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W
    L
    ERA
    K
    BB
    賽季 202310
    5
    3.14
    167
    55
    終場
    5月 29日@大都會
    W
    10 - 3
    10:10 下午 EDT
    5月 31日vs落磯
    10:10 下午 EDT
    6月 1日vs落磯
  2. 2020年8月10日 · AddMaker 發佈於 4 年前. 創業者找廠的煩惱我們都聽到了,製造搜查線每次挑選並實地探訪線上的優秀工廠,呈現真實的生產面貌,也歡迎推薦好的 廠商 給我們。 info@addmaker.tw. 塑膠射出工廠非常多家,到底要怎麼判斷『好』的工廠呢? 除了服務好之外,產品品質當然就是最重要的,除了原料品質本身之外,射出的製程控管、模具設計製造和射出機台的選用……等等,都是影響成品品質的關鍵。 這次拜訪的「雅文塑膠股份有限公司」,以生產高精度產品聞名,除了有多樣工藝供選擇外,主事者對於製程控管更是非常嚴謹,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半條街的廠區.

    • 越小的公司,工作越有挑戰性
    • 工業設計師:硬體產品的熱愛
    • 設計必須回到商業面:行銷、市場、成本
    • 在台灣當產品設計師容易嗎?

    D 先生曾待過 3C 產業、科技廠、生活用品品牌等公司,大多數都都是中小型企業。「越大的公司分工越細,像做 CAID 就一直蓋模型,如果你是耐的住性子,喜歡像日本職人一樣專精某個領域,就適合企業這種工作相對單純的環境。相對來說,中小型品牌參與度、掌握度都就高,當然事情也相對很雜。」 D 先生第一份工作是替知名品牌開設新的包包產品線,即使是中型公司規模,新產品線 Team 大概只有兩人,從找資源開始,什麼都得自己做。「品牌端的設計師,不只是做設計,還必須要接觸工廠、和工廠溝通,從打樣、設計修改,甚至到初期議價,都必須要做。這個過程中要懂成本、工法、製程,尤其像包包這樣的產品,有時老闆只靠草圖、草模無法感受,所以都要打實體樣,不斷提案讓老闆喜歡,光設計一款就需要花上一年半載的時間。」 在中小型品...

    D 先生和 T 先生都是工業設計研究所畢業的,工設這個領域,入行是相對有門檻的,基本上全都是本科系的才有足夠的能力和作品量。「工設畢業的人,很多人跑去做展覽、平面、室內設計,因為在學時是相當雜學的,甚至連攝影、影片都會做,雖然可以橫跨所有設計領域,但能在產品設計這條路上走的久,你必須要真的對硬體產品有熱愛。」 「創作者和消費者看產品的角度是不同的,平常我就有觀察產品的特徵的習慣。」D 先生認為,工業設計師的工作,並不是想像中這樣浪漫的畫畫圖、工廠就幫你做出美美的產品,「實體產品的設計過程是很繁瑣的,美學這件事很容易搞定,但產品驗證流程是很漫長的。以咖啡濾杯來說,要做好看的設計不難,但打樣後要測試流速、孔徑、材質軟硬度,有時甚至要自己手作、灌模,和工廠來回協調,通常要是能夠忍受手作流程,並且有...

    真正做品牌產品才知道,產品設計師的工作並不只有創意面,畢竟品牌銷售產品就是商業行為,若是個性很浪漫的設計師,那其實就建議走工藝、藝術性質。D 先生綜觀 10 年的設計經歷,認為產品設計師除了設計,還必須具備更多能力:

    「誒⋯⋯也不是一定要做工業設計啦⋯⋯。」 以台灣的環境來說,創業的設計師很難專心做產品,相比歐洲的創業風氣,許多學生畢業後常成立自己工作室,慢慢熬、參展,有機會接到知名度高的客戶時,就能提升自己的名聲。但台灣的市場需求不大,在硬體產品開發的複雜性和公司經營的壓力之下,很多工作室也不做產品、轉作服務了,這個環境也造成台灣並沒有太多的知名產品設計師。 當然,品牌、代工端的 in-house 設計師還是有相當大的需求,通常品牌很重視設計師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兩位設計師也建議未來想當工業設計師的學生們,在就學時可以更有企圖,準備和業界比較相關的作品,或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領域鑽研,在製作作品集時(延伸閱讀:優秀的工業設計作品集的標準是什麼?),除了美圖之外,也要多強調設計細節和邏輯。 綜觀而言,硬體產品...

