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2月23日 · 歷史迷霧中的六張犂──白色恐怖時期亂葬崗保存爭議. 坤龍,近20年來,持續為這些遺落在歷史斷裂縫隙裡的死者,找回家的路。. (攝影╱吳逸驊). 位於六張犁白色恐怖受難者公墓,半世紀前被國家暴力剝奪的生命,無法被「記憶」,而只視為「占用 ...

  2. 2021年5月10日 · 高中同學小翠跟我一樣來台北工作卻在找房時四處碰壁目睹了台北形形色色的鬼屋」──有的牆壁破了一個大洞用紙牆堵起來有的像監獄一樣沒有廁所門躺在床上可以直接看到馬桶她跟我說:「台北房東根本不把你當人看他絕對不會讓他小孩住這種地方小翠說她在台南的老家是透天厝這種房型在南部很普遍然而在台北租屋就算拿出一萬元的租金還是住得很壓迫。 和那些不一定要租房的雙北在地人相比,我們的相對剝奪感很重,覺得自己活得不像一個人。 為了省錢,我過著比較非人的生活。 不要說冷氣了,在家我通常只開一盞檯燈,假日就盡量往圖書館跑,然後一天吃2餐:早餐是豆漿加麥片,中午會自己準備便當去公司,通常是我媽從台南寄上來的米,再搭配快煮鍋煮的蔬菜和豆腐,靠著這種方式,把一個月的伙食費壓在4,000元左右。

    • 老屋條例的基本邏輯問題
    • 被遺忘的根本性問題
    • 為什麼這會是個問題呢?
    • 不擇手段的狡猾神作?

    整體來看,老屋條例的內容其實就是提供不同利益(誘因)的鼓勵,針對老舊與危險建物進行重建。這樣的立法概念,如果純粹從文字意涵表面來解讀,應該是基於老舊與危險建物對都市人的居住環境造成危險或妨礙,因此以去除老舊與危險建物,作為獎勵的正當性基礎。這樣的邏輯是建立在「老舊、危險建物=妨礙都市機能與危險」的基礎命題上,繼而導向以鼓勵重建方式,解決老舊、危險建物所可能導致的都市機能妨礙與危險等問題。換句話說,這樣的立法構想,其目標是去除因為老舊、危險建物所造成的都市機能妨礙與危險,而以鼓勵重建老舊、危險建物做為達到目標的手段。 不可否認地,以這樣的基礎設定衡諸目前的批判,老屋條例頂多會被攻擊不應將老舊建物列入獎勵重建的對象,如果是針對危險建物,目前看來似乎能被各方接受。但是,值得思考的是,針對危險建物以...

    不論是老舊或危險建物,一旦拆除後,其所在位置的土地(基地)再度成為空地,因此,老屋條例所謂的重建,本質上就是新建的概念。也就是老屋條例獎勵重建的真實效果,其實是一種新建的鼓勵。 值得進一步思考的是,如果需要鼓勵建地的充分利用而獎勵新建,那麼應該是普遍而全面的。但是,老屋條例的適用對象偏偏只限於既有建物,也就是特定對象。老屋條例作為一個以授予人民利益為主要行政工具的法案,對於新建案件並非是平等待遇。這種獨惠危險建物的拆除後新建,必須正當化其間差別待遇。 事實上,危險建物拆除後重建與空地新建之間的差異,只在於空地形成的原因有所不同,因此合理推論下,只能說危險建物的特性與處理需求必須足以正當化危險建物拆除後重建的獎勵與優惠。然而,從前面的討論來看,危險建物的處理如何可以連結到重建獎勵與優惠,卻是難...

    我們回過頭來想,如果我們買下一個東西(財產),正常情況下,當這個東西損毀或甚至滅失,我們還想要再擁有這個東西時,是不是應該自己重新購置?建物作為一種財產,縱使它再怎麼高價,這筆重新購置的成本,除非有財產保險支應,都應該由自己負擔。 而如何維護自己已經持有財產的存續,除了國家機器透過法律制度,提供所有權人保護財產,以抵抗來自國家機器或是其他私人侵害的管道之外,還是要靠自己付出努力(包含勞力、資金)才能辦到。也就是說,維持自己所有建物不落入危險建物狀態的義務,不僅是源於建築法對於建物持有者的課責,同時也是由民事財產法、憲法原理可以導得出來的結果。 畢竟,憲法對於私財產權的保障,是保障已到手財產的存續,至於還沒到手的財產只保障公平的取得機會,並不提供一定能取得的保證。所以,國家機器除了確保人民社會...

