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16日 · 大學教授意外掀起電動車創新革命. 德國DHL採用的StreetScooter車隊。 (DPA Photo/BERND WUSTNECK ) 被特斯拉電動車打得灰頭土臉的德國汽車工業,萬萬沒想到自家最令人眼睛一亮的創新革命,竟來自大廠看不上眼的兩位「外行人」。 德國西部緊靠荷蘭邊界的小城亞琛(Aachen),以被譽為「工程師搖籃」的亞琛工業大學(RWTH Aachen University)聞名,本來與汽車工業沒有淵源。 幾年前,校園內誕生了一家電動車製造商,意外讓亞琛成了全國汽車工業的焦點。 「設計一台電動車很難嗎? 坦白說不難,比燃油車簡單得多,」StreetScooter的技術總監史密特(Fabian Schmidt)表示,「可是,電動車的市場為什麼這麼小?

  2. 2018年5月16日 · 德國汽車工業對特斯拉的感受相當複雜。 特斯拉的性能、續航力、舒適性和保固期,與德國的高級車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開鎖、空調等功能靠手機就能搞定,軟體還能透過雲端免費升級。 在粉絲眼中,特斯拉成了進步的象徵,2016年,平價的Model 3在千呼萬喚下終於上市,才過了一年多就有50萬人下訂單。 特斯拉的營業額僅有BMW的十分之一,與德國車廠相比規模實在不算大,在業界眼中卻是可敬的對手。 戴姆勒總裁柴奇(Dieter Zetsche)4月才公開讚揚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是「整個產業的領導者。 」一家大廠的研發部門在拆解Model 3後,對電子系統讚不絕口:「精簡、容易擴充、充分整合、好修、成本低,並且聰明地解決了許多細部問題。

  3. 2018年5月16日 · 巨人轉身——德國汽車的創新再起之路. 2018.5.16 最後更新. 能源轉型,這個不斷被各界提及的趨勢,很有可能在未來5年內,就刷新了日常食衣住行的面貌;其中,「行」的創新產品和應用,更可能改變節能、空汙等現象。 對此未來想像的推手之一,是3年前還深陷柴油引擎數據造假醜聞的德國汽車工業。 汽車和足球,曾是德國人在國際最威風的「面子」。 當汽車工業因自家醜聞跌落深淵,又面臨特斯拉(Tesla)電動車創新風靡全球、撼動多年汽車霸主之位的挑戰,實事求是的德國人,將如何讓傳統的巨人從跌倒之處站起、轉型、取回民眾信任? 這個答案,不僅牽動全球經濟版圖,也牽動這個世界的未來風貌。 駐德記者|林育立. 封面攝影|DPA /Arne Immanuel Bänsch. 編輯|張詩芸. 共同刊登|中央社.

  4. 2018年5月16日 · 柴油引擎是德國工程師19世紀末的發明,一個多世紀以來,德國車廠也一直享有技術優勢,近幾年還試圖將柴油車打造成環保車,推銷到歐洲以外的市場。 「柏林的新機場遲遲沒有完工、柴油引擎發生造假醜聞,哪一件事對德國的傷害比較大? 」坐在我身邊的記者,乾脆單刀直入地問。 東西德統一後即開始規劃的柏林新機場,原本應該在2012年啟用,目前確定至少延後到2020年,被視為是德國公共工程界的恥辱。 「我聽到這件事也很驚訝,犯錯的公司必須好好反省,欺騙客戶不可原諒,」魏斯曼沒點名是哪幾家公司,可是聲調突然變得不安,壓力全寫在臉上,「德國汽車工業一定會從這件事學到教訓,將來不再隨便遊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帶。 醜聞效應:柴油車滯銷、空汙議題加溫. 福斯醜聞重創歐洲消費者對柴油車的信心。

  5. 2024年3月26日 · 單身女、女同志可否做試管嬰兒?.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人工生殖法》十問:為何代孕吵30年沒結論?. 單身女、女同志可否做試管嬰兒?. 現行台灣 《人工生殖法》 規定,僅有不孕或有特殊醫療理由的異性戀夫妻可以委託進行人工生殖,2007年立法後,僅微調 ...

  6. 《報導者》9月7日刊登的 〈演戲開戶當人頭、貢獻信用擔風險,線上博弈員工變「洗錢工具」〉 一文從博弈產業觀察洗錢犯罪現象,但「博弈」產業只是洗錢犯罪的一部分,目前台灣的地下市場更多的不是「奕智博」這樣樹大招風的博弈產業,而是以賭博網站、投資網站綜合包裝的詐騙網站,過去靠傳統的電話詐騙犯罪生存或靠聚眾鬥毆、暴力討債賺錢生存的團體,開始改作免洗網址一換再換、檢警稱之為「賭博詐欺」的投資詐騙,並發展出完整產業鏈,吸引一般大眾「應徵」。 投資詐欺,名校會計系畢業生也參與. 「賭博詐欺」的投資詐騙,是透過私人傳送LINE訊息拉客人,告訴客人公司有厲害的老師可以操盤投資,獲利快速又高額的詐騙手法,表面上公司說是賭博或者虛擬幣、外匯、股票等投資,但事實上公司的設定就是客人不可能拿回任何投資款項。

  7. 一輛正在充電站充電的電動汽車。 (攝影/AFP/HENDRIK SCHMIDT) 蔡英文總統在422世界地球日首度宣示 「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 ,然而,針對各國淨零轉型政策中的重要一環「運具電動化」,台灣目前油車、電車一律補助的「油電平權」政策,被認為是不進反退。 學者指出,台灣在運具電動化方面已落後國際不只10年,政府必須重新宣示2035年禁售燃油機車、2040年禁售燃油汽車,才能達到2050碳中和的減碳幅度。 連台達電、台積電等科技大廠都已成立「台灣氣候聯盟」,帶頭承諾在2030年前企業自有或租賃車隊須百分之百電動化,政府腳步如何跟上蔡總統的宣示? 去年(2020)全球被疫情壟罩,卻也是電動車大賣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