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4 天前 · 台灣百年企業合隆毛廠在 2015 年無預警宣布由 36 彥誠接班擔任公司董事長。 外界訝異於總裁焜耀的決定,但他表示提早啟動接班,重點在於陪伴。

  2. 2020年8月5日 · 分享. 收藏. 下午 2 點,瑞銀集團董事總經理暨台灣區總經理允懋依約踏入會議室,西裝筆挺,親切招呼。 每日行程滿檔的他,臉上看不出任何疲憊,也很難想像他已經 62 了。 攤開允懋一周的運動菜單:一三五打籃球、二四重量訓練,周六上飛輪課,周日跑步。 他的運動量,比起一般工作者,甚至是大學生,都高出許多。 養成一個好習慣,會連帶培養其他好習慣. 「運動,可以讓我保持清醒,」允懋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運動。 每天早上 5 點多到 8 點進公司前,都是他的運動時間,「運動對我是心理層面的幫助,早起運動很困難,但一天最困難的事先做了,今天就沒什麼不能做的了。 養成運動習慣,對允懋來說,是自律,也是時間管理。

    • 減少不重要的人
    • 減少無謂的花費
    • 減少不必要的應酬
    • 減少沒有幫助的情緒
    • 減少造成負擔的飲食

    我們的時間與心力有限,真的不要浪費在那些對自己的生活沒幫助、甚至不把你放在心上的人。減少與不合適、不重要的人往來,並不是說要對自己有幫助才願意交往,而是要排除那些會干擾你變好、甚至拖累你的人。這樣你的精神與時間只會專注在日常上,就能過得更平靜、也更自在。 還是要再強調一次: 多愛自己,好好照顧自己的心。與其等待別人對你好,不如你來對自己好。你不愛自己,又會有誰來愛你?每天都好好打扮、好好犒賞努力過後的自己,這才是最值得花時間與心力的事。

    盡早學習規劃自己的財務,為自己的將來打算,減少一些無謂的花費,例如不追求最新、最流行的商品,選擇真正符合需求的東西,或是消費之前先靜下心思考,要購買的東西是真正用得到的嗎?還是因為優惠打折很划算就想買? 把手頭寬裕的錢存起來,用穩定、長久的投資規劃,例如買基金、ETF,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商品。透過這些早期的財務規劃,在面對年老的生活才不會憂心忡忡。記住,別再亂花錢,不要打腫臉充胖子,我們的價值不是光靠錢堆積起來的,靠的是你的能力與品德。

    或許很多人會說參加應酬或派對,是為了拓展人脈與社交圈,對自己的事業與未來發展有幫助。可是我希望經常參加交際應酬的人可以仔細評估效益如何?有因為這些活動而獲得什麼樣的發展,或是增加了很多賺錢機會嗎?真的值得自己花費時間與金錢嗎? 我覺得與其花費太多時間與金錢,讓自己喝得很醉,玩得很累,搞得沒精神好好做正事,倒不如把那些時間用來陪伴家人,與相知相惜的好友相聚,或是看書、上課,不然用來睡覺都還比較划算。

    盡量別讓自己經常陷入不開心的情緒裡。我常說用不好的心情,就會做出不好的成果。 不和自己過不去,很多事情自然會過去。如果你時常在眾人面前發脾氣,不只影響周遭的氣氛,也會影響別人對你的評價,因為那是非常不成熟的表現,對事情也沒有任何好處。 不要浪費時間在生氣與批評,適度的發洩有益健康,但過度的發洩情緒則會破壞人際關係,學習轉念與感謝,生活會過得比較舒坦。

    要懂得健康的重要,沒了健康,什麼理想、幸福、快樂都免談。為了保持健康,除了要養成適當的運動習慣,飲食也要開始調整,把過去重油、重鹹、多肉少蔬果、暴飲暴食的習慣改掉,多喝水、多吃蔬果、少吃油脂、少鹽少糖,然後不要吃得太飽。 或許有人覺得吃那麼清淡,生活怎麼還有樂趣?我以前也是這麼想,但習慣就好,我戒了菸、盡量吃不造成身體負擔的飲食,並不覺得生活沒了樂趣,偶爾還是會吃炸雞、鹹酥雞,當成完成某個目標後的獎勵,而且吃的時候覺得特別幸福啊!

  3. 2023年12月19日 · 專家:改變工作、理財觀念,別等到 65 再享受生活|經理人八分生活. 迷你退休潮來了!. 專家:改變工作、理財觀念,別等到 65 再享受生活. 隨著人們平均壽命延長,終生工作很可能會是未來的職場趨勢。. 每一段職涯之間,都有適度的留白,用來好好休息 ...

  4. 2009年6月30日 · 一遇到阻礙困頓就怨天尤人的「受害者心態」,對個人和組織都會造成損害。 美國「領導力夥伴」公司(Partner In Leadership)提出了水平線的「受害者循環」模式,一方面可用來檢驗自己及周遭人是否落入「缺乏當責」的狀態,另一方面則是隨時提醒自己,是否已被受害者心態侵襲或蒙蔽,喪失了改變現狀、勇於負責的能力。 在下圖中,水平線上稱為「當責階段」(accountability steps),共有4個階段,由下往上依序是:正視問題、擁有問題、解決問題和著手完成。 相反地,落在水平線下的人,則是一碰到問題,就以逃避、推託、漠視的心態去看待,淪入「受害者循環」。 馬克吐溫(Mark Twain)曾說:「問題不是你不知道,而是事實並非如此。

  5. 2014年4月6日 · 23那年,馬志翔為自己設下「10年後,一定要當上導演」的目標;達標後,他再定下新的10年計畫,朝電影邁進。. 如今,他僅用了13年,就變成統籌上百人的電影導演。. 在他身上,你看不見害怕,只會聽見如何「準備」和「學習」。. 出道3年,馬志翔就以 ...

  6. 2017年3月29日 · 5 張圖破解現代生活的迷思,幫你找到快樂的真諦. 大家都想要快樂,但,到底怎樣才能讓生活更快樂、人生更充實呢?. 加州大學心理系教授,同時也是 《練習,讓自己更快樂》 的作者柳波莫斯基(Sonja Lyunpmirsky)指出,許多人對快樂有迷思,想要變得更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