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灌溉排水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農田水利事業區域之灌溉或排水受益區域範圍變更或無灌溉或排水受益事實者主管機關得徵詢當地農民意見並會商中央水利主管機關後辦理灌溉制度之變更或廢止

    • 友善列印

      二、考量當地水源條件、農業立地條件、農業發展與農田水利 ...

  2. 本辦法依農田水利法(以下簡稱本法)第四條第三項、第五條第二項、第. 八條第二項、第十二條第二項、第十三條第四項、第十四條第三項及第十. 六條第三項規定訂定之。 第 2 條. 主管機關應依下列基準劃設農田水利事業區域本法施行前原農田水利會灌溉或排水之受益地考量當地水源條件農業立地條件農業發展與農田水利設施投資效. 益之相關條件,劃設灌溉或排水受益區域之範圍。 依本法第四條第一項規定公告之農田水利事業區域,應冠以管理該農田水. 利事業區域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以下簡稱農田水利署)管理. 處(以下簡稱管理處)名稱。 第 3 條. 主管機關每年至少辦理一次農田水利事業區域灌溉或排水受益區域範圍之. 調查作業。 必要時,得視需要辦理之。

    • 農田水利設施更新改善
    • 早期農地重劃區農水路更新改善及新闢農地重劃
    • 推廣現代化灌溉設施
    • 提升農業灌溉用水效率及水質維護
    • (五)農田水利灌溉組織營運改善
    • (六)擴大灌溉服務
    每年均於研提年度計畫前1年辦理先期作業,請各農田水利署管理處提報下1年度擬辦工程計畫書,並請其依灌溉事業需求,排列各項工程之優先順序,再由農田水利署派員勘查初審,依據農田水利設施更新改善會勘審查注意事項,刪除不符基本條件之工程,並依優先勘選排序原則,重新調整各項工程之優先順序。
    灌溉設施改善工程之優先次序,應以灌溉系統之幹、支、分線為先,中小給水路內面工次之,並以減少輸配水損失及確保水路安全為基本原則;農田排水改善工程之優先次序,應以大排、中排為先,小排次之,並採不打底方式施作,以利地下水涵養及農田水利生態環境維護;水路改善優先考量採阻絕廢污水進入灌溉渠道之方式規劃設計,以維護灌溉水質。
    為使經費效益加大,針對影響灌溉供水之重大急要工程,或增設調蓄設施蓄豐濟枯,特別策劃與推動農田水利設施重大工程建設。考量設施規模、灌區特性、灌溉排水效益、保全對象、設施使用情形、地形地貌改變後現況等因素,由各農田水利署管理處辦理先期作業,擇適宜者提出,經由農田水利署外聘專家學者提供專業意見並評選出優先工程。經核定後優先補助辦理,並清冊列管辦理過程,以確保施工成果符合設計及規範要求,發揮農田水利...
    立法院審議通過中央政府總預算,再依法定預算總額及前述計畫補助經費額度分配原則,匡列補助各農田水利署管理處經費額度,核列額度內優先辦理之工程。
    執行機關為縣市政府,執行步驟係依據「農地重劃條例」及其施行細則規定辦理。
    目前辦理農地重劃地區大多毗鄰於已完成農地重劃區域之農地。重劃區之勘選,係依據「農地重劃條例」第6條勘選重劃區,及第8條規定重劃區內私有土地所有權人過半數,而其所有土地面積超過區內私有土地總面積半數者之申請,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得報經內政部核准後,由農田水利署編列計畫經費補助辦理。
    農業部為農地重劃之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編列計畫經費,內政部為農地重劃條例之中央主管機關,內政部地政單位辦理農地重劃工作之策動、實施地區勘選、計畫初稿研提、土地異議案件之裁決、業務督導、管考、宣導及成果統計等工作,農業部與內政部分工合作,發揮行政機關共同一體之行政機能。
    依照農業部訂頒之「農田水利建設應用生態工法規劃設計與監督管理作業要點」辦理生態工程之規劃設計及施工。
    推廣農民施設管路灌溉設施:各推廣單位利用各種集會及宣導資料廣為宣導,並公告週知農民,以接受申請。
    施設水文自動測報系統:持續輔導各農田水利署管理處建置與改善水文自動測報系統,掌握即時流量資訊以精確調配灌溉用水,同時進行遠端閘控及防災監控影像之整合分級,強化災害應變能力。
    農田水利基礎資料建置:規劃農田水利業務電子化作業體系,制定系統建置標準作業程序,完成電子化資料流程與關鍵衡量指標,改善傳統管理方式所遭遇之瓶頸,並結合前述水文自動測報系統歷年施設成果,整合3S技術應用於農業環境監控、預警管理資訊體系、及環境監測電子化作業方式,創造農田水利管理新價值。
    應用GIS資訊與大數據分析策略,確保符合實務需求以強化灌溉管理業務效能,並推動GIS資料品管與加值應用並據以開發灌溉水、土及作物資源智慧管理平台。
