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月21日 · 台灣藝人周子瑜道歉事件由於牽涉到嚴肅的國家認同問題是台灣這一陣子的網路新聞焦點更引來兩岸網友爭論不休。 到底,台灣人該天天在網上和各路愛國憤青鍵盤激戰? 還是從此和大陸人不相往來? 潮網總經理駱呈義,是Facebook社群與新浪微博的台灣廣告代理商,也深諳兩岸社群文化差異,卻有不同建議:「你沒有必要喜歡大陸人,或同意他們,但是至少應該正確理解對方。 怎麼說? 潮網駱呈義認為,從此事件衍生的許多爭執中,都可看出台灣人平常不太看微博,以至於對於中國大陸網路文化理解太片面,造成誤解。 例如,許多台灣網友以為,大多數大陸網友都關心這事件,並且跟隨黃安起舞,要求周子瑜表態國家認同與道歉,其實並非如此!

  2. 2021年5月9日 · Facebook於今年1月6日美國國會大廈發生暴動後,封鎖美國前總統川普的Facebook和Instagram帳號,Facebook內容監督委員會與也在美東時間5日宣布維持封鎖川普帳號。 近年來,Facebook內容審查愈來愈嚴格,一不合規定就會被禁言,台灣網友也發展出「你今天『被祖』了嗎? 」的幽默鄉民哏。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Facebook用戶無預警被刪文,已引發愈來愈多用戶不滿。 Facebook特地成立新監督委員會,由20位律師、教授和其他領域專家組成,將為用戶對Facebook所做的決定提出上訴,並解釋Facebook眾多詳盡規則。 自去年10月開始受理案件以來,監督委員會已收到22萬多份用戶上訴,並發布八項裁決,其中有六項裁決推翻Facebook最初決定。

  3. 2023年9月28日 · 一文簡單教你。 社群媒體帳號對當代人而言,可說是線上的自我化身。 就像人有多種面向,許多人也擁有不只一個臉書帳號,可能是為了區隔工作與生活、或是想與多個興趣社團的朋友分享不同內容,但要切換帳號時總是要重新登入,十分不便。 值得開心的是,日前臉書開放了「分身帳號」功能,讓使用者可以在本帳號與最多四個分身帳號之間一鍵切換,快速與朋友展開互動。 Meta表示,一年前他們便開始測試「分身帳號」功能,發現分身帳號能幫助使用者將朋友、興趣或社團分門別類,讓他們更自由地與想互動的人交流。 而在同屬Meta公司的Instagram上,Meta也早已觀察到人們會以自身興趣建立多個帳號,因此決定正式將此功能引進臉書,開放全球用戶使用。 臉書開放「分身帳號」功能,可一鍵切換不同帳號。 取自Meta官網.

  4. 2018年9月20日 · 去年台灣書市,橫空出世了一本熱賣15萬本的超級暢銷書《情緒勒索》,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畢業的作者慕姿,其實只是個畢業四年、年過30才決定轉換跑道的心理諮商界新星。 大學讀政大新聞系、畢業後繼續就讀政大廣電所的慕姿,在「擅長但並沒有熱情」的新聞領域待了七年,只是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讀得崩潰卻還一路讀下去。 直到畢業工作時,在八八風災現場,看到災民在破磚瓦下只因為有人陪伴,依然能綻放笑容,觸動了靈魂深處:我想要做能夠幫助別人的工作。 這一次,慕姿不再像20出頭時隨波逐流,仔細檢視現實各種可能性,勇敢踏出舒適圈,在國北心理諮商所華麗轉身。 只因想寫劇本 一股腦考報政大新聞. 《遠見雜誌》問(以下簡稱問):當初為什麼會讀政大新聞系和廣電所?

  5. 2023年3月23日 · 而若論平台好感度,社群用戶最喜歡的社群媒體前5名分別為:LINE、Facebook、Instagram、TikTok 和 Twitter。 TikTok 從 2022 年的第5名躍升了一個名次,而 Facebook Messenger 則跌落兩位。

    • 周子瑜facebook1
    • 周子瑜facebook2
    • 周子瑜facebook3
    • 周子瑜facebook4
  6. 2023年5月26日 · 00:0000:00. x1.0. 「週休三日」的話題近日在網路社群上引發熱烈討論,因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讓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週()休三日的國家」連署超過門檻5,000人,6月26日政府機關將透過平台回應。 針對此議題,網友持正反意見,《 DailyView網路溫度計 》透過《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 》輿情分析系統調查出網友、民眾熱議的10大「週休三日話題」,一起來看大家是否期待多休一天? 多一天假可能帶來哪些影響? No.10 週一到週五要休哪天? 有網友在PTT上,以「欸! 週休三日,要星期幾才最頂? 」為題發問,引起網友熱議,一部分人覺得休星期一或星期五是最佳選擇。

  7. 2020年3月10日 · 現年近70歲的科技記者史蒂文.列維(Steven Levy)於近期(2020年2月25日)發表新書《臉書:內幕故事》(Facebook:The Inside Story),一上市即吸引全球頂尖財經媒體的矚目,從《經濟學人》到《連線》等重量級雜誌紛紛專文介紹。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