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臺灣正體. 工具. 此條目介紹的是前 中華民國總統 。 關於1873年出生曾任中國復旦大學校長的教育家請見李登輝 (教育家) 」。 李登輝 (1923年1月15日—2020年7月30日), 中華民國 農業學者、政治人物,曾任 中華民國總統 、 中國國民黨主席 。 在 臺灣日治時期 出生於 臺北州 淡水郡 三芝庄 ,為 福佬客 ,即改說 台語 的原 客家族群 。 李登輝是第一位出生且成長於臺灣的 中華民國 國家元首及首位臺籍中國國民黨主席,亦在1996年成為首位全國 公民直選 產生的總統。 李登輝在12年的總統任期內進行了一連串的政治改革,統稱 寧靜革命 ,因此被外界認為是落實 臺灣民主化 之重要推手 [3] 。 生平 [ 編輯] 早年經歷 [ 編輯] 源興居.

  2. 個人著作. 參見. 注释. 參考文献. 外部連結. 李登輝 (1923年1月15日—2020年7月30日), 中華民國 農業學者、政治人物,曾任 中華民國總統 、 中國國民黨主席 。 在 臺灣日治時期 出生於 臺北州 淡水郡 三芝庄 ,為 福佬客 ,即改說 台語 的原 客家族群 。 李登輝是第一位出生且成長於臺灣的 中華民國 國家元首及首位臺籍中國國民黨主席,亦在1996年成為首位全國 公民直選 產生的總統。 李登輝在12年的總統任期內進行了一連串的政治改革,統稱 寧靜革命 ,因此被外界認為是落實 臺灣民主化 之重要推手 [3] 。 生平. 早年经历. 源興居. 年輕時學習 劍道 的李登輝. 李登輝(右)與其兄李登欽,1943年(昭和18年)。

  3. 登辉(1923年1月15日—2020年7月30日),中华民国农业学者、政治人物,曾任中华民国总统、中国国民党主席。在台湾日治时期出生于台北州 淡水郡 三芝庄,为福佬客,即改说台语的原客家族群。登辉是第一位出生且成长于台湾的中华民国国家元首及首位台籍中国国民党主席,亦在1996年成为首位 ...

  4. 其他人也問了

    • 生平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1996年李安妮首次為父親的選舉在造勢場合為李登輝助選,從此於政治上嶄露頭角。 2002年接任智庫臺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並為民主進步黨籍臺北市長候選人李應元站台。 2005年代表臺灣團結聯盟參選國大代表,排名第一順位當選,並為國大11人「主席團」成員;這是李安妮第一次參選公職並當選。2008年立法委員選舉時,台聯提名李安妮為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第15名,台聯於該次選舉之政黨票未達到5%得票率門檻,無分配不分區立委資格。 李安妮長期關注台灣婦女運動與婦女政策,在許多婦運刊物經常可看到李安妮的研究報告,李安妮的研究專長包括:婦女與兩性研究、性別與社會政策、貧窮研究、社會統計與社會調查、性別主流化。李安妮的身影也經常出現在婦女相關議題的研討會上。近年來李安妮亦投注於社會創新領域,促成台北NPO聚落誕...

    ^ 李副院長安妮. 臺灣綜合研究院網站>關於本院>主管介紹.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0).
    ^ 年金改革委員會 他們的共識在哪? 今周刊 2016/06/30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6-08-20.
    ^ 國民黨 民進黨 81席:27席. 蘋果日報 (臺灣). 2013-01-13.
    ^ 老宿舍變身全台首創的 NPO 聚落!專訪幕後推手:這裡不只是辦公室,更是組織串連彼此、擴大影響力的「家」. 社企流 | 華文界最具影響力的社會創新主題平台. [2023-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7) (中文(臺灣)).
    台灣綜合研究院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李登輝基金會(原群策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 曾文惠 (1926年3月31日 — ),原名 曾文子 [1]:41 ,出生於 日治臺灣 臺北州 淡水郡 石門庄 (今 新北市 石門區 )。 為 中華民國 前 第一夫人 ,和故總統 李登輝 育有一男二女。 比李登輝小三歲,後來成為第一夫人的曾文惠,對李登輝發揮不小影響,其中非常重要的是透過曾文惠家世,李登輝與台派大家族連結,獲得擔任總統時,極為重要的支持力量。 據《虎口的總統》作者 上坂冬子 (日語:上坂冬子) 訪談,曾文惠與李登輝日常會話皆以 日語 為主,李登輝在家稱呼曾文惠為「フミエ」(文惠)。 [1]:44. 家庭 [ 編輯] 曾文惠與夫婿李登輝、妹妹曾敏合影.

  6. 繁體. 工具. 2020年7月30日19時24分( 臺灣時間 ),前 中華民國總統 兼 中國國民黨主席 李登輝 因 敗血性休克 和 多重器官衰竭 在 臺北榮民總醫院 去世,終年97歲( 虛齡 98歲) [1] 。 其遺體於23時移至臺北榮民總醫院懷恩堂 [2] 。 中華民國政府 於 臺北賓館 設置「故李前總統緬懷追思會場」,共4.3萬人次前往悼念。 [3] 8月19日, 中華民國總統府 公告,李登輝 告別禮拜 在9月19日舉行於 真理大學 大禮拜堂,由家屬、治喪大員、政要、國際友人等參加,同時在 淡江中學 設立李登輝告別式「國民會場」供民眾參加,並進行現場直播。 10月7日,李登輝安葬於 國軍示範公墓 特勳區 [4] 。 背景 [ 編輯]

  7. 家庭.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李登欽 (1921年2月19日—1945年2月15日), 和名 岩里武則 (日語: 岩里 武則/いわさと たけのり Iwasato Takenori ? ),生於 日屬臺灣 臺北州 淡水郡 三芝庄 埔頭坑聚落「源興居」(今 臺灣 新北市 三芝區 埔坪里),為 中華民國 前總統 李登輝 的兄長。 二戰爆發後應徵 大日本帝國海軍 入伍成為 台籍日本兵 ,並在 馬尼拉戰役 中戰死,得年23歲。 身後靈位供奉於 靖國神社 。 生平 [ 編輯] 李登欽於 大正 十年(1921年)出生在 臺北州 淡水郡 三芝庄 ,淡水高等小學畢業後於 昭和 十三年(1938年)出任警察。 同年娶妻子李洪謹。 昭和十七年(1942年)八月出任台北州 巡查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