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7月8日 ·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醫療用血氧機可用於測量及顯示動脈血氧飽和度SpO2及脈搏率pulse rate等資訊是評估患者是否缺氧的利器屬於第二等級醫療器材食藥署說明其原理是以光學方式進行非侵入量測利用含氧血紅素與去氧血紅素對不同波長的光吸收度差異可計算出兩種血紅素光訊號的比例進而推算出血氧飽和度。 卸除指甲油與人造指甲再量測. 食藥署指出,醫療用血氧機使用時,應注意手指或其他量測部位是否正確接觸,若有使用指甲油、人造指甲應去除後再量測,並避免量測過程中身體移動或震動,另外皮膚溫度、血流灌注情形及環境光源等因素都會影響量測值。 血氧機需要清潔時,請依據原廠建議之清潔劑及清潔方式擦拭產品,另外長時間不使用時,可以將電池取出,避免電池漏液。

  2. 2021年6月16日 ·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出血氧濃度低於95%,1分鐘呼吸超過30次出現胸悶胸痛或呼吸急促等有這些症狀在居家隔離或集中檢疫所的民眾要警覺並回報對此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莊銘隆認為疾管署訂的標準太嚴他說血氧低於94%,呼吸頻率大於30次/這是嚴重肺炎的定義也是插管或即將插管的時機這時才送醫一定太慢這也許和高死亡率有關。 其實血氧低於96%,加上呼吸頻率大於20次/分,就有問題,已經開始要嚴重了,因此要盡速就醫! 莊銘隆表示,通常年齡大,血氧正常值可以稍低些,但即使年齡60、70歲的人,發生上述狀況也應「迅速就醫」,不要等到太嚴重,會來不及。

  3. 2021年5月29日 · 普遍來說最常使用的是脈衝式血氧機Pulse Oximeter),也就是民眾去急診掛號或是在救護車上測量所使用的儀器通常都會夾在手指頭上其所測量出來的數值稱為血氧飽和度SpO2),在臨床上判斷是否需要插管也會參考其數值。 血氧低於90% 盡速就醫. 一般來說,正常人的血氧濃度應保持在94%以上(95-100%),如果在94%以下臨床上會給予適當氧氣以維持足夠之血中氧氣濃度,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血氧低於90%要盡速就醫。 而有長期吸菸習慣者血氧濃度會比未吸菸者略低,但也需保持在90%以上。 另外,患有肺阻塞(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簡稱COPD)患者,保持在90%以上即可,並不需要一定維持在95%以上,有時血氧濃度太高反而會造成呼吸抑制。 血氧機使用方式.

  4. 2023年5月12日 · 食藥署表示血氧機依照用途的不同可以分為醫療用血氧機非醫療用血氧機」,宣稱臨床或醫療目的使用之醫療用血氧機屬於第二等級醫療器材須通過查驗登記審查取得醫療器材許可證始可製造或輸入販售販售之店家須為醫療器材商或藥局而針對未宣稱醫療用途為一般民眾日常生活運動用或健康管理之血氧機則不以醫療器材列管。 指甲油與人造指甲 可能影響量測結果. 食藥署說明,目前在市面上常見醫療用血氧機為「指夾式」血氧機,其機身及探頭採一體化設計,具輕巧易攜帶的特點,量測方式也相當容易,只要將手指夾入血氧機內,約10至30秒後,就能量測到血氧飽和度。 另外,也有機身及探頭各自獨立的血氧機;亦有部分產品設計為腕式,血氧探頭整合於血氧機身並直接貼合於手腕進行量測,就能長時間監測血氧飽和度的數值。

  5. 2021年6月14日 · 健康網量測到低血氧怎麼辦? 前護理師:做這幾件事看有無改善. 2021/06/14 17:09. 若想防範隱形缺氧血氧監測儀應在早晚都定期使用並確保手指不冰冷且無任何傷口。 (資料照)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國內目前累計452例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死亡案例民眾黨立委前台大醫院護理師蔡壁如指出這波疫情最令人恐懼之處無非是出現許多居家猝死事件且大多和隱形缺氧有關她強調若家中有俗稱金手指的血氧偵測器最好早想到就測一下才有效事先預防隱形缺氧

  6. 2021年5月26日 · 2021/05/26 20:06. 醫師建議年逾50歲且有糖尿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心臟病史的民眾最好每4到6小時量一次血氧若低於93%應儘速就醫。 (資料照) 〔中央社疫情升溫許多患者看似正常血氧濃度卻已低到亮紅燈民眾紛紛搶買血氧機避免沉默缺氧上身急診醫師傳授步行測試 、計算呼吸等2招,民眾沒血氧機也能自我監測。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升溫,急診收治不少確診個案看似反應、活動都正常,一量卻發現血氧濃度已過低,隨時可能危及性命,被外界稱為「沉默缺氧」或「快樂缺氧」。 武漢肺炎讓肺部處在淹水狀態.

  7. 2021年6月3日 · 醫師指出想觀察自己血氧濃度是否足夠其實觀察指甲顏色就可以判斷圖為情境照。 (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持續這陣子也出現不少因血氧飽和度過低導致的隱形缺氧案例進而讓市面上的血氧偵測機頓時成為熱賣商品對此近日也有醫師指出若真的買不到血氧偵測機可以透過觀察和按壓手指方式方便又實用。 醫師郭彥良昨(2日)在臉書粉專 「不來的郭醫師 《 Dr. Brad Kuo 》」 發文指出,最近很多人搶買血氧偵測機,說是怕缺氧了不知道,會不知不覺的快樂缺氧然後死掉,媒體上也有許多醫生建議要購買,讓民眾開始覺得不買不行,但要知道自己血氧濃度是否足夠,其實有其他方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