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0月14日 · 作者\ 媽媽經編輯部. 大小S的父親徐堅在2012年罹患肝癌後逝世在兩個明星女兒的光環下這位父親在家庭當中的種種都被攤在陽光下審視一直以來也受到不少的批判。. 近日,小S在自己的podcast節目《老娘的老娘》中,與徐媽談到父親的過往,談著談著兩 ...

  2. 2020年7月28日 · 媽媽經編輯部 發表於 2020-07-28. 看留言討論. 作者\ 媽媽經編輯部. 家庭成員看似獨立個體,其實是緊密相連著,不只愛會傳遞, 連痛苦也會傳遞。 心理學家已發現:911事件那年出生孩子,比普通孩子,有基因上不同:容易受到環境影響,如有毒物質、緊張情緒等。 因此,重大家庭變故,如父母離異、親人過世等,都會破壞家庭支持體系,影響家庭平衡,使得下一代繼承這一代家庭創傷。 但當我們了解這些情緒根源, 你沒有問題,也不是問題 ,是否可以離開自我苛責無限循環? 你是把父母痛苦扛在自己肩上. 當父母對生活充滿抱怨,媽媽嫌爸爸無能,賺得不夠花,或某一方對婚姻不忠誠、家暴等,充滿負面的父母告訴孩子:「養你有多麽困難,為了供你吃喝和讀書,我們吃了多少苦。 」孩子就會感恩嗎?

  3. 2024年2月15日 · 父母偏心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其中一些可能包括: 個人偏好: 父母可能對某個子女的性格興趣或行為表現更為喜愛這可能是因為與他們自己的價值觀或興趣更相符合這種偏好可能導致父母在對待子女時更傾向於偏袒某個子女。 兄弟姐妹排行: 排行在家庭中有時會對父母的偏心產生影響。 長子或長女可能受到更多期望和責任,而父母可能更傾向於關注和支持年幼的子女。 兒女個性和需求: 父母可能更傾向於回應某個子女的需求,特別是當這個子女表現出更大的困難或特殊需求時。 這可能導致其他兄弟姐妹感到被忽視或不公平對待。 壓力和壓力反應: 父母面臨的壓力和壓力反應也可能導致偏心。 例如,父母可能因工作壓力、財務壓力或婚姻壓力而無法提供均等的關注和支持,從而導致偏心。 圖片來源:《寄生上流》劇照.

  4. 2019年8月22日 · 紐西蘭插畫家和漫畫家Toby Morris,創作的一個小漫畫「On a Plate」《盤子上》,描述了兩個在不同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怎樣一步步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 這個小漫畫風靡了Facebook,收獲了超過20萬個「大拇指」,看完它,很多人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 左邊這個孩子叫理查德他父母的工作還行右邊這個孩子叫寶拉她父母的工作就差一些了。 理查德的房間溫暖乾燥,他家書櫃裝滿了書,冰箱也裝滿了食物。 寶拉的房間除了人滿為患,也沒什麼東西了! 她住的房間潮濕、吵雜,她總是生病。 理查德的父母為孩子傾心付出。 (他們總是陪伴孩子,還鼓勵他「好孩子」、「很聰明」) 寶拉的父母也為孩子傾心付出…….所以,他們要打兩份工。 (他們只有將她獨自留在家裡看電視)

  5. 2021年5月13日 · 媽媽經編輯部 發表於 2021-05-13. 看留言討論. 作者\ 媽媽經編輯部. 以下三種父母的型態是屬於控制型父母可能會出現的特徵與行為在這些情況下長大的孩子心裡可能會出現自卑充滿壓力被忽視的感受或性格1.有心無力型(The Well-Meaning-But-Neglected-Themselves Parents若父母本身在童年時也曾經歷受創尤其是來自原生家庭的情感忽視就會在與自己的孩子相處時發現即便想要努力要給孩子更好的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童年未累積足夠的情感財富而無法讓自己與孩子有情感上的共鳴。 「他們相信自己的做法對孩子好,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出於對孩子的愛,而不是為了自身利益。

  6. 2022年11月22日 · 母親是家庭靈魂人物有快樂媽媽才有幸福的家庭. 小尖Carrie 更新於 2022-11-22. 看留言討論. 每個人都談過戀愛當時喜歡的人真是任多少人都勸不住包括父母招數用盡又打又罵家中兄弟姊妹的力阻甚至朋友同學的相互規勸,「這個人不值得妳愛! 」或是「他不適合妳! 」最後,幸運的女性被甩了(還好! 感謝主);不幸運的女性就從此走入「真正的墳墓」──婚後不多久就可能過著先生不回家、抓姦等遭遇,開始付上慘烈的代價。 海德堡大學神學院神學博士賴信道(Stephenlakkis)教授在〈Finding The Lighto Four Lives〉講道中說到:「Faith(信心)Can Be A Strange Adventure!

  7. 2020年9月3日 · 「媽,中午吃什麼? 「媽,我東西放哪了? 「……」 而一旦到了爸爸面前,這無數個問題,都簡化成了一句:「爸,我媽呢? 」雖然看起來很無厘頭,可細細想來,何嘗不是許多家庭現狀? 據《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調查報告顯示:父親陪伴孩子時間較多家庭,僅佔12.6%。 這個數字可以說是相當觸目驚心。 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家庭中,父親都是缺位。 他們錯過了孩子第一聲啼哭、第一次吃飯、第一回上學……,即使好不容易待在家中,也會習慣性地把教育孩子任務交給母親,自己坐在一旁指揮别人,自己什麼事也不做。 推薦閱讀: 爸媽不暴走! 別把孩子當垃圾筒. 也難怪曾有個畫家做過如下精妙形容:說許多爸爸在孩子圖畫裡,沒有手,為什麼? 因為在孩子記憶裡,爸爸像一團影子,總是抓不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