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884年(光緒10年)8月3日傍晚,法軍艦隊開到基隆外海,以要求補給為藉口,但被銘傳所拒,法軍於5日上午大舉發動砲擊,基隆守將在銘傳督戰下包括章高元、蘇得勝、鄧長安、曹志忠等人在大沙灣夾擊法軍。

    • 簡介
    • 目次

    《泡茶走西仔反:清法政爭台灣外記》,原著為陶德(John Dodd)以日記手札記述1884年秋天,法國圍堵台灣的6個月中,作者與身處北台灣的外國人在此次戰爭中的經歷與感受,以及與當地中國人的互動情形,同時對外商在台的貿易和台灣主要外銷商品的狀況皆有紀錄。對孫開華在治軍和待民的處事上,與劉銘傳在戰事的貢獻給予不同的評價。提供一個百多年前台灣在地外商、本地居民對中法戰爭的台灣戰事的視野,藉此了解當時台灣經濟作物對外貿易的情況。譯述者陳政三,加入考據和補充的小欄、大事記輔助,可更深入了解當時的情況。

    第一章 基隆砲戰 002
    第二章 淡水砲戰 032
    第三章 淡水攻防戰 050
    第四章 封鎖台灣 064
  2. 1884年(光緒10年)8月3日傍晚,法軍艦隊開到基隆外海,以要求補給為藉口,但被銘傳所拒,法軍於5日上午大舉發動砲擊,基隆守將在銘傳督戰下包括章高元、蘇得勝、鄧長安、曹志忠等人在大沙灣夾擊法軍。

  3. 11月銘傳部將劉璈徵召林朝棟北上助戰爭,因此林朝棟率領數百鄉勇與兩個月的軍糧前往雞籠,鎮守大武崙砲臺,並在棄守基隆後協助前線作戰。 1885年1月9日,法軍在大牛埔(今新北市貢寮)勘查地形,和林朝棟軍展開衝突,最後被林朝棟擊退。

  4. 1 簡介. 2 建築特色. 3 交通地圖. 4 參考資源. 簡介 [ 編輯] 臺灣巡撫衙門為清朝時代臺灣地位最高的衙署,為 銘傳 擔任巡撫時所計畫的預訂建設之一。 可說為相當於今日的總統府。 衙門的原址位在今天臺北 中山堂 的左側,而在今天的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前設有舊址紀念碑。 建築特色 [ 編輯] 頭門與照牆距離較短,因此東轅門、西轅門近頭門的單側原設有短木柵圍欄後又拆除 (另兩座官署的東轅門與西轅門左右兩側都設有一長排木柵圍欄)。 頭門與照牆間的院落,有兩座巍然聳立遠遠就可看到的大旗桿,另兩座官署則無. 照牆-舊式建築位於門樓內外或廳堂前,正對著門樓或廳堂的一堵獨立的牆,具有屏蔽作用,多有圖案或文字做裝飾。 交通地圖 [ 編輯]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武昌街一段65號. 讀取地圖中...

  5. 當時滬尾地處要衝,為進入北台灣的重要港口,劉銘傳幾經思考後,決捨棄基隆全力守護滬尾。 滬尾首將 孫開華 率軍在河口佈水雷、築土堤建礮臺以阻止法國戰艦進港。

  6. 1930年代,台灣總督府大興土木整建台北市水利設施,以瑠公圳水利設施的基礎下,在今新生南北路興築一條特1號排水溝,整合原本的排水系統;這條特1號排水溝離不開瑠公圳的架構,習慣上還是稱它為瑠公圳。 大事記 [ 編輯] 1705 (康熙44年) 創辦人 郭錫瑠 生於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 1736 (乾隆元年) 郭錫瑠 全家由彰化遷居台北中崙興雅庄開墾荒地。 1740 (乾隆5年) 青潭取水口圳頭開工,成立「金順興」。 1753 (乾隆18年) 大坪林五庄蕭妙興等成立「金合興」,與郭錫瑠交換水權,接手青潭口工程,開鑿大坪林圳。 1760 (乾隆25年) 青潭取水口石硿工程完工。 1762 (乾隆27年) 郭錫瑠 開鑿的金順興圳 (瑠公圳前身)景美至台北段完工。 水圳全線運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