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7日 · 這位主管讓我想起戰國四公子(齊孟嘗君、趙平原君、楚春申君、魏信陵君),尤其是魏公子信陵君。 漢高祖劉邦年輕時,便久聞魏公子德才兼備,稱帝後每次經過大梁(信陵君故鄉),常親自前往祭祀,後來更專設 5 戶人家,負責看護他的墳墓。

  2. 2017年7月30日 · 從小,孟嘗君就展露與一般人不同的見地。我們從《歷史的賭局:《史記》教你「一手爛牌也能贏」的江湖潛規則》中整理出一個關於孟嘗君的小故事,不難看出,在春秋戰國時代這個混亂的時代中,孟嘗君獨具眼光,也願意聆聽建言。

  3. 2023年8月4日 · 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播出後不但在 Netflix、Hami Video 等各平台霸榜,也引發熱烈討論。在導演唐福睿的精心安排下,讓李銘順、初軒、雷嘉汭、陸夏、范逸臣、楊烈、潘儀君等不同世代的演員激盪出不同的火花。

    • 首部曲:了解主管需求
    • 二部曲:維護主管利益
    • 三部曲:影響主管決策

    向上管理的首要之務在於了解主管,知道他們看重什麼、擔心什麼。 戰國時期齊威王的夫人過世,必須從嬪妃中選出一位成為夫人,齊威王徵詢宰相孟嘗君的意見。由於這件事非常敏感,又涉及君王的喜惡,在沒有充分把握下做建議,風險很高。 根據孟嘗君的了解,齊威王很寵愛其中7個妃子,因此他打造了7對玉耳環(其中一對格外精緻),獻給齊威王,並於隔天立即派人進宮打探,看看哪位妃子戴上了最好的那副耳環,再依此向齊威王推薦夫人人選。 了解主管的喜惡與需求後所做成的建議,不但能降低錯誤的可能性與風險,有助於提高彼此的信任感(包括被建議妃子的信任),孟嘗君的地位也因此更加鞏固。

    向上管理的第二要務是維護主管、為他們解決問題。 有一回,孟嘗君讓門下食客馮諼到自己的領地薛城收稅,馮諼覺得孟嘗君衣食無缺,便自作主張燒掉所有欠稅百姓的契約,回覆孟嘗君說:「我幫您把『義』買回來了!」孟嘗君雖不高興,也無可奈何。一年後,齊泯王聽信讒言,削去孟嘗君相位,將他貶回薛地,結果當地百姓夾道歡迎,孟嘗君這才領受到馮諼為他經營的用心。 馮諼對孟嘗君說:「狡兔三窩方能保命,我願意再為您找幾個安身之處。」隨後,馮諼去遊說魏惠王重用孟嘗君,齊泯王一聽說魏王想拜孟嘗君為相,只得央請孟嘗君再回朝擔任宰相。這時,馮諼再次向孟嘗君獻策,請求齊王在薛城修建先王宗廟(以保護薛城不受戰火波及),齊王應允。及至此時,馮諼才對孟嘗君說:「三窟已成,您大可高枕無憂了。」 回顧當初孟嘗君遭罷黜之際,門客多已離去;之後...

    在傳統的「主管—部屬」關係中,主管總是扮演領導者的角色,部屬則扮演追隨者的角色。但在現代組織中,部屬也應積極扮演領導者的角色,設法尋找有效向上溝通的方法,以及能夠對主管產生影響的機會。 春秋時代,吳王闔閭準備攻打楚國,群臣認為弊多於利,紛紛反對。闔閭非常惱怒,在朝會上警告:「誰敢再勸阻就處死誰!」有位年輕食客想出一個勸諫方法:他每天清晨未上朝前,便拿著彈弓在朝殿後花園閒逛,衣服與鞋子因而被露水沾濕,一連三天如此。 吳王好奇地問,「朝會時為何你衣服都是濕的?」食客回答,「後花園樹上停著一隻蟬,唱著歌、喝著露水,渾然不知有隻螳螂就在自己背後。當螳螂屈身靠近要捕蟬時,也沒留意黃雀就在自己身旁。而當黃雀伸長脖子伺機要啄食螳螂時,更不知道我在樹下正舉著彈弓瞄準牠。這三隻小動物,都專注於眼前利益,沒顧慮...

  4. 2020年11月27日 · 屏東縣政府縣長潘孟安推動美學城市概念,舉辦屏東燈會、台灣設計展,將屏東打造成「品牌」。 台灣瀧澤科技董事總經理戴雲錦 帶領工具機口罩國家隊,口罩日產從 188 萬片提升至 2000 萬片,40 天內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5. 2016年8月8日 · 曹操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頗受爭議的人物,評價兩極。 《後漢書‧郭符許列傳》記載,曹操曾去見以識人著稱的東漢名士許邵,請他評論自己是個怎麼樣的人? 許邵回答:「君清平之姦賊,亂世之英雄。 」晉朝孫盛所著的《異同雜語》中,則記載許邵對曹操說:「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另外,根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橋玄曾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三國志》作者陳壽甚至將曹操比美商鞅、申不害、韓信和白起。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則引謀士荀彧、郭嘉對曹操的評價,說曹操有十勝,即「道、義、治、度、謀、德、仁、明、文、武」。 總體而言,曹操給世人的觀感,我個人認為以《三國演義》中給他的評語「有權謀,多機變」最能抓住重點,清楚點出曹操的主要才能就是善於權謀、通權達變。

  6. 2019年7月9日 · 1. 安排反對者,避免決策團隊「過度團結」 我們通常認為「團結」的團隊具有向心力,能降低溝通成本、減少內耗,但為什麼一群聰明又團結的團隊在一起討論開會,最後卻做出了愚蠢決定? 其中一個原因是,在集體決策的討論過程中,全數成員對於決策方向觀點一致。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建議是:「沒有反對意見就不做決策。 」 當眾人對決策都保持完全一致的看法,並不斷合理化單一方向的論點,展現了這麼做一定可行的信念,就要小心可能忽視某些潛在的危機,因為可能是對這項決策不夠了解,才提不出別的意見。 我們可以刻意安排一個角色,必須要對決策持相反意見,提出批評的聲音,才能有效提升團隊的風險意識,更加全面地看待問題。 2. 意見領袖要延後表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