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2月29日 · 根據韓國學者的研究其實並沒有無論銀幕配額制規定影院一年必須上映本土電影146天還是73天它不可能規定要上映幾部本土電影或是哪些本土電影換句話說,「銀幕配額制度說穿了還是回歸最現實的市場機制倘若2015年台灣實施銀幕配額制度100天好了會否我的少女時代占了5成、《大囍臨門角頭占了3成其餘國片才瓜分剩餘的2成呢? 又或者,某些品質不佳但具備強大行銷資源的國片,會在銀幕配額大旗之下趁勢而起,甚至順勢擠壓其他弱勢國片被保障的機會? 郭力昕老師的文章中,並未針對銀幕配額制度有更詳細的說明。

  2. 2022年10月26日 · 今年秋天上映的電影流麻溝十五號就有如此對話──飾演女學生余杏惠的余佩真讚嘆這裡新生訓導處什麼人才都有徐麗雯所飾演台籍護士嚴水霞便回:「對啊這裡的人才多到可以組成一個自治的國家了。 以蘇友鵬醫生白恐經歷為主題的《Todes Märsche死亡行軍──從神童到火燒島叛亂犯一書中甚至提到當時除了欠缺精神科新生訓導處中受過專科訓練的醫生就足以形成台大醫院的架構。 除了受過專業醫學訓練者,彼時許多具有法律知識,深負思想與文化的菁英,亦都曾經被圈禁於此,例如楊逵、陳映真、柏楊、柯旗化、林書揚、蔡瑞月、陳孟和。 Ⅱ・「若得冤屈,終得平反」之路. 儘管編導團隊刻意混雜不同政治案件當事人的故事,虛構出新的角色,但徐麗雯所飾演的嚴水霞,明顯成為「綠島獄中再叛亂案」的代表。

    • 什麼也沒有的地方,還有電視長片
    • 城郊邊陲與大師名作「偶遇」
    • 從跨校地下串聯到台映試片室
    • 以電影同好為中心,輻散出片商、雜誌、叢書資源
    • 尾聲:銜接八○年代金馬國際影展

    七○年代的開頭銜接著六○年代的尾巴,那是全球抗爭「共時性」的1968年,美國反戰思潮、黑人人權運動、法國五月學運、日本安保條約抗爭⋯⋯,當時仍處於戒嚴體制下的台灣,對外來資訊嚴加管制,嚴密的篩子阻擋不住軟性的流行文化滲入:嬉皮文化與美軍電台播放的搖滾樂、喇叭牛仔褲與矮子樂恨天高。七○年代一開始,就連這些「毒素」都要剪除,1971年警察開始取締「穿著過分暴露短褲者、蓄長髮男子、褲腳過大妨害善良風俗者」。「褲腳過大」自然指的是喇叭褲,管束從五、六○年代抓捕各式讀書會成員的禁錮腦袋,來到七○年代儀表服裝的限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但可允許國家機器化身為一把利剪,1971年,在台北遭取締的長髮男子就超過兩萬人。 七○年代街上天天上演取締事件,看見頭髮稍長的男子,警察可隨意抓捕回去手起刀落,拍攝剪...

    七○年代從1971年退出聯合國到1978年台美斷交,外交上一連串的困境,使得夾帶民族主義的李小龍功夫片大受歡迎。在經濟上七○年代台灣產業從農轉工,十大建設的石化工業啟動,加工出口區林立,二林二秦的瓊瑤電影成為大量工廠女工的雲端依託,武打與愛情片成了國片裡的兩種典型。如果還想看一些別的什麼,可以去耕莘文教院翻一翻報章雜誌,翻到剛剛過去的六○年代邱剛健、莊靈、黃華成等人編輯的《劇場》雜誌:高達《斷了氣》、雷奈《廣島之戀》、《去年在馬倫巴》、費里尼《生活的甜蜜》、安東尼奧尼《夜》、黑澤明《羅生門》的分場或分鏡劇本。這些遙如外太空星燦的名字與作品,只聞樓梯響,什麼時候才能親眼見識呢?儘管已經把《劇場》上的《斷了氣》、《去年在馬倫巴》劇本讀得滾瓜爛熟,但再怎麼膜拜這也不過是「紙上電影」。 當時外片在台...

    李大師在淡江文理學院就讀期間,除了平日看遍鎮上3家電影院(平均一個禮拜可看9部片),週末回老家等著看電視長片,還認識了同系的電影同好齊隆壬,以及建築系的吳永毅、林洲民,西班牙文系的朱全斌、王家倫等人,眾人商議要籌組電影社,卻遭學校阻止,校方的說法是:「學校每星期六在學生活動中心放映一部影片,還要搞什麼電影社團?」成立電影欣賞社團純屬與「政治」無關的文青愛好,也頻遭大人們阻攔,無獨有偶,學者李道明回憶:「1971年秋,我進入台大就讀,很快就認識一批電影發燒友,籌設電影社。但學校課外活動組以同性質社團不得重複設立為理由,批駁成立電影社,使我們只能借在視聽社的名義下成立電影組辦活動。」 六○年代末的白色恐怖知名案件「統中會案」,警備總部將組織自覺會、引領全國風潮的學生領袖許席圖捉拿逼供後,導致許席...

