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外部連結. 臺灣地震列表. 本表是動態列表,或許永遠不會完結。 歡迎您參考 來 。 台灣的地震分布. 這是一個關於 台灣 歷史上主要 地震 的列表,台灣位在 地震 活躍區 環太平洋火山帶 中, 菲律賓海板塊 和 歐亞板塊 交界上。 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平均82mm朝西北碰撞 歐亞板塊 [1] ,造成台灣地震頻繁。 台灣地震帶 [ 編輯] 台灣 地震帶 主要有三:西部地震帶、東部地震帶及東北部地震帶 [2] 。 西部地震帶 [ 編輯] 西部地震帶包括整個台灣西部地區,主要係因為板塊碰撞前緣的斷層作用而引發地震活動,震源深度較淺,由於人口稠密,因此大地震容易造成災情。 東部地震帶 [ 編輯] 東部地震帶係直接肇因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所造成,地震頻率高,震源深度較淺 [3] 。

  2. 這是一個關於 台灣 歷史上主要 地震 的列表,台灣位在 地震 活躍區 環太平洋火山帶 中, 菲律賓海板塊 和 歐亞板塊 交界上。 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平均82mm朝西北碰撞 歐亞板塊 [1] ,造成台灣地震頻繁。 台灣地震帶. 台灣 地震帶 主要有三:西部地震帶、東部地震帶及東北部地震帶 [2] 。 西部地震帶包括整個台灣西部地區,主要係因為板塊碰撞前緣的斷層作用而引發地震活動,震源深度較淺,由於人口稠密,因此大地震容易造成災情。 東部地震帶係直接肇因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所造成,地震頻率高,震源深度較淺 [3] 。 東北部地震帶係受 沖繩海槽 擴張作用影響,多屬深層地震,並伴隨有地熱與火山活動現象 [3] 。 斷層與地震.

    日期 (utc+8)
    時間 (utc+8)
    震央 ...
    緯度
    1904年4月24日
    14:39
    嘉義
    北23.5
    1904年11月6日
    04:25
    北23.6
    1906年3月17日
    06:43
    嘉義 民雄 参见: ...
    北23.6
    1906年3月26日
    11:29
    北23.7
    • 大事紀
    • 歷任主任
    • 外部連結
    1990年,開始總部籌建工作,建築經費由國立臺灣大學支應,設備及爾後每年之運作經費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編列。
    1998年6月,正式完成總部籌建工作。
    2002年5月,立法院通過《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設置條例》。
    2003年6月,由國科會所屬單位轉型為財團法人組織。
    國家實驗研究院(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 其他人也問了

  4.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中華民國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一等附屬 氣象 測報機構,為 臺灣 的官方 地震 測報機構。 組織. 單位沿革. 臺灣總督府臺北測候所於1897年12月19日裝設第一部格雷-米爾恩型 (Gray-Milne)地震儀,開啟了臺灣地震記錄科學化的時代,1938年臺北觀測所升格為臺灣總督府氣象臺,地震、地動及火山之觀測、調查、報告與研究等屬業務課之部分職掌,1945年二戰結束,同年11月1日成立臺灣省氣象局接管臺灣總督府氣象臺,原地震觀測業務由隸屬觀測科之地震股延續辦理。 1971年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恢復建制,承接臺灣省氣象局並予改制,地震觀測業務由測政組下之地球物理科繼續掌理。

  5. 2016年2月5日 · 傷亡. 死亡:117人. 受傷:551人 [6] [7] [8] 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 發生於當地時間2016年2月6日上午3點57分, 震央 位於 高雄市 美濃區 ( 屏東縣政府 北偏東方27.1公里處), 芮氏規模 6.6,最大 震度 為 臺南市 新化7級 [1] 。. 與同樣發生於臺灣南部的 1964年臺南白河地震 ...

  6. 2018年2月4日 · 條目. 臺灣正體. 工具. 若非特別註明,本條目所有時間皆為 東八區 標準時間( UTC+8 )。 2018年花蓮地震 ,主震發生於2018年2月6日23時50分41.6秒( UTC+8 )的地震,其 震央 位於 臺灣 花蓮縣 近海,地震規模為 M L 6.2、 M W 6.4, 震源深度 6.3公里 [1] [2] 。 本次地震前後發生了多次 芮氏規模 5以上之地震,其中最大 前震 發生於2018年2月4日21時56分40.6秒,震央位於花蓮縣近海,地震規模為M L 5.8,震源深度10.6公里 [13]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在前震後受訪時表示地震仍屬於正常能量釋放,並有專家表示這是自 1972年瑞穗地震 以來當地發生過規模最大的地震

  7.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國鳳 ( Kuo-Fong Ma ,1963年 — ),台灣知名 地震學 家, 全球地震模型組織 (英語:Global Earthquake Model) 會員 [1] ,現任台灣地震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 [2]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國立中央大學 地球科學系教授,地震災害鏈風險評估及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專業領域為地震學、 震源 力學。 知名貢獻為首度觀測到大型地震斷層的滑移帶厚度、量化計算生成地震的能量,發表均向地震研究。 生平 [ 編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