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就算完全照著稽查項目跑完流程,監理站也只能查核十分基本的項目: 車輛有無依期限檢驗、駕駛人資格是否符合及酒測,以及胎紋、胎壓是否正常。 安全門、擊破器及汽車用滅火器均需依法設置及標示駕駛人姓名、公路主管機關申訴電話。

  2. 2017年2月15日 · 2015年7月中旬,我借用朋友的身分證前往聯合派報社應徵「舉人」的工作,展開2個月的化身採訪,總共有6個週末在台北市內湖區大潤發附近的路口。

  3. 根據規定,排氣量49cc以下機車為輕型機車,懸掛綠色;50cc~249cc為普通重型機車,懸掛白色;250cc~549cc為大型重型機車,懸掛黃色;550cc以上為大型重型機車,懸掛紅色

    • 監理站車牌選號1
    • 監理站車牌選號2
    • 監理站車牌選號3
    • 監理站車牌選號4
    • 監理站車牌選號5
  4. 吳政達. 台灣日前才被《CNN》評論為「行人交通地獄」不久,又在上週(2022年12月27日)發生台中一對母子遵守號誌過馬路卻被公車撞死的憾事,到底台灣交通出了什麼問題?. 事實上,台灣馬路確實是地獄,台灣交通事故率在全球「名列前茅」,比鄰近的日、韓 ...

    • 監理站車牌選號1
    • 監理站車牌選號2
    • 監理站車牌選號3
    • 監理站車牌選號4
    • 監理站車牌選號5
    • 運安會18項改善建議,台鐵至今沒半個完成
    • ATP
    • 維修/採購管理
    • 人員規範/訓練

    此外,針對普悠瑪新馬站事故,並非只有行政院成立的體檢小組提出改善建議,獨立機關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下稱運安會)也針對台鐵局提出18項的建議改善事項,要求明訂各車型最低設備清單及注意運轉定義、建立維修管理之工單機制、建立人員訓考分離制度、重新檢視並強化安全管理系統之建置等。然而,從2020年底運安會提出建議,台鐵提交改善計畫屢遭運安會退回重提,至今無任何一項有解除列管。 對於台鐵的回覆,運安會的建議仍多為「請補充資料」、「不接受,建請重提」、「建議列管」。鍾慧諭對此解讀,如同學會版跟官方版的差異,對於事項要求程度不同,認定結果就會不同。 官方版認定已改善完成、解除列管的138項中,經學會認定,有71項屬於尚未實質完成,而其中又以「ATP(列車自動保護系統)」、「維修/採購管理」以及「人員規...

    ATP與行車安全息息相關,普悠瑪新馬站意外即是因為關閉ATP後,列車超速行駛,才在新馬站彎道出軌。 ATP相關13項中只有2項被學會認定已完成改善。學會表示,ATP確實是列車安全的重要系統,但不會有系統能隨時確保正常運作,台鐵針對ATP系統一旦失效的各項應對作為,仍有待加強。 學會舉例,體檢改善項目列管編碼3405為降級運轉時速規範,體檢小組明確指出,當ATP系統隔離(關閉)後,規章要求列車限速60公里行駛,但道旁ATP異常時,限速卻又只有25公里,兩者彼此有矛盾,要求台鐵檢討。台鐵則回應,限速25公里跟限速60公里的情境不同,無需修改規章。 學會說明,將ATP隔離(關閉)後限速60公里,僅可防範類似事件重現於宜蘭線曲率半徑為300公尺之彎道時,列車不致超速出軌;但無法防範司機員因冒進號誌而...

    車輛、零件的採購維修管理與安全息息相關,普悠瑪新馬站事故起因即是因為列車主要動力的主風泵故障導致。「維修/採購管理」共27項中僅有4項認定已完成改善,為什麼台鐵的維修採購管理水平難以提升? 張勝雄表示,台鐵文化是「重新購,輕維護」,喜歡買新車、新設備,但對後續保養維修不重視。他強調,設備維修管理資訊系統(MMIS)的概念不應只存在在台鐵運工機電中的機務(負責維修車輛),每一個單位都需要,大至列車,小至車站電扶梯的一個零件,都應該要有管理系統,才知道這個零件用多久,何時需要檢測、更換,「台鐵電車線常常斷掉,就是因為沒有MMIS的概念。」 他坦言,全面建立設備維修管理資訊系統確實是個大工程,但捷運和高鐵都有類似的系統去做管理,相信台鐵也能做得到。

    為何台鐵人力結構無法有效改善?鍾慧諭表示,鐵路營運是高度技術密集產業,但台鐵長久以來在公務體制裡面,員工不但位階、報酬不高,也沒有很好的獎懲機制,不斷在培訓新人、訓練也出現問題,惡性循環後就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鍾慧諭認為,若台鐵公司化後成為能獲利的企業,才有能力做好獎懲機制,也有彈性找到適合的人才,最終才能提升安全性。 144項體檢改善項目中,官方版和學會版共同認定尚未完成的項目僅有6項,皆為事涉體制改革的項目,包括歷年行車事故分析、新一代行控中心、維修和監控智慧化系統以及公司化。 今年3月,行政院通過《國營台鐵公司設置條例》草案,台鐵公司化勢在必行,卻遭台鐵企業工會、台鐵產業工會極力反對,認為應該先改革行車安全再來談公司化。 對於安全改革和公司化,鍾慧諭這樣理解,安全改革是每日的實踐目標,...

  5. 2022年3月27日 · 2021年4月2日上午9時28分,太魯閣408次列車行經花蓮縣秀林鄉清水隧道北口,撞擊從工地山坡滑落的工程,導致出軌卡在隧道內,釀成49死、213人輕重傷悲劇,這是台灣鐵路管理局3年內發生第二次重大死傷事故。. 在事故滿一週年的前夕,行政院通過 ...

  6. 2023年8月29日 · 本文從記者多年在車圈的經驗出發,結合數據指出台灣駕訓監制度為何如同放任山道猴子跟馬路三寶自然繁衍? 同時從交通安全教育、經濟價值、產業發展等面向,試圖提出將台灣山道文化翻轉為賽道文化的可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