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郭雨新 (1908年8月20日—1985年8月2日), 字 沖雲 , 外號 「 黨外祖師爺 」,出身於臺灣 的 黨外運動 政治人物。. 他在擔任 臺灣省議會 議員時,因與其他多位議員致力於對有關當局提出建議,並持續從事於地方自治及民主化事務之推動,被共同 ...

  2. 郭雨新 (1908年8月20日—1985年8月2日), 字 沖雲 , 外號 「 黨外祖師爺 」,出身於臺灣黨外運動 政治人物。. 他在擔任 臺灣省議會 議員時,因與其他多位議員致力於對有關當局提出建議,並持續從事於地方自治及民主化事務之推動,被共同尊稱為 ...

  3. 郭雨新 (1908年8月20日—1985年8月2日), 字 沖雲 , 外號 「 黨外祖師爺 」,出身於臺灣黨外運動 政治人物。. 他在擔任 臺灣省議會 議員時,因與其他多位議員致力於對有關當局提出建議,並持續從事於地方自治及民主化事務之推動,被共同尊稱為 ...

  4. 2024年4月21日 · 平日和郭雨新往來密切的余登發,在被判處兩年有期徒刑的情況下,不服判決而展開逃亡,此時亦透過郭雨新轉告吳三連向當局談判。

  5. 郭雨新先生是戰後台灣民主運動承先啟後的重要人物,日治時代得到林本源家族的協助,就讀台北帝國大學,戰後參與很多政治運動,是省議會五虎將之一。 陳菊女士擔任他的祕書之後,很多年輕人以及政治人物都透過陳菊女士才認識郭雨新先生,對郭雨新先生海外的朋友,陳菊女士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由她來講郭雨新先生是最好的人選。 郭雨新先生和吳三連先生在台灣近代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台灣人民將會對這些老前輩懷著感念的心情。 過去,在受到壓制的年代,許多新生代勇於挺身而出,參與台灣的民主運動,例如我就是在十九歲時投入民主運動。 今晚,看到在座有這麼多位年輕朋友,也有女性朋友來參加這個演講會,我感到特別高興與安慰。 沒有郭雨新就沒有陳菊.

  6. 郭雨新 (1908年8月20日—1985年8月2日), 字 沖云 , 外号 “ 党外祖师爷 ”,出身于台湾 宜兰 党外运动 政治人物。. 他在担任 台湾省议会 议员时,因与其他多位议员致力于对有关当局提出建议,并持续从事于地方自治及民主化事务之推动,被共同尊称为 ...

  7. 2017年9月25日 · 郭雨新是台灣民主運動史上不朽的老兵,他為台灣人爭取民主權益,使他贏得「台灣民意領航者」的地位,他生平最大的理想便是組織反對黨,讓台灣早日達到政治民主化的境界。 「民主」一向是郭雨新一貫的堅持,他認為「民主是世界的趨勢,是隨時可以聽到的聲音、歷史的潮流,任何地區、任何人都阻止不了這個歷史的潮流。 1908年8月20日,郭雨新出生於宜蘭市。 郭雨新14歲時,父親過世,家庭破產,全家一貧如洗,郭雨新的母親郭吳阿笑女士毅然挑起家計重擔,母代父職,獨立扶養三個兒子,母子克勤克儉、自立更生。 因此郭雨新事母至孝,即使婚後,仍以母親為家庭重心,一有出外旅遊機會,必定攜母同行。 1926年,台北州立宜蘭農林學校開辦,郭雨新以第一名考進該校,可惜又因家貧如洗,讀了半年,就面臨輟學邊緣。

  8. 2014年6月22日 · 郭雨新 (1908-1985)台灣現代民主運動史上,承先啟後的人物。 他在台灣現代民主運動史上的地位,猶如金恩博士在美國現代黑人民權運動史上的地位一樣,他們本身都是犧牲者與舖路者,雖然他們的精神最後終將勝利,他去世後第二年,他組黨的夢想才在台灣實現,誠如他在去世前一週,他說了最後一句遺言:「沒有永遠的冬天,遲來的春天還是會來的。 (圖為當年郭雨新<站立者左二>在台北帝國大學就讀時,與同儕在校門前留影。 圖片資料:中央社) 郭雨新是台灣現代民主運動史上,承先啟後的人物。

  9. 雨新宜蘭縣人。 他的父親是一位秀才,學識豐富,因為有讀書人的民族意識,在日治時代時,開了學校教導學生中國傳統的四書五經,讓日本人非常感冒。

  10. 郭雨新先生是戰後將近半個世紀以來,開拓台灣政治民主的先驅,在威權高壓統治之下,不但敢做、敢言,不斷提攜後進,讓台灣民主的香火能不斷地傳承,而當初他樹立的黨外政治傳統,更加打響了反對運動的名號,並深耕了台灣政治民主化的基礎。 郭雨新先生一生的事蹟,更是永遠激勵我們後輩不斷打拼的傳奇故事,郭雨新先生是宜蘭人,於國民黨一黨獨裁的威權統治之時,能夠在選舉舞弊橫行、極端不公不義情況之下,仍靠著雄厚民意,連續當選五屆的省議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