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7月26日 · 高溫警報、野火肆虐,歐洲熱炸了. 當地時間7月19日,英國最高氣溫首次突破40℃,英國此前的最高氣溫為2019年的38.7℃。 倫敦希斯洛機場是第一個突破40℃大關的地方,在當地時間7月19日中午監測到40.2℃的氣溫,而後林肯郡的康寧斯比測到40.3℃的溫度。 從薩里郡到南約克郡,英格蘭東部大片地區的氣溫在39℃到40℃之間,至少有34個氣象站創下紀錄。 圖/ 愛范兒. 在英國政府首次發布的「紅色極端高溫警告」之下,人們在周一和周二居家辦公,僅在必要時使用公共交通,氣溫預計週三才會下降。 這些數字在我們看來或許並不意外,但英國是一個以頻繁陣雨、溫和天氣聞名的國家,以供暖而非製冷為主,對這種極端的炎熱毫無準備。 高溫之後是火災肆虐。

  2. 2022年7月21日 · 法國高溫40度如烤箱,7成民眾佛系避暑不裝冷氣. 歐洲熱浪來襲,超過40度的高溫導致法國、西班牙都傳出多起森林大火,災情慘重。. 法國多個城市高溫破紀錄,為了不再對地球造成傷害,7成民眾不裝冷氣佛系避暑。. 中央社. 南歐熱浪一波波,40度高溫 ...

  3. 2023年7月27日 · 網易科技. 一篇名為「第一個常溫常壓超導體」的論文出現在了預印本網站 arXiv 上,立即引發了熱議。 這篇論文的研究團隊全部來自韓國,其中是高麗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凝聚體物理、先進材料等。 第一作者Sukbae Lee,是量子能源研究中心(Quantum Energy Research Center)的 CEO 兼研究員,長期從事高溫超導領域的研究,Ji-Hoon Kim 是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研究員,也是本次超導樣品合成工作的完成人。 圖/ 網易科技. 「常溫常壓超導體」真的成功了? 南韓科學家是怎麼研發的?

    • 綠氫取代化石燃料,歐美日韓全力發展
    • 浮動式離岸風機,下階段風電推動重點
    • 「人造太陽」終極能源!核融合發電大邁進
    • 比爾蓋茲、Google都看好的地熱發電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能源效率比矽高
    • 空中取水技術,有望緩解缺水危機
    • 回收廢棄物,做你的潮流鞋
    • 「直接空氣捕獲」技術,把二氧化碳埋進地底
    • Ai模型開放用戶串接,免去從頭開發所耗電力
    • 儲能磚,可循環充電1萬次

    從工業到交通、供暖的電力,都需要用到「氫氣」,但目前製氫的主流方式是使用甲烷、石油等化石燃料,會產生大量碳排,由此取得的氫氣也被稱為「灰氫」。為此,歐美日韓各國已著手研究,如何以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電解水後製成氫氣,讓灰氫轉為「綠氫」。 在歐洲,已有奧地利實驗綠氫巴士、荷蘭推綠氫垃圾車,法國是綠氫渡輪,各種交通應用百花齊放。日本豐田(Toyota)汽車開發的第二代氫燃料電池車款Mirai(下圖),加滿氣僅需10分鐘,續航力可達850公里。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暨聯盟事業副執行長劉鏡清指出,綠氫的發展速度會快於預期,可望於2030年達到頂峰,屆時將對電動車產生較大衝擊。氫能除了生產過程較環保之外,還可用於「儲能」。例如風力或太陽能產生的多餘再生能源電力,可透過電解水所產生的氫氣儲存起來,提供...

    丹麥在1991年完成世界首座離岸風場後,歐洲廠商累積了豐富的建置風場的技術與經驗。不過過去30年來,近岸(離岸20公里內)的離岸風場開發已日漸飽和,因此,開發位置延伸離岸20~30公里、水深逾50公尺的浮動式離岸風機(Floating Offshore Wind Turbine,FOWT,上圖)技術成為焦點,各國也列入發展目標。 像是韓國規畫在2030年前投入36兆韓圜(約新台幣8335萬元),在工業大城蔚山興建6GW浮動式離岸風機;澳洲去年底宣布的3個離岸風電計畫中,其中2座就是採浮動式。

    有「人造太陽」之稱的核融合發電,與傳統的核能發電相比,放射性污染少,且不會有碳排放。 不過,想達成核融合發電,反應爐的核心溫度要超過攝氏1億度,比太陽核心(1500萬度)還熱上6倍,維持高溫的時間長度更是技術關鍵。2021年12月,位於中國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融合實驗裝置」(下圖,簡稱EAST),順利運行1056秒,將技術推進一大步。

