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發明專利申請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2000年12月31日 · 關於專利申請前發明人所擁有之發明權乃是不完全之發明權,就自己之發明是否申請專利,由發明人自由決定,此時發明人同時擁有個人權及發明權,針對侵害自己發明之秘密、潛稱為發明人…等侵害排除權,應屬於個人權 14。

  2. 2020年2月20日 · 專利法第22條第1項,「可供產業上利用之發明,無下列情事之一,得依本法申請取得發明專利:一、申請前已見於刊物者。 二、申請前已公開實施者。 三、申請前已為公眾所知悉者。 」正面解釋即「發明必須是申請前未見於刊物、未公開實施、未為公眾所知悉」,而判斷是不是有前述情形的時間點就是專利「申請日」。 過去曾有不少廠商一研發完成就急著對外展售,事後才想起要申請專利,就會因發明人自己在「申請前」已公開實施,而被認定喪失新穎性,無法取得專利權。 但總有一些情形是在申請專利之前,不得不公開,或是政府鼓勵其公開的情形,所以,專利法也定有新穎性喪失的例外規定,一般也稱為「優惠期」。 台灣優惠期的新修正規定,在2017年5月1日施行。

  3. 2013年11月10日 · 由於專利法第五十九條規定:「發明專利權人以發明專利權讓與他人或授權他人實施,非經向專利專責機關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 」所採之立法方式與我國不動產登記條例 21 以及日本之民法規定 22 相類似,若按照學者姚端光教授之說明,此時 ...

  4. 2011年6月20日 · 由專利法之規定來觀察,「發明,指利用自然法則之技術思想之創作(專利法第21條)」,可分為物品專利,如物品、物質(特定組成)及方法專利,如生產、測定、使用方法,以工藝創作領域來看,製造方法或是特殊的產品結構,比較可能獲得發明專利

  5. 2009年12月6日 · 以著作權法為例,其採取創作保護主義,創作完成後即受著作權法保護,但著作仍然必須符合文藝性、原創性等要件;而專利權、商標權的保護,必須每個國家逐一註冊,且必須符合專利法(如新穎性、進步性、產業利用性)、商標法所規定之申請或審查的要件

  6. 老王又聽人家說,專利有分成發明專利、新型專利、新式樣專利,可是,不知道自己的設計可以申請什麼專利? 案例評析

  7. 承認證明書,經國內由有權監司宣誓之官員,或於外國由美國外交官或領事或經其授權之官員,或依協約、協定得由外國政府指定之人員署名,並加蓋關防者,得作為專利權或專利申請之讓與、授與之初步證據。 讓與、授與,非於其行為日起三個月內,或其後之買賣或設定抵押權前,向專利商標局登記者,倘未經通知不得對抗於其後支付相當代價之買受人或抵押權人,或受讓人[2]。 (2)授權制度概說. 由美國專利法第二六一條第三項之規定來看,授權是採用grant這個字,而非 license。 至於license agreement雖未出現在專利法中,但是常被用來指稱授權契約。 基本上,美國專利法對於授權契約並未加以描述,主要是透過各州契約法來加以規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