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网络测试仪通常也称专业网络测试仪或网络检测仪,是一种可以检测 OSI模型 定义的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运行状况的便携、可视的智能检测设备,主要适用于局域网故障检测、维护和综合布线施工中,网络测试仪的功能涵盖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中文名. 网络测试仪. 外文名. Network tester. 背 景. 网络的普及化. 用 途. 测试网络. 性 质. 仪器. 目录. 1 仪器简介. 2 仪器分类. 3 使用范围. 局域网管理. 综合布线. 数据中心. 宽度业务. 网络机房. 4 采购须知. 功能要求. 测量的准确度. 仪器简介. 播报. 编辑.

  2. 官方回应. 播报. 编辑. 针对中国国内“假宽带”质疑, 工信部 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10月25日作出回应称,将制定方案清理整顿违法行为,对不守法的行为将给出处理意见。 同时,工信部正在制定宽带测速标准,试图为 宽带测速 提供科学、统一的标准。 [2] 事件经过. 播报. 编辑. 2012年10月中旬,央视《 每周质量报告 》播出一期“假宽带真相”节目,质疑宽带运营商没有为用户提供足够的带宽,“带宽缺斤短两是普遍现象”。 [3] 随后,“假宽带”问题引来网民热议,不少人抱怨真正使用的宽带不足名义宽带的五分之一。 而一些通信业人士则将其理解为“广电行业向电信行业的又一轮攻击,醉翁之意在 国家有线网络公司 ”。 [2]

  3. 软件测试 是使用人工或自动的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 软件系统 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 预期结果 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1] 从是否关心软件内部结构和具体实现的角度划分,测试方法主要有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白盒测试方法主要有代码检查法、静态结构分析法、静态质量度量法、 逻辑覆盖法 、基本路径测试法、 域测试 、符号测试、路径覆盖和程序变异。 黑盒测试方法主要包括等价类划分法、 边界值分析法 、 错误推测法 、因果图法、 判定表驱动法 、正交试验设计法、功能图法、 场景法 等。 [1] 从是否执行程序的角度划分,测试方法又可分为 静态测试 和 动态测试 。 静态测试包括代码检查、静态结构分析、代码质量度量等。

  4. 路由器( Router )是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的硬件设备,在网络间起网关的作用,是读取每一个 数据包 中的地址然后决定如何传送的专用智能性的 网络设备 。 它能够理解不同的协议,例如某个局域网使用的 以太网协议 ,因特网使用的 TCP/IP协议 。 这样,路由器可以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网络传来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把非TCP/IP网络的 地址转换 成TCP/ IP地址 ,或者反之;再根据选定的 路由算法 把各数据包按最佳路线传送到指定位置。 所以路由器可以把非TCP/IP 网络连接 到因特网上。 中文名. 路由器. 外文名. Router. 别 名. 网关设备. 功 能. 寻址. 路由选择. 静态路由 和 动态路由. 协 议. RIP路由协议、OSPF路由协议等. 目录.

  5.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 地理位置 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 外部设备 ,通过 通信线路 和通信设备连接起来,在 网络操作系统 , 网络管理软件 及 网络通信协议 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 资源共享 和 信息传递 的 计算机系统 。 [1] 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 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中文名. 计算机网络. 外文名. Computer network. 别 名. 计算机网络系统. 使用领域. 互联网. 功 能. 信息的传输与共享. 类 别. 网络操作系统. 目录. 1 定义分类. 按广义. 按连接. 按需求. 2 发展历程. 诞生阶段. 形成阶段. 互联互通阶段.

  6.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以下简称NCRE),是经原 国家教育委员会 (现 教育部 )批准,由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 主办,面向社会,用于 考查 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 [1] 中文名.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外文名. 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 面向人员. 面向社会. 考试目的. 考查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与技能. 考试时间. 3、5、9、12月 [2] 考试时长. 一、四级90分钟,二、三级120分钟. 考试方式. 无纸化. 考试满分. 100分. 及格分数. 60分. 主办部门.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 有效期. 永久有效. 目录. 1 考试性质.

  7. 图灵测试 (The Turing Test)起源于 计算机科学 和 密码学 的先驱 艾伦·麦席森·图灵 发表于1950年的一篇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 该测试的流程是,一名测试者写下自己的问题,随后将问题以纯文本的形式(如计算机屏幕和键盘)发送给另一个房间中的一个人与一台机器。 测试者根据他们的回答来判断哪一个是真人,哪一个是机器。 所有参与测试的人或 机器 都会被分开。 这个测试旨在探究机器能否模拟出与人类相似或无法区分的智能 [1]。 现在的图灵测试测试时长通常为5分钟,如果电脑能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其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则电脑通过测试。 2014年6月7日是图灵逝世60周年纪念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