    如果把目前檯面上批判老屋條例的論點一起兜過來看,我們其實不難看出,這條例的內容混雜了很多問題,把一些原本在事理、法理上不完全相關的事務硬是串了起來。它不僅破壞都市計畫對於建築行為的控管,同時更糊化、混淆了建管機關與建物所有人的法律義務與權利。 如果這是為了部長口中的龐大重建商機而刻意設計出來,用來突破都更條例修法困境的作品,那麼老屋條例將是最能真切展現行政部門的狡猾神作。 而且,如果說都市更新條例讓台灣都市計畫地區居住正義元氣大傷,那麼與其本質、功能上極為類似的老屋條例,揚著防災、創造產值大纛,不但沒有中止對於台灣都市計畫系統的摧殘,其實可能更加大有屋與無屋階級間的鴻溝,是行政部門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心態的徹底展現。 當建商與有屋階級將為老屋條例順利通過立法院的委員會審查而歡欣愉悅之際,或許我們...

  3. 報導者在今(2021)年5月的 《求租.囚租:一道不自由的選擇題》 專題中分析全台最大租屋網站591房屋交易網2010年與2019年的 14萬筆數據 ,發現過去10年,雙北各捷運站點1公里內的套房租金平均上漲30%,最高甚至達5成;但勞動部的統計數字也揭露殘酷現實,這10年間,青年平均起薪增加幅度只有16%。 為了找到一個租得起的地方,再奇葩的空間,許多人也只能含淚承租。 「正常」的不正常:上千張租屋奇觀裡的跨國觀察. 《路邊攤計畫》獨家專訪奇葩裝潢分享中心發起人Hikaru,聽她從來自香港、台灣、新加坡、日本的投稿,看見各國「住得像個人」的不同標準。 圖片取自/奇葩裝潢分享中心. 1 10. 圖片取自/奇葩裝潢分享中心. 與奇葩裝潢分享中心的訪談,笑著、笑著,就想哭了。

  4. 2021年5月11日 · 住房危機是全球關注的議題,台灣近年開始推動社會住宅,成果如何? 我們同時把視角投射到有高比例社宅存量的國家──荷蘭,當社宅也面臨不足之際,他們如何公私協力,在高房價情況緩解青年居住問題? 監製│雪莉、楊惠君、張子午 文字│張子午、陳貞樺、戴淨妍、徐卉馨、昕儒、何正生 數位企劃│陳貞樺、張玟榕 封面攝影│余志偉 攝影│余志偉、吳逸驊、曾原信、鄭宇辰、陳曉威、何正生 資料處理│郭子揚、余崇任、陳貞樺、戴淨妍 設計│黃禹禛、江世民 工程│方泰鈞、郭子揚 編輯│張詩芸、洪琴宣. 住房危機是全球關注的議題,不同年齡層的租屋困境正在發生。 捷運帶來便利、也帶動房價,薪水漲幅追不上租金,房子愈租愈小、生活愈來愈糟。 青年、中年、老年各有各的囚租人生,而整個社會,能否公私協力找出住房危機的新解方?

  5. 2021年4月18日 · │台灣│林謙勇導演專訪. 《買房子賣房子》:房地產投資者之子的自我詰問──家屋與地產的世代相對論. 台灣年輕紀錄片導演林謙勇,大學期間即完成多部淡水在地社區發展的紀錄短片,土地正義與城市地景始終是他關注的核心議題。 2017年,花了近4年以參選地方議員失利的社運工作者王鐘銘為紀錄對象的 《建設未完成》 ,從第三勢力從政的運動光譜映照出人們對社會「建設」的各種想像,入圍台北電影節及南方影展。 《買房子賣房子》 是他「建設系列」的二部曲,這回他直接把鏡頭對準了家人──靠投資房地產發達的父親及長輩。 這部由家庭錄影為基底的紀錄片,在解構社會階級與世代相貌下,也是他個人價值觀重構,入圍2021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台灣競賽片 。

  6. 2022年2月23日 · 佳泓則發現,即便小朋友也能意識到離開房間與死亡的關聯。 至於另一件錄像作品 〈驚營〉 ,則邀請情治人員和政治受難者的後代共同創作,4個參與者在不同的牢房裡,看不見對方、只能聽聲音彼此對話,講述身分和標籤對他們的生命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