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1月22日 · 2017-11-22. 數位時代 高敬原. tsyhun via Shutterstock. 把手機定位關掉 Google 仍知道你在哪! 為什麼? 這安全嗎?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雖然智慧型手機上的定位裝置可以幫助優化許多服務功能但許多人出於個人隱私理由會將定位功能關閉就是不希望口袋裡的手機曝光真實位置但外媒Quartz最近一份調查卻指出就算在用戶關閉位置服務的情況下,Android 手機仍會默默收集用戶手機位置資訊,並回傳給 Google。 定位關閉也被收集基地台數據,違反用戶隱私期待. 人手一機的時代,位置數據成為高度敏感的個人資訊,從這些資料可以推斷出一個人生活方式跟輪廓,因此這類資訊安全問題受到高度關注。

  2. 2020年4月23日 · ifanr 李浩然. 蘋果Google 罕見合作! 用手機追蹤病毒接觸者你會想用嗎?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從微軟宣布放棄 WP 系統起,Android 和 iOS 幾乎成為智慧手機生態的唯二選擇,如果不用蘋果的 iOS 系統,你只能用基於 Google Android 系統的智慧手機(包括三星、華米 OV 等廠商)。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蘋果和 Google 兩家公司之間的關係應該十分緊張,畢竟它們存在著最直接的競爭關係。 但世界各國愈發嚴重的疫情,讓這兩家科技行業最大的公司放下競爭關係,共同開發一套用手機追蹤新冠病毒密切接觸者的新工具。 推薦閱讀: 被疫情拖累,今年可能等不到5G的iPhone? 如何利用手機追蹤病毒?

    • 善用台灣離線地圖:上下班與出遊不怕斷線。教學:台灣版Google地圖開放「離線地圖」功能!下載離線地圖教學。嚴格說起來,直到今年(2017年2月),Google地圖App才算是正式支援了台灣的離線地圖功能。
    • 分類儲存旅行地點:規劃旅行不雜亂。教學:[實測教學]Google地圖星號儲存地點終於可以自訂分類清單!更專業的朋友可以利用「Google我的地圖」來畫出旅行路線圖,但除非是難度超高的旅行,要不然我不會額外花時間去那樣做。
    • 善用路線街景圖:事先找路不怕迷路。教學:Google地圖在路線規劃加上路口實景圖和方向指示,很實用!Google街景當然大家都會用,Google地圖查詢路線也很簡單,但是,你知道現在Google地圖App查詢路線後,可以搭配街景直接告訴你,每一個轉彎路口的方向和實景嗎?
    • 儲存停車地點與照片:不怕忘記車位在哪裡。教學:Google地圖隱藏功能:追蹤儲存停車位置,還可加照片設提醒。這同樣是2017年才最新加入Google地圖的功能,而且Android與iOS手機上都支援。
  3. 2018年1月25日 · Google定位紀錄功能 (左圖),透過已登入 Google 帳號的裝置,會記錄下你曾造訪過的地點,然後繪製私人地圖,提供實用資訊。 Google Map中「你的時間軸」功能 (右圖),可幫助你記下去過的地方、走過的路線。 「地點歷史紀錄」雖然不是使用 Android 手機必要安裝或設定的功能,但卻左右 Google Maps、Google 照片、Google Assistant、Google App 的功能表現,主要用來協助預測交通狀況、所在地點景點、餐廳推薦等。

    • 步驟 1. 啟動隱私、安全自動化確認步驟
    • 步驟 2. 開啟帳號兩步驟驗證
    • 步驟 3. 設定救援電話、郵件
    • 步驟 4. 主動通知可疑活動,並登出可疑裝置
    • 步驟 5. 檢查哪些第三方服務會使用你的 Google 資料
    • 步驟 6. 由你決定自己的資料如何被 Google 其他服務使用
    • 步驟 7. 決定自己要看到什麼廣告
    • 步驟 8. 下載你的所有 Google 內容
    • 步驟 9. 指定你的帳號繼承人
    • 步驟 10. 刪除你的帳號

