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6日 · 已故台灣男星「青蛙王子」高凌風的離世,至今仍是不少人心中的遺憾,所幸子女均在各自生活圈、演藝圈有不錯的發展,默默耕耘的敬業態度也讓粉絲看了相當感動;而高凌風與金友莊的大女兒葛宸羽(阿寶)如今更是女團「G.O.F」、「D.K」成員,出色 ...

  2. 2022年2月20日 · 血癌對多數人而言可能感覺很遙遠,然而,除了常在影劇當中成為賺人熱淚的劇情轉折出現,許多影視名人如高凌風、插畫家幾米等,其實都是罹患血癌的病

  3. 2024年1月26日 · 血癌|陳敏之媽媽因逝世 血癌都有急、慢之分?. 是否能否治癒?. 藝人陳敏之日前於社交平台發文透露媽媽病重,生命時鐘在倒數,懇求有奇蹟發生。. 可惜在今日(26日)中午,她再度發文宣告,媽媽因不敵急性血癌離世。. 急性血癌來得突然,到底 ...

    • 癌症指數助及早確診癌症
    • 三大常用癌症指數
    • 癌症指數非診斷癌症惟一標準

    據醫管局最新數據顯示,本港2019年癌症新增個案達 35,082 宗。相比 2009 年的 25,977 宗,過去十年的升幅達至 35%。平均每日有 96 人確診癌症。當中五大常見的癌症分別為為肺癌(佔 15.9%)、大腸癌(15.8%)、乳腺癌(13.7%)、前列腺癌(7.2%)及肝癌(5.3%),合共佔全港癌症新症個案約 58%。當中,有部分癌症是可以透過篩查而及早發現,愈早發現,治癒率或愈高,當中身體健康檢查時的「癌症指數」指標絕對功不可沒。 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兆康醫生受訪指,當身體出現腫瘤時,會過量地分泌一些蛋白質。而醫生就可利用這些蛋白質的水平,評估病人患癌的機會、病情、接受治療後的效果,甚至治療之後的病情跟進。因此,若適當運用癌症指數,有機會及早確診癌症,避免延誤診治時機。 李兆康...

    李兆康醫生介紹指,現時有很多種癌症指數,適用於不同癌症,其中3種比較常用的包括: 1. 甲類胎兒蛋白Alpha feto protein(AFP) 一般來說,肝癌會過量地釋放這種蛋白質,所以可以成為一個癌症指數。例如乙型肝炎帶菌者,患肝癌的風險遠高於非帶菌者,但醫生不會替乙型肝炎帶菌者定期抽肝組織檢查,而定期檢查AFP就簡單得多。若病人的AFP指數很高,例如超過500,醫生可以判斷病人肝臟裡很可能有一個惡性腫瘤。 2. 前列腺特異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 和甲類胎兒蛋白是同一道理,是由前列腺所分泌的一種蛋白質。當男性年紀愈來愈大,PSA就有機會逐漸上升,很多時一些病人年紀漸長或前列腺出現肥大,PSA也會比正常為高,但如果高於20,甚至超越100,其實醫...

    癌症指數一般都是驗血就可以得知,很多時市民在坊間做身體檢查,檢測出癌症指數高時。醫生會開始警覺,並和病人商議,安排做進一步的檢查,例如甲類胎兒蛋白高的話,可能會安排病人做超聲波、電腦掃描;如果前列腺特異抗原高,泌尿科醫生會安排病人抽取前列腺組織化驗;CEA高的話,醫生會安排病人做大腸內窺鏡檢查、照肺等,這些都是根據癌症指數高而作出進一步檢查以確定身體裡面是否有腫瘤的情況。 但值得留意的是,如果身體檢查時這些癌症指數的水平是正常的話,其實也並不代表病人身上沒有癌症。因為也有病人身上雖然有癌症,並且已經確診,但癌症指數水平卻沒有升高,所以癌症指數並不是可百分百作為診斷癌症的惟一標準,必須結合其他情況接受檢查。 因此,除了抽血檢查癌症指數外,李兆康醫生亦建議也需要定期做一些影像檢查,例如: 女性的...

  4. 2024年3月28日 · 👇👇年輕人患癌會出現的10個警號症狀👇👇. 1. 無痛的腫塊. 黃軒醫師指,如果發現身體某部位出現異常的腫塊,而且隨著時間逐漸變大,則需要警惕。 2. 持續發燒或咳嗽. 雖然發燒咳嗽可以是多種因素引起,但如果發燒持續不退,特別在夜間出汗,這可能是血癌或淋巴系統癌症的跡象;超過三個禮拜的咳嗽,尤其是咳嗽時常伴有血絲時,更應引起注意。 黃軒醫師都建議這2種情況要去看醫生,進行檢查會比較安心。 3. 排便習慣的變化. 若出現便秘、腹瀉或發現糞便中有血或顏色變黑、灰白或紅色等,都是身體向你發出的警號。 Tyson Yoshi車身印「F**k You」引小朋友圍觀 學校老師留言咁講 反駁隊大嬸舌戰巴士阿伯! 疑餸菜放腳掀罵戰 網民激讚:烈火奶奶. 4. 排尿異常困難.

  5. 2018年4月3日 · 直到2002年初,陳師醫因捱不下去而送院,結果確診良性血癌。 他於2004年開始自行研究透過飲食呼吸的自然療法,兩年後痊癒。 他認為應要「為自己量身打造飲食配方」、「吃對飲食,提升自癒力,才是健康的根本之道」。

  6. 2021年3月10日 · 近日一宗血癌復發個案備受各界關注,年僅22歲的梁碩銘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俗稱血癌),梁同學於19歲確診,去年11月復發,曾嘗試化療(FLAG-IDA 方案)及針對CD19的免疫標靶治療(Blinatumomab標靶藥),但未見成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