    黃承晃的萬能還不止於此,與台映試片室的時間重疊,一九七○年代中期還有另一個電影同好聚會,同樣是以黃承晃為中心。當時蘭陵劇坊的金士傑、黃承晃、劉靜敏、蔡宏榮以及杜可風等人,在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巷內公寓包下一層樓合租。李大師在〈文學青年,戲劇少女〉寫到:「黃承晃神通廣大從離台的美軍(!?)那兒弄到經典名片的錄影帶辦電影欣賞活動(從卓別林、基頓、愛森斯坦、普多夫金到雷奈的《廣島之戀》、費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安東尼奧尼的《紅色沙漠》與楊秋的《紅聖歌》),那兒也就成了籍籍無名,但野心勃勃的這些電影、藝文青年的聚會所。」 台映試片室和蘭陵劇坊的成員多有重疊,蘭陵劇坊成員合租的空間,也經常讓1970年代重要的電影雜誌──《影響》的卓明、黃建業、林銳借用此場地編寫校對雜誌。蘭陵合租空間不大,觀影人一次大...

    台映試片室的全盛時期在七○年代中期,到了七○年代的尾聲,1978年新聞局成立電影圖書館(1989年改名為電影資料館),對台映試片室有影響嗎?李大師說:「沒有影響,電影圖書館成立後,我們還是去台映看電影。因為電影圖書館剛成立,政府呼籲發行商捐贈,所捐的那些片子都是當初經過新聞局電檢制度,修剪得亂七八糟,慘不忍睹,我們才不要去那裡看。」 台映試片室的片子就不修剪嗎?其實也未必,只是修剪程度多寡的差別。李大師提到,當年由自己推薦在台映試片室放映朱爾斯.達辛(Jules Dassin)的《母子淚》(Promise at Dawn,1970),多年後李大師在朋友幫忙之下,上網下載完整版的《母子淚》,才發現當年看的版本,片頭一大段以蘇聯為背景的內容完全被剪掉,冷戰對峙的年代下,台灣身處美國這一方陣營,電...

  3. 2023年11月20日 · 《五月雪》馬來西亞、台灣、新加坡|2023. 入圍第60屆金馬獎項:劇情片、導演(張吉安)、女配角(萬芳)、改編劇本(張吉安)、攝影(許之駿)、造型設計(黃菊清)、音效(杜篤之、吳書瑤、陳冠廷)、原創電影音樂(余家和、張吉安)、原創電影歌曲(〈五月的人〉,詞/張吉,曲/黃淑惠,唱/萬芳) 1969年5月13日,吉隆坡半山芭選後,戲班班主「竇娥」慶賀拿督公神誕,吟唱酬神大戲《六月雪》,小女孩阿英隨娘惹裔母親台下賞戲,遠方火燒戲院、群眾暴動,父兄從此失蹤。 2018年再逢大選,阿英遠嫁檳城後仍迴返義山亂葬崗,想找回家人墳塚和記憶。 張吉安以禁忌的「五一三事件」為背景,加入神話信仰和民俗戲曲,再現時代下的刀槍血影,讓塵封記憶中的兩代女性,揭開馬來西亞多族群社會的歷史傷痕。

  4. 2018年7月11日 · 崔永徽導演作品只有大海知道在6月中旬上映這部號稱最蘭嶼的電影」,講台灣老師為爭取積分以調回台灣因此成立舞蹈隊蘭嶼男孩馬那衛想和在台灣開計程車的父親見面參與傳統舞蹈來台演出文本簡單但細節豐富回溯台灣電影史上的蘭嶼身世多是獵奇歧視交錯的漢族沙文主義觀點」,或是只將蘭嶼地景與住民當成小島風情的布景。 《只有大海知道》中「蘭嶼元素」明顯而日常,看似平凡,但電影這一小步,卻是台灣文化的一大步。 1965《蘭嶼之歌》:最歧視、誤解蘭嶼的電影. 1965年香港邵氏兄弟公司出品《蘭嶼之歌》,是最早以蘭嶼為主題的電影,動員蘭嶼居民不知數百,連被稱為「蘭嶼之父」紀守常神父也客串演出。

  5. 2019年11月14日 · 天黑讓張榮吉劇情片的初登場就搏到極佳的位置不僅獲2008年台北電影節最佳創作短片比獲獎更大的肯定是製片人陳寳旭在影展看到影片推薦給那時想在台灣找新導演的王家衛王家衛看了後給了一句這電影有眼睛評價也打開了張榮吉 ...

  6. 2023年11月16日 · 1956年生台灣女演員與女歌手1983年以電影看海的日子獲頒第20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1987年與1988年分別以桂花巷晚春情事》,獲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2023年以電影本日公休獲台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獎。 曾以《看海的日子》勇奪第20屆金馬獎影后的陸小芬,息影20年後以《本日公休》復出大銀幕,並在第60屆金馬獎再度強勢問鼎最佳女主角,距離上次金馬封后已相隔整整40年,她也67歲了。 陸小芬在片中飾演一名剪了一輩子頭髮的理髮師,不需多言就熟知每個客人的喜好和需要,正如她自己演了一輩子的母親角色,才能修練到在片中以最不落痕跡的演技,演出最複雜的情感。 對於片中她所飾演的阿蕊這個角色,陸小芬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