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桃園藻礁是以無節或殼狀 珊瑚藻 為主要的造礁生物,經由其體內鈣化作用沉積 碳酸鈣 所建造之生物礁體。 曾擁有27公里藻礁海岸的桃園,因為北邊的 工業污染 與 填海造陸 的影響,僅存南邊約7公里較為健康的藻礁區域,由北而南分別包含: 白玉藻礁 、 大潭藻礁 及 觀新藻礁 (目前被規劃為桃園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 [1] 。 歷史 [ 編輯] 史前時代 [ 編輯] 該地生物礁約於7500年前開始生長,此時主要是以 石珊瑚目 為主;而以珊瑚藻為主的藻礁約於4400年前開始發育,可能是因為當時環境開始不適合珊瑚生長。 [2] :68-69. 現代 [ 編輯]

  2. 2021年2月23日 · 目前台灣許多海岸仍能零星發現珊瑚藻蹤跡,但藻礁地形僅剩新北市三芝區、桃園沿海及屏東恆春半島東岸,尤其桃園沿海藻礁,更是全台最大 ...

  3. 藻礁是海洋生物的育嬰房」、「藻礁是重要的基因保存庫」、「藻礁的多孔隙礁體有極佳的消波功能」、「藻礁生態系是絕佳的環境教育場域」、「桃園藻礁與珊瑚礁交錯成長,是地質學、氣候變遷上值得研究的好題材」、「27公里綿長的藻礁地形為舉世少有

  4. 臺灣大面積的藻礁海岸,主要分布在桃園,累計約有27公里,從一些施工過程所挖掘出來的生物礁塊以及鑽 探結果,可以推論出桃園海岸擁有厚度4~6公尺的生物礁,而海岸廣闊的藻礁,也被證實延伸至海岸的沙丘下方(王士偉等,2009、劉靜榆,2013),甚至在

  5. 桃園大潭藻礁是全台規模最大且最完整的礁體,根據環團資料,至少有7600年歷史,才能生長到如此壯闊的面積。 在生態結構上,藻礁擁有更綿密的多孔性結構,提供了魚蝦好的生長環境,蟹類豐富度甚至高於墾丁國家公園的潮間帶,同時也是候鳥的食物補給站。 大潭藻礁的地質特殊形成不易,且生物多樣性高,也在2019年被國際知名海洋保育團體Mission Blue列入保存獨特生態系統希望熱點。 對於藻礁而言,海岸建設、工業廢水污染和淤砂掩埋,都會影響生長,也會影響到此棲息的生物,進而影響整個生態系,若中油興建新的天然氣接收站,勢必會破壞目前的藻礁景觀。 被污染的藻礁。 /圖片來源:珍愛桃園藻礁. 能源VS生態的取捨.

  6. 觀新藻礁的動物密度為高美濕地的5倍,香山濕地的8倍,尤其是觀新藻礁的環節動物與節肢動物的數量特別豐富,亟需就地進行保育。 據上,市府業於103年7月7日以府農植字第1030161744號公告為「桃園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在案,刻正投入經費與資源 ...

  7. 桃園的藻礁是以生態藻礁為主。 生存於藻礁體內、表層或孔隙內的動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其他以藻礁為生的藻礁生態系,具有生態功能。 藻礁的形成是石灰藻(泛指能固定海水中鈣離子而分泌石灰質造礁的藻類)因鈣化作用沉積碳酸鈣,經年累月堆積於硬基質上所形成的生物礁,其中以珊瑚藻最為普遍。 又分成有節珊瑚藻及無節珊瑚藻兩種。 台灣造礁者便是以無節珊瑚藻為主,通常包覆在硬地底質表面生長,形成層層白色硬殼的珊瑚藻,也就是一般所指的殼狀珊瑚藻。 根據中油股份有限公司(2008)的鑽探報告,桃園生物礁最早7600年前開始發育,原本是珊瑚礁生長,直到約4500年前開始改. 地景保育通訊 51 2020.12. 8為藻礁發育。

  8. 全臺灣最大區域的藻礁區,就在桃園 觀音 和 新屋 沿岸,除了大自然賦予的天然地景,豐富、多元的生物也是觀新藻礁特別的地方,據說在這裡的生物密度是高美濕地的5倍、香山濕地的8倍,它就像是北台灣渾然天成的戶外海洋生態博物館。. 不過也因為是 ...

  9. 2014年3月11日 · 台大地質系陳文山教授表示:由單一藻類(指無節珊瑚藻)造礁的桃園藻礁非常稀有,具有世界遺產的潛力。台大海洋研究所戴昌鳳教授2008年的研究報告則說明桃園藻礁已超過7500年的歷史;該研究報告指出:在鑽探的礁體中發現珊瑚礁與藻礁有交錯成長 ...

  10. 目前桃園藻生態系的現生藻礁,主要是具鈣化能力的殼狀珊瑚紅藻組成。 桃園藻礁海域擁有全臺灣最高殼狀珊瑚藻覆蓋率的活體藻礁。 殼狀珊瑚紅藻,因為生長較緩慢,每一年可留下的碳酸鈣遺骸只有數毫米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