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寒露

      • 2024年10月8日星期二
        農曆 九月初六
  1. 2015年1月22日 · 一年二十四個節氣,溫熱寒涼各有不同,飲食一定要與時俱進! 人體中藏著季節的祕密. 一年分為四季,四季變化形成自然界的氣象萬千。 古人講究「天人合一」,認為人和自然是一個完美的整體,而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時時刻刻都在影響人體的生理節律,所以人的飲食要順當季節,符合四季交替的自然規律。 只有順應自然,遵循四季變化的規律,注意飲食調養,才能夠防疾病於未然,增強體質,使生活更加健康美好。 春季養肝脾. 一年四季當中,春季是陽氣升發的季節,在五行中對應肝,人體的肝臟也剛好具有「生發」的特點,養肝的「生氣」目的就在生血氣,這是肝的主要作用。 春季沒有保養好就會傷肝氣,肝傷則不能生心火,到夏季火就不足,這時人們若嗜食冰鎮啤酒、冰棒等寒冷之物,就易發生寒性病變。 因此,春季應以養肝為主。

  2. 2012年8月9日 · 在這個節氣平時體質偏寒的人可採用局部水袋熱敷來保健也可以通過手掌拍打叩擊來疏通經脈。 此外,在背部塗抹凡士林,擦至皮膚溫熱潮紅,對抵抗感冒、扶助正氣、增強身體免疫力也同樣有好處。 處暑表明夏天的暑氣逐漸消退,但天氣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秋涼,而且此時晴天下午的炎熱亦不亞於暑夏之季,這也就是人們常講的「秋老虎,毒如虎」的說法。 這也提醒人們,秋天還會有熱天氣的時候,也可將此視為夏天的回光返照。 著有《清嘉錄》的顧鐵卿在形容處暑時講:「土俗以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曆十八日而始涼;諺云:處暑十八盆,謂沐浴十八日也。 」意思是還要經歷大約十八天的流汗日。 對於偏熱體質的人來說,秋季宜養「收」,此節氣應收斂神氣,保持平淡,安寧心神,使情志與秋收相應。

  3. 寒露 相關食譜 - Yahoo TV
  4. 2019年1月21日 · 萬芳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永國表示,氣溫本身雖是一個壓力,但最主要原因是人體必須適應外在環境的變化,在適應、調節的同時就會增加體內「壓力荷爾蒙」如腎上腺素(adrenaline)和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的物質,而腎上腺素的荷爾蒙會使脈搏數上升,動脈收縮。 再加上,溫度變化亦會增加血管收縮,若本身就有血管狹窄、動脈硬化等跡象,理所當然,更可能讓原本就存在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變成血栓,進而增加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及中風的急性發作! 認識心血管疾病. 「喘、胸痛、水腫、心悸、暈倒……」是心血管疾病常見的症狀,當身體出現上述徵象時,即有心血管疾病的可能!

  5. 2024年1月22日 · 至於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在 專欄 指出,「緩進式寒潮 (流)」持續南下,氣溫繼續下降、愈晚愈寒冷,今晚將觸及「寒流」定義 (為台北觀測站≦10度),沿海低溫則將降至7度。 最新模式模擬顯示,1/23至1/25晨,受到「寒流」籠罩、勢力最強,各地氣溫降至最低,部分平地的最低氣溫約可降至5度以下;明日中部以北及東半部有局部雨,天氣「極濕冷」,週三 (1/24)東半部有局部雨,天氣漸轉「極乾冷」,應特別注意保暖、慎防寒害。 週四白天起至下週 (1/28)日「寒流」漸減弱、氣溫逐日回升,大台北多雲,桃園以南晴朗穩定,東半部偶有局部短暫雨。 至於這波寒流會如同2016年霸王寒流一樣,陽明山再度飄雪嗎?

  6. 2022年12月19日 · 霸王級寒流來襲冬天開暖氣一定要注意這5件事一表整理6大類電暖器優缺點. 黃建誠. 生活消費. shutterstock. 2022-12-19 17:00. +A -A. 加入收藏. 冬天保暖防寒必備物品絕對少不了電暖器尤其家庭成員若有銀髮族小朋友更是需要它。 不過電暖器功率不低,從500到破千瓦(W)都有,以700 瓦(W)來算,寒冬每天使用3小時,30天下來也用掉了63度電,約莫315元,若學會節電使用,積少成多,省下來的費用也相當可觀。 電暖器省電妙招1. 與其挑較大機種追求加熱速度快,不如按需求挑選最適合的.

  7. 2022年3月2日 · 1315期. 2022-03-02 15:27. +A -A. 加入收藏. 想端出好吃的食物、調飲,從食材的選擇、調和,到互搭產生的變化,就像做一場科學實驗,需要經過多次的試驗與調配。 以當令節氣為原點,細究食材的產地、品種、配料還得斟酌用量,像是研究室裡的研究生,把分析食物當作好玩的科學,一桌美味封存了季節,調配出誘人好味覺。 利用醃漬、發酵保存食品. 玩菌種跟微生物的科學. 梅酒、檸檬鹽、剝皮辣椒鯷魚橄欖醬……由胭脂工作室實驗出的食物,從季節性漬物到為了活動研發的發酵品,累積已有上百款。

  8. 2013年8月6日 · 原則1多吃涼性、利水性食物. 瓜類、菇類、筍類、百合、蘆筍、茄子、水梨、火龍果、橘子、草莓。 原則2 適量添加辣味. 吃東西時可加一點生辣椒或是胡椒粉,可以把濕氣排出體外,消除疲勞。 原則3 多吃苦味、甜味. 苦味有清熱效果,甜味則可健脾,但不宜過甜易生痰,微甜即可。 夏轉秋 收藏陽氣養肺過冬. 長夏剛好介於夏末初秋,這個時節除了調理脾胃外,也是養肺的好時機。 中醫理論認為,到了秋季,氣溫轉涼,大自然陽氣潛藏,人體陽氣也隨之轉入收斂狀態。 因此,秋季養生就是要好好收藏身體的陽氣,才能為寒冬做好準備. 陳旺全說,以中醫五行來講,秋天所對應的人體臟象是肺,秋季的時後天氣乾燥很容易傷及肺陰,此時更應注意鼻乾喉痛、咳嗽胸悶等呼道道疾病。 此時如果能好好調和呼吸,使肺火不燥,就能保持呼吸順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