  3. 2019年9月20日 · AddMaker 發佈於 5 年前. 「設計鑑定團」挑選市面上新推出的設計產品,訪問團隊開發的理念,並實地測試設計的目標與成果,若有任何意見與點子歡迎提供給我們。. info@addmaker.tw. 目前「減塑」儼然成為新的生活態度,在這波風潮下,市面上各種環保袋 ...

  4. 2018年10月24日 · AddMaker 發佈於 6 年前. 消費性電子產品已是現代人生活中重要的一環,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以超高速率帶動周邊產業的成長,新產品推出時間密集、也衍伸出五花八門的配件需求,從簡單的手機保護殼、線材、到耳機…,光是亞洲地區就有超過千個品牌在爭食 3C 配件市場! 這次我們特別專訪到知名3C配件品牌 Moshi 設計總監 Anthony 與開發經理 Kevin,了解該 3C 配件市場以及建立品牌優勢。 左為開發經理Kevin , 右為設計總監 Anthony. 從蘋果出發,以「多元化」建立品牌價值.

  5. 2019年7月12日 · 終結海洋廢棄物! 三種生物可分解塑膠的創新研發. AddMaker 發佈於 5 年前. 環保意識抬頭,新產品一但用到「塑膠」就有可能被貼上不環保的標籤。 但目前塑膠特性的材料暫時還無法被取代,因此歐洲有越來越多國家在禁塑的框架下,將「生物可分解塑膠」視為一次性塑膠製品的替代材料。 因此許多設計師、企業也紛紛投入生物可分解塑膠的研發領域中,致力於解決各國的環保難題,讓我們來看看最近一次性塑膠產品替代物有什麼新解法: 小教室:「生物可分解塑膠」與「生物基塑膠」不同 . 生物可分解塑膠,或簡稱生分解塑膠,顧名思義就是 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可被環境微生物(microorganisms)快速分解 ,而分解後的殘留物並不會造成環境的污染,適合使用在一次性產品。

  6. 2020年10月29日 · AddMaker 發佈於 4 年前. 台灣製造業在全球產業變革下,面對著成本與轉型的劇烈挑戰,如何挖掘新機會成為近年熱議的重點。 有位設計師以「精品品牌」出發、用產品展現台灣加工能力,不僅作品獲獎連連、品牌更獲得紐約 Luxury Lifestyle Award 的肯定,成功讓國際市場看見台灣實力。 設計製造研究所|鏡面霧面之間的挑戰! LAJOS VESSEL盛的設計到製造. 分享. 到以下平台觀看: 來段影片看LAJOS的產品開發秘辛! 年輕的設計師梁崇栢一畢業就成立 LAJOS,當初推出的第一個產品 Memento 拆信刀,定位為高級禮贈品,以不同職業器具設計成六款樣式,以「信物」的概念,讓送禮者可以更貼合對象傳達心意。

  7. 2019年11月15日 · 終於量產啦,產品可以準備上市囉! 這階段除了保持量產的品質,盡量提升良率之外,也開始進行包裝、出貨以及後續外銷等事宜。 整體而言,從概念發想到量產製造是一條漫長的路,對於電子產品來說更是困難,尤其對新創團隊而言,團隊通常只有幾個人,要同時面對硬體與軟體研發、市場測試、量產製造、甚至行銷宣傳,很難所有細節都顧到,這也因此大家常戲稱「Hardware is Hard」。 邁特電子 的電子產品組裝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