「廚房、臥房、工寮,都是教室。 我們,重新學習「怎麼學」 新北市中平國中校長林裕國說,「真的沒想到(停課)速度來得有點快,」透過全校老師的合作,教務處開設了上千個Google Meet帳號,在三天內快速解決硬體與連線的問題。

  3. 2021年5月18日 · 今天5月19日是全台各級學校全面停課的第一天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怎麼讓孩子在家繼續學習需要列課表嗎怎麼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

  4. 2021年7月3日 · 今年畢業生代表之一的政治系大四學生林語萱是少數有機會在校園停課後進入禮堂實體致詞的台大學生。 入校必須出示證件,戴口罩、量體溫,少了典禮的儀式感,多的是繁瑣的注意事項與防疫守則。

  5. 2023年4月8日 · 疫情改變了「教與」的樣貌,無論老師、學生、家長,都要從頭適應。透過攝影鏡頭,我們看到廚房、睡床、工寮都成了孩子上課的場域;老師日日外送教材、維持互動溫度;體育、布袋戲、舞蹈、音樂⋯⋯這些過往非得面對面實作的課程,也變出萬千風貌。

  6. 2018年9月11日 · 教育社會學者 黃毅志 有許多針對國中畢業後的升學研究、或前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柯華葳等對於國小國中的跨國學力比較 研究 ,無不指出和林、沈類似的結果──學生的升學機會、學業成就與其社經背景息息相關:家裡比較有錢的學生、父母學歷較佳的學生、住在都會區的學生、主流族裔的學生(簡稱優勢學生),其學業表現及升學機會優於家裡比較沒錢的學生、父母學歷不高的學生、住在鄉下的學生、弱勢族群的學生(簡稱弱勢學生)。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根據學者陳淑麗、洪儷瑜的研究 ,在我所處的花東,六年級識字低成就的學生,其識字量還不到全國小二的平均值;九年級識字低成就學生,識字量還不到全國小三的平均值,而且學校規模愈小,識字低落的情況愈嚴重。

  7. TFT計畫 是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教育基金會為期2年的教學與領導力培育計畫,培育具使命感與領導潛力的人才,至高需求的偏遠地區國小擔任全職教師,並與在地網絡協力,發揮從孩子、學校、社區到社會的層層影響力。 2年期間,不僅有穩定薪資保障,更是一份兼顧自我實現與影響教育不平等的工作。 兩年後,承接第一線的現場工作經驗,TFT計畫成員轉換為校友的身分,持續在現場教師、學校領導人、社區營造、政策倡議、社會創新或企業等不同職涯共同回應教育不平等。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