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3月28日 · 2017 年 3月26日,台灣痛失本土漫畫界的鬼才「鄭問」。. 他曾被日本人盛讚為「亞洲至寶」,更是唯一一位獲頒日本漫畫家協會「優秀賞」的非日籍漫畫家。. 如今他將成為第一位作品跨入故宮的漫畫家。. 6月16日至9月17日,由文化部主辦名為 「千年一問」 的鄭 ...

  2. 2017年3月17日 · 傳言蔣緯國與一九八 年代飾演華視連續劇小王爺爆紅的女藝人陳麗麗,互相心儀。 陳麗麗是華視的當家花旦,她飾演小王爺的連續劇,反串小王爺一角的豪邁架勢與唱腔,迷倒無數觀眾,為華視賺進了大把鈔票。

    • 來,我們先把時間軸往前拉到 1895 年
    • 大稻埕的有錢人希望把日本人放進來管秩序
    • 然後,日本人來到現在的台北北門……
    • 城門城門雞蛋糕,45 歲阿桑開門接日本人
    • 進城了,城內居民高舉畫上紅日的白旗
    • 但陳法的獎狀,後來流到一名藝妓手上
    • 相關活動推薦

    台灣民主國抵擋日本不成,唐景崧逃亡的消息傳開,台北紳民無不譁然,情勢更為紊亂。 有些軍隊選擇向新竹方向撤退,而留下來的清軍,卻非要跟台北共存亡,因他們也是被官員們遺棄在異地的一群,沒錢沒糧;在失去軍紀約束的情況下,他們選擇將怒氣發洩在台北,搖身一變成為土匪,不分商店與官署,四處搶劫,甚至就地變賣武器。官衙庫中存銀數十萬兩,更是大目標,各籍士兵或為爭奪,因而互相爭鬥,另外還有一些無賴,嘯聚於西、北兩城門外,見到攜銀出者,便舉刀威嚇劫奪,有些人甚至嚇得墜河中。而搶不到的,就趁亂放火,槍聲、狂呼聲處處可聞,城內外民情洶洶,朝不遑夕,導致死傷慘重,淡水河上還可見漂浮而來,已經泡到腫脹的屍體。 城內的火藥庫還發生爆炸,不少無辜的平民被炸得血肉模糊,有些清晨到田裡工作的農民被無辜波及,就陷在田中殘喘,無...

    在城外的重要商業市街──艋舺、大稻埕,同樣陷入動盪當中,搶劫事件時有所聞,英軍、德軍甚至直接離船登岸保護僑民。在地的紳商自是首當其衝,急忙議定對策,後眾人與大稻埕富商李春生商量,在可以聽到槍聲、暴徒的吼聲及一般居民的哀嚎聲中,決議迎接日本軍進城維持治安,然而,卻沒有人敢擔任這「在貓脖子上掛鈴鐺」的任務。在眾人雜舌當中,於艋舺開設雜貨店「瑞昌成」、日後成為台灣首富的辜顯榮,自願帶著書信,前往基隆與日軍面見。 辜顯榮是福建泉州裔,出生於彰化鹿港,曾於各地擔任苦力、轎夫、雜貨商等,並往來於上海、福州等地貿易,可謂見多識廣。於商議完畢後,辜顯榮在沒有任何護衛的情況下,單槍匹馬在6日的早上3點,撐著傘徒步前往日軍營地,不會日語的他,在傘上綁著白布以表明來意。 當時已有日軍沿著鐵路沿線推進到水返腳(今新...

