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17日 · 港聞. 社會新聞. 衞生署署長陳漢儀退休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林文健升職 下周二接任. 撰文:黃偉倫. 出版: 2021-09-17 16:23 更新:2021-09-17 18:38. 9. 政府今日17日宣布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林文健將於下周二21日),接替陳漢儀成為新一任衞生署署長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表示林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深信他定能帶領衞生署面對未來的挑戰。 翻查資料,林文健是次升職連跳兩級,由D4級升至D6級,月薪將達27.3萬元,薪金增幅約8.8%。 林文健於1997年7月加入衞生署任職醫生,於2008年8月晉升為首席醫生,於2013年7月晉升為衞生署助理署長,並於2020年6月晉升為衞生署副署長。

    • 陳漢儀解釋署方參考合約上班時間
    • 官重申擔任陪審員是公民責任
    • 歧視陪審員可判監

    衛生署署長陳漢儀醫生稱,該名陪審員是署方屬下一名護士,是一名公務員,根據她的僱傭合約,她的工作時間為周一至周五上午9時至下午5時半,另每月有兩周的星期六須工作半天,若員工須作陪審員服務,可獲准豁免上班,不會視為請假,但署方為該員工在這情況下,周六仍須按照合約工作。陳又補充,這亦是衛生署一般員工返工時間。 法官不滿這回覆,指陳是一名醫生,毋須擔任陪審團工作,然而若是一名夜更護士,是否會要求她早上當審員,晚上再去當值,陳回應,原則上不會。

    法官更讀出陳署長於上周五(13日)傳真予法庭的傳真的回覆,指衛生署不反對員工擔任陪審員,並不當該員工為缺席或請假,此時法官反問署長:「你有無看出有錯嗎?」陳署長回應說:「實際上我們不能反對,這是責任,這是法例。」 法官即表示,擔任陪審員是公民責任的首要任務,強調《規例》不可凌駕《陪審團條例》,但公務員事務局卻將員工擔任陪審員,只作酌情權處理,是錯誤的,更指若一般僱主若觸犯《陪審團條例》,可被檢控,判處入獄3個月、罰款25萬元,難道現時要出現「香港政府告香港政府」情況。 最後陳及其代表律師要求再研究公務員條例與陪審員服務上問題,以確保該陪審員周六不用工作,法官下令署方須於下周一(23日)下午4時前回覆。

    根據《陪審團條例》第33條所述,若僱主歧視出任陪審員的僱員,均屬違法,最高可判罰款2.5萬元及監禁三個月。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羅智光,今天出席立法會會議時,也被問起政府是否給人感覺帶頭不聽法庭指示,羅稱不便評論,又稱公務員出任陪審團都是依法要求。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午被傳媒追問,指有陪審員被要求周六上班,陳稱衞生署署長已須到法庭解釋,她暫不評論。 現年72歲的被告曾蔭權,暫准保釋外出;他否認一項行政長收受利益罪名,案件預料審訊25天,今天是聆訊的第13 天。 案件編號:HCCC 484/2015

  2. 2017年10月17日 · 近日一名公務員陪審員被要求周六工作涉嫌違反陪審團條例》(下稱條例》),衛生署署長陳漢儀被傳召上庭解釋最終向法庭道歉其間陳漢儀透露曾與下屬商討編更事宜這除了反映她不熟悉條例以外亦令人質疑為何區區編更小事也要勞煩署長處理。 陳慶偉法官。 (資料圖片) 政府應以身作則 勿阻員工盡公民責任. 衛生署署長在這次事件之所以惹來批評,原因是其有機會違反《陪審員條例》,《條例》第 33 條規定任何僱主因僱員出任陪審員而終止僱用或威脅終止僱用其僱員,或在任何方面歧視其僱員,即屬違法,有機會被判入獄 3 個月、罰款 25 萬元。 縱然事態仍在發展,陳漢儀將研究公務員條例,並於下周一下午4時回覆。 然而,衛生署要求員工於星期六繼續工作,已然證據確鑿。

  3. 2024年5月17日 · 政府公布新一輪高層人事任命4名高官退休當中有3名常任秘書長分別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庫務朱曼鈴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常任秘書長黃智祖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利敏貞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梁肇輝也會退休。. 另外,陳 ...

  4. 2021年5月18日 ·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衛生署署長陳漢儀及食物及衞生局副秘書長關如璧周二18日下午介紹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在原有的資格考試和有限度註冊兩個途徑之外新增一條免試回港執業的非本地醫生引入途徑。 草案將成立特別註冊委員會,負責挑選100間認可大學給予免試資格,且有關名單每三年檢討一次。 委員會成員由衞生署署長、醫管局行政總裁、醫委會主席、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港大和中大醫學院院長、不多於三名由行政長官委任的醫委會委員,以及不多於一名由行政長官委任的其他人士組成,並由其中一名由特首委任的人擔任委員會主席,可於會上投下決定票。 陳肇始宣布,推出法例修訂免試引入海外醫生。 (梁鵬威攝) 須針對醫管局人手不足情況.

  5. 2020年2月11日 · 至於立法會調查政府與醫院管理局對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爆發的處理手法專責委員會所提交的報告雖然指出時任衛生署署長陳馮富珍在制訂傳染病監控政策時,「未有充分考慮到粵港兩地往來頻繁的跨境人流」,又提及傳染病可透過國際旅運及中港兩地的跨境旅運傳播」,但是委員會也只建議當局面對突發傳染病時,「應慎重考慮第一時間把該種疾病列入檢疫及防疫條例》(後來被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取代的附表1內」,令衛生署署長可得到所需的法定權力以應付可能需要行使該等權力的突發情況而沒有提出關於人流管控的措施。 調查的調查,檢討的檢討,但該做的並沒有做。

  6. 2017年11月28日 · 衛生署署長陳漢儀又指香港平均飲酒年齡為20歲有一半人士更於20歲前已飲酒此外比較10年前後15至24歲群組數據在2003/2004年度中只有28.2%人表示會間中飲酒定期飲酒」,惟在2014/15年度中已大幅增至58.3%衞生署署長陳漢儀指出未成年者的腦部未發育完成酒精對中樞神經的影響會更深遠。 (潔恩攝) 衞生署署長:世衛未曾建議為改善健康而飲酒. 對於未成年人士飲酒,陳漢儀形容情況「不理想」。 她解釋,在科學角度上,由於未成年者的腦部未發育完成,酒精對中樞神經的影響會更深遠。 她又指,在癌症而言,飲酒並無安全飲用水平,而世衛及衛生署亦未曾建議為改善健康而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