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23日 · 突如其來的停課不停學」,讓老師的教學進度被打亂剛開始教育部宣布的停課時間只有10天然而隨著疫情持續延燒停課時間已延長4週到7月2日直接銜接暑假。 而在變種病毒的挑戰下,遠距教學有可能更為頻繁。 在偏鄉種茶、採筍、打零工為生的家長開始把孩子帶到工地,學生在山上、工寮、車子裡連線上課。 疫情前學生住校、留晚自習,老師能指導作業、照顧生活起居;現在有老師開車用隨身碟送課程、送便當,盡可能確保家庭狀況不穩定的孩子能繼續學習。 《報導者》採訪花蓮、台東與阿里山的學校,看見遠距教學下被放大的教育不平等。

  2. 2021年6月24日 · 圖文故事. 我們在雲上教與學. 新北市三峽的南靖部落裡,家長陪同小孩,透過網路共上一堂族語歌謠課程。 (攝影/唐佐欣) 2021年初夏的台灣一場遲來卻快速爆發的疫情打亂了原本的歲月靜好5月17日雙北地區率先停課兩天後更擴大到全台各級學校教育部宣布採線上教學不停學的方式進行原有的課程。 雖然去年教育部已訂定線上教學指引,但真正開始遠距課程,還是讓許多老師、家長、學生們措手不及,展開一場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教育變革。 「廚房、臥房、工寮,都是教室。 我們,重新學習「怎麼學」 新北市中平國中校長林裕國說,「真的沒想到(停課)速度來得有點快,」透過全校老師的合作,教務處開設了上千個Google Meet帳號,在三天內快速解決硬體與連線的問題。

  3. 2021年7月3日 · 今年畢業生代表之一的政治系大四學生林語萱是少數有機會在校園停課後進入禮堂實體致詞的台大學生入校必須出示證件戴口罩量體溫少了典禮的儀式感多的是繁瑣的注意事項與防疫守則

  4. 2020年8月26日 · 一名亞斯伯格症的小五男童,因家暴於2019年元月安置在雲林縣長愛家園育幼院,並於當地學區就讀,然因一次意外事件,校方及家長會以特教資源不足為由驅趕男童,進而演變成整個雲林縣拒絕這位學生就讀。 安置機構與在地學校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在7月21日經 媒體報導 後再次浮上檯面。 雖然男童原籍的新北市主責社工已於7月20日將男童帶離雲林,但這個事件仍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實際上早在2013年,監察院便發布有關育幼機構院生面臨跨區就學、學校拒收、不友善對待等教育歧視的 調查報告 。 隔年3月,我剛接下位於苗栗縣的聖方濟育幼院院長一職,也發現為了院生就學,育幼院與學校關係交惡。 當時院內的國中孩子分讀後跟維真國中,小學則被分在後、溪洲、同光、成功等4所小學。

  5. 老大謝明諺在小學三年級出現不愛上徵兆,常常藉故肚子痛理由不去學校。至於小兒子謝宗霖則因為好動,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飽嘗被老師罰站罰寫的滋味,完全不適應學校生活。「他們在幼稚園都很快樂開心,為什麼從那麼開心快樂的孩子,會變得不快樂?

  6. 原漢家庭長大的Ciwang,是原運領袖的小孩,她會讀書、有資源,已是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但仍不能免於周遭無心的「微歧視」 (Microagression,指對於少數族群無意、隱性的歧視)。 她以自身經驗呼籲,在原住民尋求轉型正義之際,社會應關注「微歧視」對原住民帶來的後續效應。 「我必須活成什麼樣,才符合原住民的標準? 「如果我不夠像原住民,我會被質疑是否利用這個身分,去獲得某些權益跟福利? 這是生活在都市、時刻被貼上刻板印象,許多年輕都市原住民內心的痛。 來自花蓮秀林太魯閣族的 Ciwang Teyra ,35歲,目前任教於台大社工系,出身原運領袖家庭,父親Teyra Yudaw是推動太魯閣族正名 的重要推手 。 她在父親、自己、族人、其他原民青年身上,看見跨世代存在的原漢歧視。

  7. 2022年11月27日 · 「一個民族要再把失去的文化找回來,真的要花很長時間,現在部落愈來愈難看到祖先留下來的文化。 大同國中校長胡文聰(Watan Silan)回憶起當時推動學校轉型的起心動念,有感於身為泰雅族人傳承民族文化的迫切,胡文聰幾經思索,與校內師生、學生家長和部落族人討論後,自106學年起著手籌備規劃課程,順利在107學年將大同國中正式轉型為「宜蘭縣LLAQINA LLYUNG MNIBU TA TAYAL(蘭陽溪流域泰雅的孩子)民族實驗國民中學」。 宜蘭大同國中轉型實驗中學:成為「真正的泰雅人」 胡文聰曾在學校轉型第一年人力吃緊時,投入文化課程教學工作,近距離觀察到2位平時缺乏學習動機的調皮學生,非常專注地製作藤帽,甚至還可以擔任其他學生的小老師,此轉變令他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