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馬偕 娶本地女子 張聰明 為妻成為臺灣女婿後,也將兩位女兒嫁給臺灣人,他『愛在他鄉變故鄉,身後化作臺灣土』,落地生根,世世傳承與奉獻,代代活出基督的光彩。 第三代 柯設偕 與第四代 柯威霖 都是淡水公學校(今 淡水國小 )、淡水中學校(今 淡江中學 )以及臺灣大學畢業,是實實在在吃臺灣米、喝臺灣水的本土囝仔! 柯設偕 是臺北帝國大學史學科第一屆唯一的臺籍畢業生( 1931年 畢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臺北帝國大學改制為 國立臺灣大學 ,其子 柯威霖 旋即考進臺大先修班與機械系(1946-1950),父子二人也見證淡水教育史與臺大史。

    • 簡介
    • 相關連結

    淡水女學堂,日治時期命名「善樓」,創設於1884年,為基督教長老教會創辦,為臺灣新式女子學校的濫觴,最初長老會教士馬偕創校的動機,在培養臺籍的女性傳道人員。馬偕發現臺灣婦女受制於「重男輕女」的社會陋俗,如溺女嬰、蓄妾、重聘以及深居簡出等,使得婦女缺乏自由與幸福,而這些都是傳教時的阻力,因此希望藉由宗教教育的力量,使這些婦女成為女性的傳道人員。 1884年(清光緒10年)1月「淡水女學堂」(Tamsui Girls’ SchooI)正式開學,一共有45名婦女入學,大半是來自宜蘭的噶瑪蘭平埔族人。為鼓勵婦女入學,女學堂不僅免學費,並補助旅費、膳宿、服裝等。但臺灣民眾依循禮教,不願女子拋頭露面、「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根深蒂固,在經傳道士大力宣導後,女學堂學生最多時也曾達八十人之眾。此時的女學堂是...

  2. 慰慈. 人物誌. 張建隆 《我心中尚未崩壞的淡水》 編撰:闕郁明、劉昱余、張仲宇、葉玟均、蘇意凌、蔡易軒. 林建盛 《淡水禮餅獻》 編撰:賴映汝、張瑞文、林琪娜、李芮綺、許嘉伶、陳宣霖. 黃政德 《樂在琴衷》 編撰:沈逸欣、江珮瑜、劉珊伶、張菩容、黃詩容. 程許忠 《忠於本色》 編撰:柯敬倫、呂懿娟、謝曉珊、王思穎、王亮博. 紀榮達 《守滬者》 編撰:甘育瑜、簡意臻、李又如、林俊耀、詹雅靖、郭筱君. 劉秀美 《國民美術之魂》 編撰:蔡經謙 紀又瑄 陳 郁 曾微傛 張師嘉 陳昀培. 黃瑞茂 《都市遊俠》 編撰:余則寬 羅一心 黃致遠 吳慕萱 陳佳君 黃潤怡. 蔡以倫 《香草街屋》 編撰:余泊萱 吳書瑜 高嘉崎 楊子澔 賴盈璇 趙方豪.

  3. 2022年正逢馬偕上陸淡水150年,臺灣大學校史館與馬偕第四代柯威霖、柯吉文兄弟、柯設偕文化推廣王意晴執行長合作,從3月4日到8月30日舉辦【馬偕來臺150周年世代傳承:從臺灣到國際〜時空阻擋不了的愛】特展,蔡英文總統給柯威霖博士的信!

  4. 來自彰化縣二水鄉的女孩的佩倫,我們都直呼她英文名字Sasaya。 Sasaya人如其名般可愛,但她卻有著與外表相異的反骨性格。 2009年 她從大葉大學英文系畢業後,沒有選擇和所學科系相關的工作,而是背起行囊,遠離家鄉,獨自一人來到臺北,在一家公司擔任設計助理。 對蔡佩倫而言,這正是它重拾對繪畫的興趣的開端,因為她在大學時雖有輔修美術相關科系,但因和本科系有所衝突,所以沒有修完學分。 而設計助理的工作,又讓她開始重新接觸設計,當時的老闆每天要求Sasaya上網搜尋自己喜歡的插畫家,並回答「為什麼喜歡? 」從中找出她喜歡的繪畫風格以及可以應用在插畫中的元素,例如:「點點」。

  5. 主活動在 2016年 9月1日至9月20日,在 淡水文化園區 殼牌倉庫C棟,舉辦詩書展以及週邊活動。. 9月1日至9月7日期間舉辦國際詩文交流大會,以學校及淡水各地古蹟作為吟詠場地。. 9月2日在淡江大學舉辦「2016淡水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開幕典禮暨「國際詩歌論壇 ...

  6. 醫師由 淡水國小 處以觀音山為背景,拍下聖母的殿堂,這兩者都是其信徒心靈的寄託處。 拍攝日期:不明. 拍攝地點: 淡水國小. 攝影者: 蔡坤煌. 提供者: 蔡葉偉. CC-BY-SA 授權,引用時請 「 註明出處 」 、 「 以相同方式分享 」 目錄. 1 簡介. 2 彌撒時間. 3 交通地圖. 4 相片集. 5 參考資料與來源. 6 相關新聞. 7 相關連結. 簡介 [ 編輯] 淡水天主堂 - 法蒂瑪聖母朝聖地 ,位於新北市 淡水區 清水街 。 由林茂才神父於 1906年 建堂, 1949年 高師謙神父奉法蒂瑪聖母為本堂主保,後於 1950年 10月12日教區核定為朝聖地。 現有的聖堂,係於 1961年 由丁逸民神父新建,到了1962年5月13日,新建聖堂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