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15日 · COVID-19病況發展快速,常來不及探詢本人DNR意願. 在我國現況中,目前事前做好安排的醫療文件有:. 「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 即是俗稱的DNR,這份文件是當病人判斷為「末期病人」時,可以選擇「不要」執行CPR、維生醫療。. 「預立醫療決定書(Advance ...

  2. 台灣通過亞洲第一部保障病人醫療自主權的 《病人自主權利法》 ,民眾在二親等家人陪同下,與醫療人員進行自費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dvance Care Planning, 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vance Decision, AD),決定特定臨床條件下的善終方式。. 但專法2018年公告、試辦3年 ...

  3. 我們沒有呼吸器了也找不到後送病房你去問問他要不要簽DNR放棄插管治療)? 」這樣的醫療倫理震盪,如今竟也在台灣發生,激烈撞擊初入醫療場域的年輕醫師。

  4. 2021年1月20日 · 我如何染上賭癮、負債千萬?. 一場過來人與博弈門診醫師的現場對話. (攝影/蘇威銘). 去年3月,精神科醫師廖泊喬和一群同仁,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創立了全台灣第一個治療賭博成癮的「博弈門診」,目睹個案們在戒癮中的空虛、憤怒、無助 ...

  5. 為了不要讓自己成為醫源性感染的傳播者,我們降低居家訪視頻率、到宅必穿隔離衣和手套,守護在宅的病人;但確診病人的接觸者足跡,常在我們身邊擦肩而過,打了疫苗也無法百分之百放心,畢竟疫苗最大的功效在預防重症和死亡,難以完全防止成為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 「善終」定義,在疫情下的新挑戰. 關於 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的倫理討論 ,在COVID-19之下也帶來新的挑戰。 若已是末期病人,在家死亡,大多可預期跟COVID-19無關,平靜、有尊嚴地死於「預期中」的末期疾病,是原本的「善終」定義;那什麼是COVID-19疫情裡的「善終」呢? 人們如何詮釋病人離世原因背後的社會意義或評價 ── 例如死於可預期的疾病進程、抑或死於意外性的傳染病,即可能有所不同。

  6. 2024年1月29日 · 從重症研究到全民基因蒐集:商業與公益界線上的第二波精準醫療「國際賽」. 台灣以「精準醫療計畫」(TPMI)加入精準醫療的醫學科技競賽,遭遇的困境與國際借鏡為何?. (攝影/Phanie via AFP/VOISIN). Genomics England在2022年舉辦的研究高峰會上,計畫執行長Chris ...

  7. 2023年6月27日 · 目前對外籍人士最多就是遣返,但無法保證「目前」能維持多久. 「就我所知,(對境外學者而言)除非已被指控重罪,否則目前最多就是被香港拒絕入境而已。. 長期在香港中文大學執教的人類學教授麥高登(Gordon Mathews)對《報導者》表示:「雖然《國安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