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吳俊賢醫師說在痔瘡手術後的傷口照護上吳俊賢醫師提醒幾個重點坐浴建議將坐浴盆裝設在馬桶上以溫水浸泡屁股及肛門每次五至十分鐘每日三至五次可適時舒緩肛門傷口疼痛排便後坐浴亦可清潔肛門要注意水溫不宜太高也不宜坐浴太久避免因久坐造成傷口腫脹。 二、擦藥:坐浴後擦乾皮膚,可混合傷口抗生素藥膏與痔瘡藥膏,取適量塗抹肛門傷口,提供傷口保護與舒緩效果。 不用特別將手指伸入肛門中,避免造成額外的疼痛。 塗抹的藥膏量不需過多,以保持肛門乾爽。 三、傷口分泌物:傷口在術後1個月內都處於癒合階段,會有傷口分泌物滲出,可於內著放置紗布或清潔護墊,一日可更換三至四次,避免傷口及肛門因潮溼造成溼疹的情況。

  3. 有習慣性便秘者手術前應調整好排便以免因手術後排便困難而增加痛苦可准備幾條寬松的內褲用於清洗肛門的柔軟毛巾或紗布柔軟的衛生紙等以備手術後使用手術後應做好以下幾點

  4. 2022年5月4日 · 1術後患者應在24小時以後方可排便但術中應採用包紮以防術後出血所以一般可在術後12小時以後除加壓包紮物這樣可以緩解病人不適等術後反應2術後病人第一次大便前應先用溫鹽水坐浴使括約肌鬆弛以減輕病人第一次排便所引起的疼痛3痔瘡術後好每日換藥1次換藥次數過多如每日23次每次換藥時鹽水棉球反复塗擦創面可使新生的幼嫩的細胞被損壞反而延長了創面癒合的時間欲速則不達。 換藥次數過少或術後不換藥,容易使創面形成假癒合,患者雖然痔瘡被治愈,需再次行手術治療。

  5. 痔瘡組織為具正常生理功能組織但若有不正常的壓擠或不良的排便習慣則組織會受到此不正常作用力而造成滑動現象使痔瘡組織滑向肛門外因此肛門軟墊組織內血管充血及肌肉纖維斷裂導致痔瘡組織脫出形成病態的痔瘡。 好發因素. 1.慢性便秘的病人排便擠壓厲害. 2.長時間站立的人. 3.常有腹瀉情況的人. 痔瘡分類. 1.內痔--於肛門齒狀線以內者稱之. 2.外痔--於肛門齒狀線以外者稱之. 3.混合痔—內、外痔同時發生者稱之. 內痔分期. 1.第一度:為內痔血管墊由內靜脈叢靜脈異常曲張,動靜脈相通異常擴張,血管墊內結締組織增生而擴大腫脹,突出於肛門管內,或排便時因內痔靜脈叢充血輕微脫出到肛門口,便後即消失,但未脫出。

  6. 痔瘡環狀切除手術」(PPH),先對病患麻醉處理脫垂之痔瘡再將痔瘡環狀切除手術」(PPH器具深人肛門針對脫垂的痔瘡進行利除與縫合與傳統手術相較,「痔瘡環狀切除手術」(PPH可獲住院時間手時間恢復時間縮短傷口疼痛

  7. 2015年7月10日 · 如有不正常的壓擠 (straining)或不良之排便習慣則痔瘡組織會受到此不正常的作用力造成滑動的現象使痔瘡組織滑向肛門外此滑動現象造成肛門軟墊組織內血管充血及肌肉纖維斷裂結果使痔瘡組織脫出形成病態的痔瘡。 這就是所謂的「肛門軟墊滑動學說」。 比較有可能的原因包括:排便不規律(便秘或腹瀉)、精緻飲食、腹部內壓過高 (長期勞累、腹水、腹腔內腫塊或懷孕)、遺傳、痔靜脈中無瓣膜、年齡增加等。 其他會增加患痔瘡風險的原因包括:肥胖、久坐、慢性咳嗽和盆底功能障礙。 在妊娠期,胎兒對腹部的壓力以及荷爾蒙的變化會導致痔瘡血管增大。 分娩也會導致腹部內壓增加。 孕婦極少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痔瘡,症狀通常在分娩後就會消失。 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 http://www.pntn.mohw.gov.tw/

  8. 成功大學醫學院醫院大腸直腸外科 林博文 醫師指出痔瘡發生的原因主要是長期便秘腹瀉長時間坐姿站姿或是懷孕主要的徵狀是肛門腫塊無痛出血鮮血有時會造成貧血肛門搔癢疼痛的血栓及脫垂。 在治療上以保守療法為主,例如: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溫水坐浴,塗抹藥膏或栓劑。 外科手術則適用於反覆出血,嚴重脫垂,或是疼痛。 大腸直腸外科 林博文 醫師表示,傳統的痔瘡手術最為有效,但是術後非常疼痛,多數人視為畏途。 因此在1993年,義大利的Longo醫師發明了痔瘡環狀切除手術(PPH)。 此一手術好處是減少術後疼痛,可以早日出院,早日恢復正常生活及工作。 但是它也有一些併發症,例如術後出血、傷口感染、肛門狹窄、直腸損傷及直腸化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