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14日 · 疫後消失的老味道之一. 總舖師與水腳最漫長的寒冬──疫情下,失溫的古早菜和宴客文化. 疫情期間辦桌場次稀少,總舖師薛孟輝的生財工具只能存放在倉庫中,暫無用武之地。 1990年代,農民曆見紅的好日,廟口和馬路邊都是「黑松大飯店」──總舖師不論強風暴雨、橋斷路崩,都得到主家澎湃開桌。 辧桌文化的「傳統味」,不只是已成電影中如同神話的「雞仔豬肚鱉」等經典菜色,更是台灣獨有的宴客人情和民俗。 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 疫情從限制群聚、暫緩媽祖遶境開始,外燴業者訂單少了9成,總鋪大師甚至只能去便當店「打工」。 資深總鋪師憂心的不是自己無法討生活,而是台灣從此失去辦桌真正的宴客文化和民俗意涵。

  2. 2020年6月14日 · 聽聞寶哥的老上海要收攤,倪重華特別約了老朋友在關店前一聚,吃吃招牌菜「花三鮮」。傳說,這是老蔣總統每逢過節必吃的家鄉料理

    • 牛蒡料理1
    • 牛蒡料理2
    • 牛蒡料理3
    • 牛蒡料理4
    • 牛蒡料理5
  3. 2019年6月29日 · 台灣為什麼不自己種山竹呢? 其實不只山竹,包括楊桃、木瓜、芒果,都是楊桃果實蠅和木瓜果實蠅主要目標。 這些水果雖然不能從蟲蟲疫區進口,但台灣可以自己種,隨時都吃得到新鮮的。 然而,台灣卻無法自己種新鮮山竹。 因為要培養出一代果后可不簡單,山竹喜歡在恆溫生長,台灣四季仍有溫差變化,山竹長不好。 而且山竹的繁殖效率低,從栽培到收成果實,必須經10年以上,鮮少有農民願意栽培。 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從30年前種下3棵山竹樹,分別經過了12、15、17年才結果。 下次吃到山竹時,別忘了懷抱感恩的心。 諮詢專家/劉碧鵑(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副研究員) 向Mini Reporter提問.

  4. 2020年6月14日 · 的茄冬雞、人參雞,還吃過魚翅羹、蚵仔捲、鮮蝦沙拉,筍絲滷腳庫則是人們心中的高級料理。 在江振本見證普度辦桌規模愈趨盛大的1978年,嘉義市母語文化教育學會總幹事張至宏10歲。

    • 牛蒡料理1
    • 牛蒡料理2
    • 牛蒡料理3
    • 牛蒡料理4
    • 牛蒡料理5
  5. 2021年6月29日 · 不送,就沒人知道他們的苦──三級警戒下,送餐給弱勢家戶有多難?. 送餐志工陳金明將便當送入行動不便的案家屋內。. 對許多獨居或弱勢服務使用者而言,便當代表的不只是一頓溫飽,還是一份關懷,在人際關係疏離的疫情期間,這份溫暖尤其可貴 ...

    • 牛蒡料理1
    • 牛蒡料理2
    • 牛蒡料理3
    • 牛蒡料理4
    • 牛蒡料理5
  6. 2024年2月9日 · 韓華背後的冷戰史,與華僑中介的世界觀. 在台灣,這類由韓華經營的餐廳,對我而言還有個有趣的地方:它的背後,其實是上個世紀的冷戰史,以及這些韓華與台灣的巧妙緣分。. 由於韓國在冷戰期間,和台灣一樣都是「反共前線」,因此直到1992年之前 ...

  7. 旅行與美食,向來有著密布不分的關係。. 透過美食探索世界,不管是誰都辦得到,而且讓旅行被賦予了更深的意義。. 2018年5月,我從日本出發,花了半年的時間,周遊世界30個國家。. 3年前,我辭掉了20多年的報社工作,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自由」,在那之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