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1日 · 在2014年8月密蘇里州弗格森市Ferguson的18歲非裔青年布朗Michael Brown Jr被白人警察攔下臨檢時開槍打死之後引起全美各地延續了數週之久的示威行動一年之後民權團體們提出黑人的命也是命的口號再度進行集會希望發起更多的

  2. 其中最有名的是聯邦最高法院於1954年布朗案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 中,終止了公立學校的種族隔離。 有鑑於牽涉層面太大,法院雖然僅要求「極其審慎的步伐」推動黑白合校,但仍在南方各州遭到激烈的反抗。

  3. 2019/9/9. 文字. 孔德廉. 攝影. 蘇威銘 曾原信. 冷戰期間,派駐菲律賓、越南、韓國、泰國、日本和台灣的美軍,與當地女子生下了數以萬計的孩子,血統往往為他們帶來身分認同的折磨。 在1982年通過的《美國公法97-359》中,他們被正式定義為 「Amerasian」 ,亞美混血兒。 2019年1月,《報導者》於 〈西方的臉孔在東方悲鳴──亞美混血兒長達30年的尋親啟事〉 專訪了兩位台灣的亞美混血兒林億利(當時化名林毅力)、邱漢忠。 如今,兩人跨越台美12萬公里的尋親之旅,憑藉「DNA家族樹檢測」獲得了突破⋯⋯.

  4. 劉宗坤利用大量法院的判決書和檔案,選取美國最高法院的重要判例以及近年基層法院轟動一時的審判,抽絲剝繭其中案件的來龍去脈,法官為何如此決斷? 律師為何想打這場官司? 原告與被告的量子糾纏,以及參與其中那些上自知識菁英、下到尋常百姓的眾人,是如何評價每場改變歷史的重要判決。 本文為第12章〈紛爭與共識〉,介紹2023年6月29日宣判、旋即引發美國甚至全球熱議的 「學生公平錄取組織訴哈佛大學案」 。 歧視也好,勵志也罷,甚或其他,都屬於人生經歷⋯⋯以克服種族歧視為例,一個學生要從中受益,必須緊扣那個學生本人的勇氣和決心。 ──美國最高法院「學生爭取公平錄取組織訴哈佛大學案」判決書. 最高法院禁止基於種族的平權措施後,下一場圍繞大學錄取的重大民權戰役正在積蓄能量。

  5. 女性政治人物,成為厭女者的集體發洩出口. 在美國總統大選後,我回顧了一些我在競選期間寫下的筆記。 我在2016年3月時寫下: 正如川普的競選活動所充分展示的,在當代美國這個世界裡,某些過去富有特權的男性正步履蹣跚,並且拖累了因為他們的殞落而失去方向的女性。 因此,當女性反轉性別階序並渴求帶有陽性屬性的社會角色時,厭女情結就有可能被激發。 我們可能想不出比(女性)投入政治工作更明顯的觸發因子了,尤其當這麼做可能使敵對的男性政治人物付出代價時⋯⋯. 如果這大抵上是對的,那麼,這便影響並釐清了針對從政的女性們我們所需要問的問題。 即使像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這樣的女性,可能恰恰會因為她們所表現出來的能力,而被以帶有敵意的方式看待或對待。

  6. 聽Podcast,感受真實. 報導者Podcast節目,透過記者、事件當事人的第一手告白,和來自現場的收音紀錄,帶你走進新聞幕後、故事現場,感受更完整的真實。. 更多影像新聞. 《報導者》是由「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成立的非營利網路媒體,致力於公共領域 ...

  7. 2024年4月23日 · 首先論述的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許家馨開宗明義表示:「死刑存廢是兩種價值體系的衝突,沒有哪一種必然優越,也沒有邏輯上的必然性,不適合由鈞庭(憲法法庭)進行終局的決斷。 」許家馨認為死刑存廢應由立法機關透過民主審議機制,審慎評估與討論,且保有開放性空間,若非如此,當面臨戰爭或內亂等極端狀況時,國家將難以在無政府狀態之下有自保的手段;再者,「死刑存廢在兩種價值系統衝突的縫隙處,而且這個縫隙還塞滿了火藥,比如人性尊嚴或者殘酷刑罰這樣(牽涉到主觀感受和文化價值)的概念⋯⋯沒有辦法透過解釋就可以得到跨越價值系統讓公眾理性可以廣泛接受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