    一進入新版的「 Google 我的帳戶」頁面,就會看到下方有兩個帳戶自動檢查流程,分別是: 安全設定檢查:針對你的帳號是否可能被盜用的安全保護設定。 隱私權設定檢查:針對你的內容是否有不當公開疑慮的隱藏設定。 當你沒有時間一項一項在「 Google 我的帳戶」大量的控制選項中做選擇時,或者隔了一段時間沒有檢查(不知道這段時間裡自己有沒有不小心改動哪個設定)的情況下。 建議先啟動這兩個自動化的檢查步驟,幫你做好基本帳戶保護,然後,我們再開始參考下面幾個進階的帳戶控制選項。

    我在工作流程上選擇把筆記都存入 Evernote、 把工作檔案放在 Google Drive ,或是把相片交給 Google 相簿,而且不會過度擔心自己帳號被盜用的風險,主要就是在於我會在這些雲端服務上開啟我一直提倡的「帳號兩步驟驗證」機制。 所以,想要安心使用 Google 帳戶帶來的便利性,但是又享有 Google 帳戶的完全掌控權,那麼最基本的步驟就是進入「 Google 我的帳戶」的「登入 Google 」項目中開啟「兩步驟驗證」。 關於 Google 兩步驟驗證的設定,之前在電腦玩物的「啟動 Google帳戶 兩步驟驗證功能,中文版安全自保流程教學」中有詳細教學。 所謂的帳號兩步驟驗證,就是當任何人想要在一台不是你使用的電腦、手機中登入你的 Google 帳號密碼時,就算他盜用了你...

    但是開啟帳號兩步驟驗證後,為了避免其他可能出現的帳戶問題,例如你自己在其他人的電腦上登入,卻忘記登出,然後帳號被盜用等,以及為了解決自己忘記密碼或其他可能情況而導致帳戶無法進入等問題。 這時候建議大家一定要先到「 Google 我的帳戶」的「登入 Google 」中找到「帳戶救援選項」,設定一個你會使用的額外郵件信箱、設定你的電話號碼,讓 Google 可以透過額外的聯繫方式,在我們帳戶出問題時循管道認證與解決我們的問題。

    更進一步的帳戶安全設定,則是到「 Google 我的帳戶」的「裝置與活動通知」中查看最近在哪些裝置上使用過 Google 服務,以及有沒有異常? 更重要的是到「安全性快訊設定」裡,設定當有其他可疑入侵、可疑登入活動時,主動用電子郵件、簡訊通知我。 那麼如果 Google 通知我有可疑的帳戶活動,並且我確認自己的帳號真的被其他人在其他裝置上登入或使用怎麼辦? 首先就是先更改自己的登入密碼。 接著如果是使用兩步驟驗證後還有其他可疑裝置的活動(例如你的電腦遺失了,但電腦上已經登入 Google ),那麼進入兩步驟驗證畫面,選擇[已註冊的電腦],在這裡可以強制登入目前這台確認的電腦之外的其他電腦。

    現在我們為了方便(某個程度也是安全),會使用 Google 帳號去登入其他服務,這時候當我們已經確定不使用那些服務時,記得到 Google 帳號中去解除那些服務使用 Google 資料的可能權限。 例如我原本使用的某台手機用 Google 帳號登入,現在不使用了,除了回覆原廠設定,也可以進入這個項目去完全撤銷該台手機使用我帳戶的權限。 只要進入「已連結到您帳戶的應用程式」清單中,就能隨時撤銷這些服務使用 Google 帳戶的連結。

    在你的 Google 帳戶中,你的個人資料可能會被各種不同 Google 服務所使用,例如你的搜尋記錄可能會變成你在 Google 地圖中建議行程的數據,你的 YouTube 看過的影片可能成為 YouTube 推薦你其他影片的依據。但是,你願不願意提供自己的個人資料來讓 Google 分析後提供你更好的服務呢? 這個問題,我在之前的「我應該讓 Google 知道我做過什麼嗎?個人數據利用詳解」一文有更詳細的分析。 尤其現在 Google Now 這樣的智慧型助理服務,就是透過分析我的個人資料來獲得主動的行程建議、生活規劃(參考:用 Google Now 聰明生活!你沒發現的 23 種智慧助理)。 但是你當然也有權力說,我不希望 Google 這麼做,那麼請記得進入「帳戶紀錄」頁面來取消這些...

