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驚蟄
    • ㄐㄧㄥ ㄓㄜˊ
    • 釋義:
    • 1.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地球運行至春分點前十五度,或冬至點後七十五度,落在國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時正值春天,氣溫回升,蟄居的動物驚醒,開始活動,故稱為「驚蟄」。舊稱為「啟蟄」。2.受驚醒的蟄居動物。晉.左思〈魏都賦〉:「抑若春霆發響,而驚蟄飛競。」
  1. 字詞:驚蟄,注音:ㄐㄧㄥ ㄓㄜˊ,釋義:1.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地球運行至春分點前十五度或冬至點後七十五度落在國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時正值春天氣溫回升蟄居的動物驚醒開始活動故稱為驚蟄」。舊稱為啟蟄」。 2.受驚醒的蟄居動物。

  2. 字詞:驚蟄,注音:ㄐㄧㄥ ㄓˊ,釋義:二十四節氣之一。. 在國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時正值春天,氣溫回升,蟄伏冬眠的動物驚醒,開始活動,故稱。. [例]驚蟄以後,植物萌發,農家進入春耕,開始一年的忙碌。.

  3. 國語大辭典中詞語驚蟄注音為ㄐㄧㄥ ㄓㄜˊ拼音為jīng zhé意思是1.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國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時正值春天氣溫回升蟄居的動物驚醒開始活動故稱為驚蟄」。舊稱為啟蟄」。2.受驚醒的蟄居動物。《文選左思....

  4. 2020年3月6日 · 國語辭典中詞語驚蟄注音為ㄐㄧㄥ ㄓˊ拼音為jīng zhí意思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國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時正值春天氣溫回升蟄伏冬眠的動物驚醒開始活動故稱驚蟄以後植物萌發農家進入春耕開始一年的忙碌

  5. jīng zhé. 解釋:. 1.二十四節氣之一。. 此時地球運行至春分點前十五度,或冬至點後七十五度,落在國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時正值春天,氣溫回升,蟄居的動物驚醒,開始活動,故稱為「驚蟄」。. 舊稱為「啟蟄」。. 2.受驚醒的蟄居動物。. 晉.左思〈魏都賦 ...

  6. 驚 蟄 ㄓˊ ,是中國傳統 二十四節氣 中第三個節氣,指 太陽 到達 黃經 345°時,斗指 甲 ,在公曆每年3月5日或3月6日。 動物昆蟲自入冬以來即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這時天氣轉暖,大地春雷,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方式驚醒蟄居動物的 冬眠 [1] 。 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名稱 [ 編輯] 該 節氣 在歷史上原本被稱為「啟蟄」,本意為蟄蟲開始活動。 《夏小正》曰:「正月啟蟄」。 在現在的 漢字文化圈 中,日本仍然使用「啟蟄」這個名稱。 漢朝 第六代皇帝 漢景帝 的諱為「啟」,為了 避諱 而將「啟」改為當時發音不同但略近的「驚」字。

  7. 字詞:驚蟄,注音:ㄐㄧㄥ ㄓㄜˊ,釋義:1.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地球運行至春分點前十五度,或冬至點後七十五度,落在國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時正值春天,氣溫回升,蟄居的動物驚醒,開始活動,故稱為「驚蟄」。舊稱為「啟蟄」。 2.受驚醒的蟄居動物。

  8. 注音 ㄐ一ㄥ ㄓㄜˊ. 拼音 jīng zhé. 基本釋義. ⒈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3月5、6或7日。 英 the Waking of Insects; 國語辭典簡編本. 驚蟄「ㄐㄧㄥ ㄓˊ」 二十四節氣之一。 在國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時正值春天,氣溫回升,蟄伏冬眠的動物驚醒,開始活動,故稱。 造句 驚蟄 以後,植物萌發,農家進入春耕,開始一年的忙碌。 國語辭典修訂本. 驚蟄「ㄐ一ㄥ ㄓㄜˊ」 ⒈ 二十四節氣之一。 在國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時正值春天,氣溫回升,蟄居的動物驚醒,開始活動,故稱為「驚蟄」。 舊稱為「啟蟄」。 ⒉ 受驚醒的蟄居動物。 引 《文選·左思·魏都賦》:「抑若春霆發響,而驚蟄飛競。 引證解釋. ⒈ 二十四節氣之一。 在公曆3月5,6或7日。

  9. 驚蟄 (二十四節氣之一). 驚蟄,古稱“啓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着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爲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此前,昆蟲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 ...

  10. Kiang-chhít (客家語) Gĭng-dĭk (閩東語) Keⁿ-ti̍t (閩南語) 驚蟄 (吳語) 發音 [ 編輯] 官話. ( 現代標準漢語) ( 拼音) : Jīngzhé, Jīngzhí. ( 注音) : ㄐㄧㄥ ㄓㄜˊ, ㄐㄧㄥ ㄓˊ. ( 成都話 , 四川話拼音) : Jin1 zi4. 粵語 ( 粵拼) : ging1 zat6. 贛語 ( 維基詞典) : jin1 'zet6. 客語. ( 四縣 , 白話字) : Kiâng-chhṳt. ( 梅縣 , 客家話拼音) : giang1 ced6. 晉語 ( 維基詞典) : jing1 zah5. 閩北語 ( 建寧羅馬字) : Géng-tì. 閩東語 ( 平話字) : Gĭng-dĭk. 閩南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