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1
      其他醫療院所
      花蓮縣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 · 03-856-1825
  1. 2021年2月5日 · 1 月 22 日起花蓮慈濟醫院一般病房加護病房探病時間限縮為每天一個時段每床每次至多 2 位訪客。 延伸閱讀: 隔離者為何想落跑? 140 位隔離者親揭身心變化、影響防疫配合度的關鍵因素. 春節期間各大醫院休診公告.

  2. 2015年8月2日 · 1991年,我去花蓮,成為慈濟醫院的第一位精神科醫師。當時整個東部只有七、八位精神科醫生,有兒童精神醫療經驗的,只有我。 我當時還兼精神科代主任,要常常代表科對管理階層發言。我發現,要達到目的,不能靠開會溝通,而得靠私下互動,是需要政治運作的。

  3. 石明煌 / 慈濟綜合醫院院長兼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 1960年出生,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醫學博士。慈濟綜合醫院副院長、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醫學中心麻醉部副主任。得獎原因:將經營管理概念導入非營利組織,讓長期虧損的骨髓幹細胞中心,迅速轉虧為盈。

  4. 2011年8月15日 · 慈濟醫院骨髓幹細胞中心是亞洲第三台灣最大的骨髓資料庫存有約32萬筆資料至今年6月已供髓給27個國家幫助1924位血液病患重獲新生可說是台灣所有血液病患的急救箱

    • 腦部自動導航,成醫師最佳助手
    • 神經外科權威力挺,白袍醫師二次創業
    • 醫師創業,得要懂失敗

    更重要的是,它能在腦部開刀的過程中,即時顯示「最佳路徑」,提供手術醫師參考。包含接下來手術刀劃過的區域,分別掌管身體的哪些行為、有多少百分比會影響運動能力和記憶,都會透過螢幕顯示。 這台腦部導航機器人並沒有酷炫外表,主機結合機械手臂、螢幕,外觀看來就是一台手術工作站。但動腦部手術本來就不需要花俏。若能讓手術刀精準地從 A 點走到 B 點,減少對其他部位的損害,就最大功用。 「簡單說,腦部動手術,越單純越好。」鈦隼生物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陳階曉說,身體其他臟器,多少在手術時會有翻動,腦部卻是嚴禁動盪的地方,這也正是機器人發揮功用的好時機。 外界較常聽到的「達文西手臂」和 Brain Navi 設計不太一樣。前者雖然能完成更複雜任務,卻還是跟著醫生操作,靠遙控來動作;腦部導航機器人則類似自駕車提,...

    團隊幕後的靈魂人物林欣榮,除了是腦部導航機器人的發想者,更在醫學界名聲響亮。因為他,是台灣神經外科權威,也是第一位將胚胎幹細胞成功移植在巴金森氏症患者身上的台灣醫師,曾獲得榮獲 2010 年美國神經治療及再生學會最傑出獎;現在,則是花蓮慈濟醫院的院長。 「神經外科醫師在進行手術時,總是希望有更智慧、更精準的設備來輔助。」他舉例,在腦中風細胞移植及巴金森病腦晶片植入手術中,希望能達到 0.01cm 以下的精準度。但是現階段的醫療器材卻只能做到 0.2cm 以上,臨床精準度相差 10 倍至 100 倍。 林欣榮認為,腦部手術得要有新的改變了,不過自己卻不擅長開發醫材、管理公司,因此找上同是醫師,擁有豐富創業經驗的陳階曉來實現夢想。 陳階曉是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泌尿科主任,專長不在神經外科...

    「因為爸媽以前做裝潢被倒債,所以我在讀國中時,寒暑假都會去菜市場和夜市幫忙賣衣服,一直賣到大學。」他說,這段期間,讓他比起其他醫師同業多了「被拒絕」的機會,加上以前成績起伏較大,並非順順利利地當上醫生,種種經歷,其實都是創業中必經的考驗。 「我鼓勵醫師創業,但不一定每個人都適合當 CEO,因為 CEO 是很苦的,得到處借錢、借資源;許多醫師卻太順遂,較缺乏這種經驗」陳階曉回憶,Brain Navi 一開始創業時,雖然有想法,可是沒錢請廠商代工機械手臂,加上台灣廠商對醫療機械手臂不太有興趣,一度讓他相當沮喪。 貴人的出現,卻重新點燃了希望。「醫療創業更需要『被點火』!」陳階曉說,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的天使投資,讓鈦隼有了第一桶金,能夠請國外廠商打造機械手臂雛形,否則也不會走到現在發展階段。...

  5. 2024年2月29日 · 衛福部日前宣布,3 月起共有 8 間醫院升格其中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獲評為準醫學中心台北慈濟醫院衛福部雙和醫院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升格醫學中心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新北市土城醫院義大癌治療醫院以及台灣大學癌症醫學中心分院等 4 所地區醫院升格為區域醫院。 除了北醫附醫維持門診費用 420 元、急診費用 700 元,其餘醫療單位門診和急診費用也隨著升格調漲。 衛福部雙和醫院門診費用從 350 元漲到 570 元,急診費用從 700 元漲到 1050 元;台北慈濟醫院門診費用從 390 元漲到 570 元,急診費用從 620 元漲到 970 元;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門診費用從 390 元漲到 520 元,急診費用則從 700 元漲到 1000 元。

  6. 2022年2月23日 · 慈濟醫院泌尿科主任江元宏醫師表示,根據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ICS)定義,從入睡開始到起床為止的睡眠階段,中間需要起身排尿 2 次以上(超過 1 次),且尿量大於整天的 1/3 就是「夜間多尿」,有可能是夜尿症,應進一步求診以尋求改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