    我們都知道 Google 會依據我們的個人資料來對我投送特別適合我的廣告,這也是 Google 利用我們個人資料的方式之一,但是如果我不希望 Google 這麼做,那麼請記得到「 Google 我的帳戶」的「廣告設定」裡。 在這裡我可以決定想看哪些類型的廣告,或是停用 Google 依據我的個人資料所投送的廣告。

    當有一天你想轉移帳戶,或是想要備份自己在 Google 上的資料時,我們可以隨時拿回自己儲存在 Google 的郵件、照片、檔案、文章、對話、筆記內容,只要到「 Google Takeout 」處打包下載即可。 之前我在電腦玩物也有寫過如何下載 Google 資料的打包方法,歡迎大家參考:「應該這樣備份更快! Google Takeout 最佳下載方法教學」。

    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終點,意外也是人生無法預料的轉折,即使我們在網路上把 Google 帳號做了再多保護,也難保我們自己這個人哪一天可能發生無法再使用 Google 帳戶的情況。 這時候,不可避諱的問題就是:「數位遺產繼承,用 Google 提前規劃 身後數位資料 處理」,務必現在就規劃好我們的數位遺產繼承人,當我有一天死亡或意外發生時,有人可以幫我處理我的 Google 資料。 另外也值得關注:Facebook 推出遺產代理人,讓親友繼承我的數位遺產。

    也有可能有一天是我再也不想使用 Google ,或是我要換一個 Google 帳號,並且想要把目前這個 Google 帳戶的資料全部刪除。 這時候可以進入「刪除帳戶或服務」頁面,刪除你在 YouTube 的內容,或是刪除所有 Google 產品的資料。 透過上面 10 個步驟,對一般用戶來說,應該已經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 Google 帳戶完全掌控權,而其他一些更細節資料隱私權限,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進一步參考 Google 最新隱私問題說明。 就像常常有人說帳號兩步驟驗證是增加麻煩,但是在不放心使用雲端服務,或是太放心使用雲端服務之間,其實我們更應該學會的態度是「用心掌控自己的雲端服務」,讓他們在我的手上用得更好,又能保障一定的安全與隱私。 (本文出自於《電腦玩物》,原文請點此) 圖片來源/S...

  4. 2018年10月2日 · 1. 不使用鎖螢幕密碼. 儘管目前 iPhone 的保護機制已經很完善,但根據蘋果在 2013 年的報告顯示,仍然有部分用戶不習慣用密碼來保護他們的裝置。 雖然 Touch ID 和 Face ID 在大部分情況下都能防止小偷解鎖行為,但是透過生物驗證識別百密終有一疏,螢幕密碼自然也就成為了保護你手機內隱私的最後一道屏障。 至於 iPhone 螢幕密碼鎖的「功效」, 甚至連 FBI(美國聯邦調查局)都沒轍 。 2. 允許所有應用程式使用定位服務. 在每次打開一個新安裝的應用程式時,系統都會彈出「是否允許應用程式獲取您的定位訊息」類似的提示,而在大部分情況下用戶都會選擇「允許」以方便日後使用。 但實際上,我們真的需要讓應用程式隨時獲取我們的位置訊息嗎?

  5. 2019年1月10日 · 分享. 收藏. (本文出自 《經理人月刊》2019 年 1 月號,封面故事:深度工作力 ) 想戒斷頻繁看手機的行為首先得盤點你把時間花在哪裡。 以 iPhone 為例你必須先更新作業系統至 iOS12該系統內建追蹤手機使用時間功能只要打開設定」,找到螢幕使用時間」,便能看到過去 7 天,你平均花多少時間滑手機、最常使用哪些 App。 Step 1. 在螢幕使用時間頁面,你可以看到今天使用了多久手機,哪些 App 占據你多少時間,但決定要停用哪些應用前,先點「高富帥(使用者名稱)的 iPhone」。 經理人月刊第 170 期. Step 2. 在此頁面,可以看到過去一周的數據整理,相比單獨一天的 App 使用狀況,這更符合真實使用現況。 往下瀏覽,點擊花太多時間的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