    另外,達飛聲(禮密臣)、英商湯姆生(G. T. M. Thomson)、德商奧歐利(R. N.Ohly)等人,也受外商及仕紳劉廷玉、陳儒林、李春生等人的請託,前去傳遞消息。 他們在途中遇到日軍,由於日方有人通曉英文,雙方得以溝通,更加確認台北城陷入混亂的消息。另外有住在大稻埕的外國人,私下打電報至日本部隊,要求軍隊趕快進入台北城維持秩序。無政府狀態下,盜賊乘亂而起,商民仕紳的生命財產無不遭受嚴重威脅,在強弱懸殊的情況下,不免有人尋求敵方的暫時庇佑,圖能迅速恢復秩序。至於日後的情況會是如何,或許當時並沒有時間再容多想。 在滿月的月光下,日軍加速前進,宛如一條蜿蜒的大蛇。沿途有些民眾看到,不禁哀聲痛哭,或急忙攜帶子女隱避,村中也敲鑼打鼓,通知大家趕緊躲避,不過日軍並沒有攻擊村落,而是持續沿著鐵軌...

    陳法原非什麼城內的重要人物,只是一位在北門外賣菜的小販。當時45歲的陳法,居住在北門外後街,體格強健,為人豪爽。她的丈夫、51歲的姚旺(憨)雙眼失明,家計基本上就是靠著她來維持。而她膝下有4個小孩,兩男兩女,兒子分別為23歲的陳成、15歲的陳水土,以及兩個19歲與8歲的女兒。此外還有婆婆黃腰。 姚旺本來以渡船業為生,因患眼疾而失明,換由陳法一肩扛下照料全家老小生計的責任。她在北門外開設一個雜貨店,生意不惡,積蓄頗豐。至1895年,陳法見到城內的亂象,也頗為憂心,希冀可以有解決之道。適逢日軍前來,於是,她的一念之間,改變了台北,甚至全台的局勢。 而一般的說法多半指出,日軍之所以可以進入台北城,是陳法及其兒子從城牆上放下竹梯,協助日本軍隊入城,因為在日後頒給陳法的獎狀上,便寫著「冒敵彈携楷梯來助...

    日軍進入台北城之後,隨即布告安民。不少城內居民則掛出白旗,有些白旗上甚至畫了紅日以充作日本國旗的象徵,艋舺街市亦掛出許多寫著歡迎標語的大旗。當時人仍在基隆的樺山資紀總督,原打算乘火車進入台北城,但由於鐵路遭到破壞,許多軌道、枕木都出現短少的情況,無法立即通車。 至於在台北站內的3台機關車,也僅有一台可以修復,相當克難。經維修後,6月10日才終於正式開出日治時期第一班台北—基隆間的列車。剛開始,每日僅能行駛往返一班的貨車,由總督府和近衛師團輪流使用;且由於軌道、列車狀況皆不佳,無法負擔大量的物資,脫軌是常有之事,有時甚至因運載量過多,必須出動人力從後方推動,因此當時的人將其戲稱為「肺病鐵路」。 6月14日下午,樺山總督決定搭乘列車前往台北赴任時,列車沿途仍是不停地出軌,在走走停停修修之間,一共...

    對於陳法以一平常婦人家,卻在亂局中願意提供階梯使日軍順利進城,大加讚許。據說日軍為感謝陳法而贈與金錢獎賞,陳法還因言語不通而猶疑是否接受,也因此有俗諺流傳:「日本起山戴紅帽,尻川揹槍手舉刀,手提銀錢要給嫂,講話啁啁娘聽無。」 而陳法的兩個兒子,陳成與陳水土,也繼續協助日軍。陳成向日方介紹台北城內的各重要設施,而尚年輕的陳水土,則跟著日軍一同南下,陪著北白川宮師團長當嚮導,一直到能久親王於台南逝世後才北返回家。後來陳水土被介紹給美島商會的大庭貫一郎,由他陪伴前往東京,進入小學校就讀,並曾會見已回到東京的樺山資紀。後來他返回台灣,進入公家機關任職,但可惜23歲便過世。陳成則從事營造業工作,1923年裕仁皇太子、即日後的昭和天皇,以太子的身分「東宮行啟」前來台灣巡視時,還曾於總督府官邸內接見陳成,...