    相較於風能、太陽能會取決於天候的變化,而產生間歇性發電的問題,儲存在地底的地熱(下圖),不但24小時都能發電,過程中也不會排碳,深具發展潛力。 美國地熱開發新創Fervo Energy已於2021年4月底獲得比爾蓋茲(Bill Gates)創立的「突破能源風險投資基金」投資;5月,Fervo也與Google合作,計畫開發下一代地熱能源(geothermal power)的專案,利用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更有效運用地熱,供電給Google設在內華達州的資料中心。

    台灣土地面積小、屋頂少,可安裝的太陽能板數量有限;加上目前主流的太陽能板材料為矽,能源轉換效率極限是20%,更使得太陽能發電前景受到局限。 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馮嘯儒說,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發的鈣鈦礦(Perovskite)技術,具有製程低溫、材料輕薄等優點,最重要的是能源轉換效率突破25%,可望加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erovskite solar cell, PSC,下圖)商業化腳步。

    由台灣工研院開發的「等溫高效率水氣分離技術」,於2021年獲頒有研發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是全球首個透過空氣製造潔淨水源的技術。 這項技術是透過氧化石墨烯特製薄膜,從空氣中萃取水(下圖),未來也可導入水源不足的地區。想像一下,當這項技術裝設在家戶屋頂,只要空氣掃過薄膜,就能產生潔淨水,有效緩解水情。

    國際品牌對於循環經濟的原材料需求增加,未來你穿的休閒服、運動鞋,可能都是碳廢氣、海洋廢棄塑膠製成的!愛迪達(Adidas)目標在2024年全面使用再生聚酯纖維製造;Nike也宣布2025年後,產品製造至少含有80%回收材料(下圖)。 知名瑜伽服品牌Lululemon近期更發表用回收廢氣製成的衣服,與紡織業者遠東新世紀合作,開發出工業廢氣回收的聚酯纖維。

    想降低碳排,直接從空氣中「吸碳」,或許是最強而有力的手段。直接空氣捕獲(Direct Air Capture,DAC)技術,利用風扇抽取空氣,再使用液體溶劑或固體吸附劑過濾器搜集二氧化碳,可讓二氧化碳保存在地底,或轉換成製造塑膠的原料。 瑞士新創公司ClimbWorks已於2021年9月,在冰島興建全球最大的直接空氣捕獲工廠(下圖),一年可回收4000噸二氧化碳。雖然DAC僅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但仍是各國邁向淨零排放的重要配套措施。

    科技高速進展,但從加密貨幣的挖礦到AI模型訓練,都會消耗大量電力。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舉例,非營利人工智慧研究組織OpenAI的語言模型GPT-2,碳排量就高達280萬噸,相當5輛汽車的終身排放量。 要兼顧科技發展並減少碳排,OpenAI直接將訓練好的AI模型,開放API(應用程式介面)供用戶串接應用,無需從頭開始訓練AI模型。Google則是將AI用於節能減碳,像是透過AI優化紅綠燈號誌,減少交通阻塞,以及運用AI管理機器,提高資料中心的能源使用效率。

    用來蓋房子的「紅磚」,未來也能儲存電力。根據BBC旗下《Science Focus》網站上〈未來科技:改變世界的22個創意〉(Future technology: 22 ideas about to change our world)一文,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將紅磚變成「儲能磚」(Energy storing brick,下圖)的技術,運用磚頭的多孔特性,將可儲存電荷的導電塑膠奈米纖維填充至孔隙,可循環充電1萬次。 將來當家家戶戶都安裝太陽能板,就可以將所產生的電力存在「儲能磚」裡,只是能量密度還有待突破。

  4. 2023年9月28日 · 宸曜科技產品事業處副總經理倪浩然說明,為避免高溫造成工業電腦的效能下降,傳統的作法都是以風扇來解熱。 然而,風扇卻又是工業電腦最容易故障的部分。

  5. 2022年8月16日 · 大陸四川省無預警勒令所有工業電力用戶生產全停,從15日起至20日放六天高溫假,當地生產拉警報,涵蓋組裝、散熱、鍵盤、電池觸控等供應鏈面臨停擺。

  6. 2023年8月17日 · 在16日的最新文章中,Dan Garisto總結了最近連續十幾天的室溫超導反轉事件,將各大機構的研究結果拼湊在一起,揭示了為什麼LK-99會顯示出類似超導行為的謎團。 科學偵探們發現了LK-99不是超導體的證據——導致樣品電阻率急劇下降和磁鐵部分懸浮的原因,是由於材料中的雜質,尤其是硫化亞銅。 這一結論徹底打破了LK-99作為「史上首個室溫常壓超導體」的希望。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凝聚態實驗家Inna Vishik說, 「我認為,這件事已經劃上句號,可以到此為止了。 回顧這場延燒半月的科學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