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5月17日 · 以國內最大的富邦產為例,推出的「疫起守護2.0」,保費1,509元,確診、隔離補償3萬元,住院每日給付3,000元。 從媒體揭露的訊息顯示,富邦產賣出200萬張,確診及隔離合計可以補償6萬元,以20%的感染率計算,就是240億元,等於是富邦產資本額的8倍,公司淨值的6成。 如此龐大的理賠金,會使富邦產的淨值比率大幅下降,面臨增資壓力。 因此,富邦產在5月16日陸續透過簡訊通知保戶,針對已經投保防疫保單者拒絕承保。 由於之前銷售保單時並未有此規定,立刻引發很大爭議,導致富邦產17日傍晚再度發布聲明,強調只針對正在核保中案件,「已完成承保簽發保單者,及已寄發續保通知書給保戶,並已收取保戶之保費者,保險契約即為成立,公司定會依保險契約執行保障與賠付,保戶既有權益不受影響。

  2. 2022年5月18日 · 台灣Omicron疫情爆發後前線作戰的基層人員社區採檢站醫護疲於奔命苦苦追趕每天已超過8萬人的新增確診數再加上世界奇景防疫保單之亂民眾為申請保險理賠湧入醫院做PCR拿診斷證明險些成為壓垮醫療量能的稻草金管會緊急研擬 ...

  3. 2024年5月9日 · 商保補位健保的具體政策首先規劃透過保險資訊整合」,倡議藉由民眾保險存摺的投保資訊讓民眾與醫師討論醫療決策時評估財務負擔能力做出對應之選擇。 其次希望「引導商業保險之保單設計」,將理賠範圍納入 自費或付差額特材 、自費手術、放射線治療、以及無需住院但高額醫療費用(例如 罕病自費藥品 、癌症治療)。 問題1:恐有違健保的法定義務,效率也不比全民健保. 依據 《全民健康保險法》 (簡稱《健保法》),健保為了增進全體國民健康,於保險對象在發生疾病、傷害、生育事故時提供醫療服務。 對於健保之給付項目,在《健保法》 第51條 是採「負面表列」的方式,列出不給付範圍。

  4. 其他人也問了

  5. 為了給予冒著風險在前線與病毒作戰的醫院工作人員合理的保障與鼓勵,從事COVID-19防治的相關工作人員,若不幸被感染,可依法申請新台幣35萬元的補償金。 然而,住院被無辜感染的病患和陪病家屬,卻被排除在外。 COVID-19補償金怎麼發? 根據 《傳染病防治法》第74條 規定,包括公、私立醫療機構、警察或消防機關、學校等人員,執行第五類傳染病防治工作而導致傷病身心障礙或死亡者,主管機關應該提供補償,補償金額依嚴重程度金額不同,因感染最低35萬、若不幸死亡則為1,000萬元;但上述工作人員若是「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而感染」,則不予補償。

  6. 2020年3月11日 · 根據2011年修法後現行《全民健康保險法》(簡稱《健保法》) 第8條 的規定,我國國民健保強制納保的對象為「國籍+戶籍」,除現在已經於國內居住並持續設籍滿6個月之國民外,「國籍+戶籍」的前提是「最近2年內曾有參加本保險紀錄且在台灣地區設有戶籍」者。 換言之,2年內沒有在台設有戶籍且有投保紀錄之國民,並未在強制納保對象內,這些對象多為長期旅居國外者,按現行《健保法》,這些海外國民若要納入健保,須返國後在台灣設有戶籍且持續居住滿6個月,才能加入全民健保;返國未滿設籍與居住6個月者,皆不在健保的強制納保對象中。 至於修法當時為什麼把強制納保排外門檻設在「最近2年內」? 有其社會背景。

  7. 2020年12月2日 · 2020.12.2 最後更新. 實施健保,象徵一個國家地區的醫療保障達到先進水準。 然而,全世界有健保制度的國家,都面臨健保財務與醫療分配失衡的考驗──健保讓社會的健康人權朝較完美的方向前進,但至今卻找不到一個完美的健保制度範本。 25年前,台灣全民健保上路。 在6%的經濟成長率之下,有薪階級支持的健保,消除了貧窮者就醫障礙,生病的人都看得起病、醫師也能快速累積經驗、磨練出一流技術,甚至發展出獨步全球的創新治療。 但25年前算不到,如今台灣經濟成長率腰斬、薪資成長停滯,醫療高需求的高齡人口激增;醫療高價科技、昂貴藥品更是推陳出新。 繳保費的人口愈來愈少,看病的人口愈來愈多,醫療價金更是愈來愈高。

  8. 防疫政策快速翻牌確診工具隔離條件與適用對象不斷生變法律疫情及人民權利與義務未能同步除了防疫險保單之亂專家擔心法規若未修正解套民眾和防疫人員的防疫補償金問題也會引發與政府的紛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