    每棟建築都有其歷史、每位人物都有其故事,大時代下的人生百態,構築出城市的種種樣貌。而城市裡任何細微之處,都是生活在此地之人的歷史備忘錄。昔日風華、今日興味,無論什麼時代,總會有段歷史值得探索,總會有條私房路線扣人心弦。台北城的牆或許已消失,但留下來的痕跡總還存在,戴寶村教授和邱翊執行長將一同來談台北城的故事。 活動主題:消失的台北城與留下來的痕跡 ◆ 對談:戴寶村教授、台北城市散步邱翊執行長 ◆ 時間:2017年9月13日晚上7點到9點 ◆ 地點:閱樂書店(松菸文創園區,生態池旁綠色小木屋) ◆ 費用:150元(附飲品) ◆ 前 20 名入場將有機會獲得由聚珍臺灣贊助的菊元百貨店紅包袋,或是新公園博物館藍晒圖明信片! ( 本文書摘內容、圖片出自《「小的」與1895》,由玉山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3. 2016年4月4日 · 《父親與民國》出版時,白先勇已經 75 歲了,離白崇禧過世也已經 46 年了。 但是我記得白先勇回答這個問題時,激動到眼睛都漲紅了: 「我父親十八歲參加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見證了民國的誕生。

  4. 2017年3月20日 · 我30歲。 日本人說「三十路」,不管男女同性戀異性戀都勢必要面臨一個又一個的關:早工作的煩惱工作升遷、還在讀博的正在拼論文、結婚的煩惱奶粉錢,不結婚的煩惱被催婚。 男同性戀如我,以為當時的男友可以與自己共天涯,但也知道自己不再青春萬歲,「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漢書》如是說。 數個月後就應驗了。 故事要回到2015年底。 在學會一同發表過論文,大妻女子大學的赤松美和子教授傳了一封臉書訊息,問我有沒有興趣在一本介紹台灣的書裡寫關於LGBT的事情。 這幾年台日關係日益升溫,在日本留學這幾年,常常在表明台灣人的身份之後,莫名收到一句「阿里嘎多」,謝謝台灣人在東日本大地震時對日本的幫助(天知道我2011年那年邊寫論文邊兼課賺錢,窮死了,只捐了幾百塊)。

  5. 2017年1月12日 · 台灣小學國語教科書中的「蔣公」,充滿虛偽不實與捏造,這篇小學國語課本的課文,還真不知老師要怎麼教,才能讓台灣的小學生們不會有疑問,不會問東問西? 這篇課文,在蔣介石未過世時,課文名稱叫「愛國的 蔣總統」(詳見台灣史專家管仁健著作「 你不知道的台灣 」收錄),但蔣介石往生後,這篇課文有點修正,課文名稱也改成「先總統 蔣公的故事」。 對這樣的課文內容,只要是有正常知識的人,不免會產生如下的疑問: 一、老師上課時,要不要跟小學生們解釋,課文提的軍事學校,並不是在中國? 否則如何解釋上課的是日本教官? 如果是在中國,幹嘛還要聘這種日本教官? 二、即使老師說明了蔣介石年輕時,去過日本唸軍事學校,又要怎麼解釋日本教官在課堂上會說,「這就好比你們中國……」? 課堂裡都是中國學生嗎? 為什麼?

  6. 2016年12月2日 · 作為臺灣「統左」的代表性人物,將近九十歲高齡的陳明忠,曾在「戒嚴」期間兩度被捕入獄,是臺灣最後一個政治死刑犯,一共坐了二十一年黑牢。 他的一生,歷經日本殖民統治、「二二八」事件、五十年代白色恐怖,和黨外民主運動。 . 1947年2月28日,我還在農學院讀三年級。 這天下午去看電影,晚上回學生宿舍,迎面碰到謝桂芳(我在高雄中學的學長):「你還去看電影啊? 臺北都打起來了! 接著臺北延平大學和台大醫學院的兩個學生來宿舍通報消息說,3月2日在台中戲院要召開市民大會,問我參不參加,我說:「當然去啊! 第二天街上有很多人散發號召鬥爭的傳單,整個台中都鬧起來了。 3月2日,台中戲院裡人滿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