    推動農田水利署管理處灌溉用水資料定期觀測、填報及加值分析,並整合農業水、土及作物資源資訊,掌握田間用水需求變化,發展灌溉用水效率評估與調配決策工具。
    優先針對水資源競用區推動農業灌溉用水節水,加強辦理設施更新改善、闢建調蓄設施、應用創新科技推動農業灌溉水資源計畫,增加可調配水量以降低缺水風險等整合型計畫工作,積極強化農業灌溉用水之利用效率。
    建立農業用水生產、生活及生態功能之內外效益量化評估機制,確立三生功能對社會經濟及生態環境之貢獻。
    研提具體財務分級標準、補助方式及制訂撙節開支及績效鼓勵措施,並加強管考效能,以提升營運績效。
    調整補助分配基準、新增立地條件補助款、扣除款等重要措施,落實績效管考,期望提升灌溉組織(管理處)自有財源,杜絕不必要支出,以健全其財務收支結構。
    已對於北基、南投、彰化、雲林、屏東、臺東及花蓮等7個財務困難管理處進行檢討,以可維持年數與財務自主永續經營能力指標等雙重判斷標準,以判定應受補助會別;另基於績效審計之原則,重新調整補助款分配機制與新增立地條件補助款等重要措施,使本補助款得以朝向落實績效管考,提升補助效益。
    為強化本項特別補助款之分配機制,每年做滾動式檢討,且對相關財務收入較不健全管理處之經常性收支,做合理性管控,以撙節支出,研擬限制措施與目標管理措施,如:總預算控管、控管人事費用、編制員額合理化、降低經常支出預算數、控管建築物新建或改建經費、控管自籌款工程經費及控管福利費用。
    灌溉服務資訊通盤整備,本執行對策之目的,係為盤點適作農地周遭是否有充足水源及灌溉需求,其水源來源除開發潛在水資源外,另可評估調配灌區內既有水資源之可行性,以全面盤點後續提供適作農地灌溉服務方式之參考依據。
    灌溉服務整體策略擘劃,依據前述適作農地現況、水源及灌溉需求調查成果為基礎,針對有灌溉服務需求之適作農地進行細部調查與整體規劃。
    灌溉服務工程推動建置,由具灌溉服務需求之適作農地細部調查與整體規劃成果,以及精密灌溉管理系統與納入綠色基礎設施思維之灌溉工程之設計成果,進行新建及改善工程之發包與執行。
    灌溉服務推廣整合管理,為使前述調查、規劃及建置工作能具體且實際推行,透過建置資料庫系統平台及管考系統,直接掌握計畫工作執行成果。此外,透過後續檢討及管理機制研討,保障既有灌區農民用水權益及使受益地區永續經營發展。
  3. 為建立灌溉排水系統管理政策,健全農田水利設施之興建維護及管理,並促進農田水利事業發展,109年10月1日農田水利法已公告施行,就農田水利事業區域及灌溉制度劃設農田水利設施範圍劃設農田水利設施許可變更拆除及修復管理農田水利設施兼作其他使用許可申請農田水利設施範圍許可銜接其他排水管線或構造物許可農田水利設施範圍接受非農田排水排放審核許可管理灌溉水質水污染物檢驗測定品質管制等農田水利事項,建立相關規範,賦予農業主管機關執行農田水利事業之公權力,對於農田水利妨礙違反灌溉水質者,農業主管機關可主動裁罰,藉以強化灌溉管理,並提高灌溉水質維護效能,健全農業安全生產體系

  4. 1.1 灌溉排水的原始意義 植物的正常生長,有賴於若干維持正常之必要條件;如水份、日光、空 氣、溫度等因素,均須配合其生長之需要。

  5. gazette2.nat.gov.tw › EG_FileManager › eguploadpub行政院公報資訊網

    農田水利事業區域之灌溉或排水受益區域範圍變更或無灌溉或排水受益事實者主管機關得徵詢當地農民意見並會商中央水利主管機關後辦理灌溉制度之變更或廢止農田水利事業區域廢止時應同時廢止其灌溉制度

  6. 農業主管法規共用系統-法規沿革-農田灌溉排水管理辦法. ::: 法規內容. 法規沿革. ※配合農業部與所屬機關組織法規自112年8月1日施行涉及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及所屬機關)、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森林保育事業管理處之權限業務未及配合修正者自112年8月1日起相關權限業務皆由農業部及所屬機關承接辦理。 法規內容. 條文檢索. 法規沿革. 歷史法規. 1.中華民國 109 年 11 月 17 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水字第 1090083161. 號令訂定發布全文 26 條;自本法施行之日施行。 2.中華民國 110 年 12 月 23 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水字第 1106035799. 號令修正發布第 16、25、26 條條文;並自發布日施行。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