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月24日 · 2019/01/24 21:04. 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資料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今年農曆春節將至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今天晚間證實全國公務員年終獎金將會在明天入帳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先前表示關於各地方政府的年終獎金績效獎金的發放若有資金需求已籌編1052億元作為年關調度包括各縣市在內地方政府的年終與績效獎金春節前10天也就是25日一定入袋一般公務員年終獎金固定為1.5個月,若考績獲甲等獎金為1個月、乙等為半個月,也就是說最高可領2.5個月。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副人事長懷敘今天表示,公務人員的年終獎金與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將在明天入帳。 另外,以照顧弱勢為主的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也會在明天入帳。 ★想知道各行各業今年年終獎金領多少嗎?

  2. 2021年12月31日 · 圖為行政院長蘇貞昌。 (資料照)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為了讓全國82萬名軍公教人員好過年行政院已正式發函給全國各機關軍公教年終獎金將於明年元月22日入帳屆時軍公教將可領到1.5個月年終獎金另外還有考績獎金由於絕大多數軍公教考績為甲等將可在農曆春節前領到1個月考績獎金亦即全國多數軍公教在農曆過年前總計可到2.5個月的相關獎金。 至於乙等考績者,考績獎金只有0.5個月,加上年終獎金,總計可領到2個月的獎金。 據了解,以公務員為例,各機關公務員的考績,訂有75%的甲等比例上限,以避免機關浮濫打考績,遭受外界批評。 往年各機關所打的考績,約有75%的比例是甲等,亦即75%的公務員都可領到1個月的考績獎金。

  3. 2021年4月13日 · 2021/04/13 16:19. 根據主計總處調查今年年終獎金平均7萬513元創下歷年新高。 (記者鄭琪芳攝)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你今年領到多少年終獎金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以近3個月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年終獎金及績效獎金等估算今年受僱員工每人年終獎金平均為7萬513元1.64個月),較去年的6萬9577元1.65個月增加936元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今年年終獎金平均7萬513元,創下歷年最高,但年終平均1.64個月則是近4年新低,主要與廠商去年獲利狀況有關。

  4. 2023年12月27日 ·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明年軍公教人員調薪4%,退休軍公教月退金是否調高官員解釋雖然2022年7月1日曾調高2%不過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累計成長率達正負5%時也會調整而依照估算CPI還要再漲1.76%就會啟動月退金的相關檢討機制。 軍公教月退休金是否跟進調整? 行政院主計長朱澤民10月底曾表示,已匡列44億元,供退休軍公教月退金調整用。 據了解,行政院及考試院已先行溝通,在明年預算編列上預為因應準備,只要達到法定要件就會啟動程序,且如有啟動調整,將溯及至明年1月1日起調整。 官員解釋,檢討退休軍公教月退金調漲的條件有二,只要滿足其中之一就可以啟動專業小組評估,一為CPI達正負5%時,另一為至少每4年檢討。

  5. 2023年10月30日 ·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明年軍公教人員調薪4%退休軍公教月退金是否跟進調高? 行政院主計長朱澤民上午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答詢表示,目前已匡列1筆預算44億元,供退休軍公教月退金調整之用,但是否比照.

  6. 2023年4月13日 · 主計總處公布今年廠商發放年終獎金平均1.68個月為近5年新高。 (記者鄭琪芳攝)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行政院主計總處今公布1-2月經常性薪資平均4萬5206元年增2.39%不過扣除CPI漲幅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0.34%為近10年同期最大減幅主因國內物價高漲導致實質薪資減幅擴大。 另,今年廠商發放年終獎金平均1.68個月(7萬5688元)、為近5年新高,較去年增加0.05個月,以金融及保險業平均3.39個月(22萬1824元)最多。 根據調查,2月底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816.6萬人,月減9千人或0.12%;其中,住宿及餐飲業減少4千人,製造業減3千人;若與上年同月相較,受僱員工增加2.1萬人或0.25%。

  7. 2022年12月23日 ·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黃維琛解釋關於勞工未修完的特休假處理方式有3大重點第1是勞工的特休假在年度終結時雇主一定要進行結算」,計算還剩下多少天這些剩下的特休假雇主不可以不結算甚至自行規定未休完就沒了」,一定要依照未休天數發給工資。 第2,勞工對於結算後剩下的天數,可以向雇主提出「保留至明年休」的要求,但是否同意遞延至隔年休,是雇主的權利。 黃維琛解釋,該法條的重點在於,雖然勞工可以提出「明年再休」的要求,但在企業的營運上,必須讓雇主保留充足的人力,假設市場預期明年景氣不好,但該公司的訂單卻多到接不完,雇主同意勞工特休假遞延至隔年,屆時卻可能找不到足夠的人力來因應訂單需求。 因此,立法上雖給予勞工提出「延後休」的權力,但特休能否延後,仍讓雇主保有同意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