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29日 · 防疫保單是能夠針對因為新冠肺炎或其他法定傳染病而隔離、確診時能提供一定保障的保單,主要保障內容包含隔離、確診保險金、住院醫療保險金、負壓隔離病房保險金等。 現今市售許多防疫保單的保障皆不太不相同,在投保防疫保單時大家可以首先注意看這幾點: 1.隔離、確診理賠金額是否足夠。 2.住院日額是否充足、是否包含負壓隔離病房的理賠. 台產500元防疫神單停售,還有這些防疫險可以買. 而最知名的防疫保單不外乎就是台產的500元防疫保單了,但台產防疫保單已在今年宣佈停售,不過市面上還有許多產險公司及壽險公司所推出的防疫保單,保障包含新冠肺炎等法定傳染病所造成的風險,保立答今天就幫大家一次彙整現今市售的防疫保單針對防疫保障項目的比較與保單介紹! 防疫保險總整理,七家線上投保方案比較.

    • 國泰產險「享平安防疫保障保險」
    • 富邦產險「疫網打盡2.0」
    • 和泰產險
    • 兆豐產險「防疫兆護672」疫苗+防疫保險方案
    •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最新「防疫隔離險」(法定傳染病綜合保險)

    保障項目包含確診COVID-19住院治療,每日給付2千元,最高給付45日;接觸確診者收到居家隔離通知書,定額給付5千元補償保障;經醫師確診罹患COVID-19,定額補償3萬元;罹患其他法定傳染病,給付保險金額10%,理賠金額為3千元。網路投保保費417元。

    提供S、XL、XXL3種方案,主要保障內容分別為疫苗保障、防疫保障,以及同時有疫苗+防疫保障等等。以主要保障防疫的XL方案為例,保障內容有法定傳染病住院日額保險金2千元、法定傳染病加護或負壓隔離病房住院日額保險金2千元、法定傳染病關懷保險金1萬、隔離補償5千元,另有法定傳染病疫苗預防保障實支實付住院醫療保險30萬元、COVID-19疫苗不良事件殯葬費用補償30萬元,網路投保保費625元。

    繼台產「保費5百,隔離賠10萬」的防疫神單後,和泰也推出隔離賠10萬元、確診再賠5萬元的防疫險「新疫點零補償型專案」。但因金管會控管隔離補償保險金上限5萬元,上架不到兩週就被迫下架,和泰產險預計會再推出3至5萬元隔離補償費用的保單重新上架。

    染疫理賠5萬元、隔離理賠2萬5千元;疫苗保障部分,住院日額保險金單日2千元(最高給付45日、入住加護病房或負壓隔離病房給付2倍),連續住院3日以上提供住院日額增額保險金1萬元,因疫苗接種不良事件死亡有殯葬費用保險金30萬元保障。網路投保保費672元。

    隔離即理賠5萬元,若確診則再加5萬元,合計最高理賠10萬元。無職業類別限制, 網路投保單一保費666元,有望成為下一張防疫神單。 另外,實體通路銷售的「心安疫守」專案,提供涵蓋全疫苗接種、隔離、確診及突發傷病等4大保障,除了因隔離或確診分別最高理賠5萬元外,民眾更享有疫苗接種法定傳染病實支實付住院醫療保險20萬元保障。 *本文獲「好險網」授權轉載,原文:疫情拉警報/6款防疫險一表比較 隔離最高理賠5萬元 責任編輯:鍾守沂 核稿編輯:易佳蓉

  2. 近期本土疫情持續升溫,本土新增病例甚至首度突破 4 萬例,衛福部長陳時中也直言疫情將大規模展開,讓民眾投保防疫險的意願增高,大量進件讓許多公司宣布暫停受理或是停售部分防疫險。 截至目前為止,到底還剩哪些防疫保單可以買? 買哪張? 怎麼挑? 保費多少錢? 股感整理給你參考! 本文也幫大家整理了防疫保單 QA!

    • 防疫險比較1
    • 防疫險比較2
    • 防疫險比較3
    • 防疫險比較4
  3. 2022年4月28日 · 防疫險和疫苗險有什麼差別?防疫險主要理賠項目為確診新冠肺炎所產生的住院、隔離等經濟損失的情況,例如隔離補償保險金、確診補償保險金 ...

  4. 2022年4月14日 · 2022防疫險比較隔離理賠絕跡、保費300元有找! 2022-04-14. 1,244,654 人次. 新聞中心吳旻珊、吳慧禎. 字級放大. 原本好不容易趨緩的疫情,隨著各地不斷新增確診個案,原本討論度就已經爆表的防疫保單,更是再次受到密切關注! 但要注意的是,這段時間幾家產險業者陸續啟動防疫保單下架、改版,如果想搭上投保末班車,目前各產險網站仍有販售的防疫保單來說,最高隔離賠金額為新台幣4萬元。 (編輯推薦: 家裡太潮濕又不通風? 5招居家改造解決發霉、反潮,幫家排毒變乾爽) 隔離+確診最高賠8萬! 2022版. 8張防疫保單比一比. 還記得去年被稱作「防疫神單」的台產防疫保單嗎?

  5. 其他人也問了

  6. 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持續升高,連帶使得防疫險受到關注,先前可以理賠「隔離」或「確診」情況的許多險種到達風險上限,保險公司紛紛宣布停賣。

  7. 2022年4月12日 · 擔心確診 COVID-19民眾更應該優先檢視自身的醫療險(轉嫁醫療費用)、重大傷病險(轉嫁嚴重疾病所造成的損失)、失能險(轉嫁未來失能、長照風險)、壽險(保障身故後的喪葬費用及責任等)是否足夠。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