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2月22日 · 」,她聳聳肩一副沒興趣討論的態度可能受最近黃家強與特首梁振英一起自拍所影響吧黃家強還會與投影的哥哥黃家駒拍手機廣告在人民日報賣了四板廣告

    • 眾多身分他只認「Pulima」
    • 族人與他之間的那道傷疤
    • 最邊緣的末梢其實最有利

    彷彿這些身分都還不夠。另一種年表上,26年前,他是「山胞十大傑出青年」、「台灣省山胞專業人才」,26年間,「山胞」慢慢變成「原住民」,直到12月5日,國家文藝獎宣布,不見原住民三字,他是「藝術家」,撒古流。 「排灣族根本沒有藝術家這個字,只有『Pulima』(多手),也沒有藝術品,只有『Lalang』 (美的事物)」,撒古流解釋,巴瓦瓦隆家族,在部落裡的分工是「Malang」,是「美的釋放」,一家子從曾祖父到撒古流的兒子,雕刻、繪畫、紀錄片等,他們都是美的釋放者。 「你看石頭是石頭、木頭是木頭,我們是看到它們的靈魂,從石頭雕刻出一隻豬、一隻鹿、一個獵人,那就是(美的)釋放。」撒古流於是說,人們口中的他的「藝術」,其實就是生活,從生活裡頭釋放出美,「(我們)不是承載單一藝術的人,承載的是人、生...

    危機與轉機,在2009年八八風災,一起降臨達瓦蘭。 當時,作為重災區之一的達瓦蘭,面臨遷村的命運。對部落的人來說,這場走山,是民國60年來政府不斷開放部落周遭砍伐林木資源的結果,要重新開始,他們試著不再重蹈覆轍。族人全體投票支持撒古流,擔任重建委員會的總召集人。 第一次,「部落為教室」的理念,終於可以在家鄉實現。撒古流立刻做出了新家園的模型,包括穿山甲造型的集會所、民族學校,以及整個部落以石板蓋成的建築,「如果實現的話,就是現在每個人都在講的綠建築了。」當時的規劃,從建築材料的採集符合生態承載量,且建築居住舒適、低耗能,都是依著山上資源有限的條件而設計,最重要的是,在重建的過程中,「部落的人會重新了解自己的土地、文化,會有向心力,也會重新學會傳統禮讓我們生存的技能,這樣不是很好嗎?」 那模型...

    20年前,他出版《部落有教室》,倡導菁英回鄉、成為原鄉動力,2009年八八風災,他錯失實踐理論、重建部落的機會,2015年底,在部落走進永久屋4年之後,他推出「末梢枝葉特展」。 「樹梢,是日出太陽最早曬到的地方,是日落最後照到的地方,是強壯的千年老鷹最理想築巢的地方,也是小老鷹起飛的地方,是夜間星空降落露珠最豐盛的地方,也是清晨蝴蝶採露珠最豐盛的地方。」撒古流解釋。 「原住民族,末梢民族。」他停了幾秒,「樹的邊緣,就像現在原住民在社會的邊緣,但這邊緣不是不好的地方,其實是很多有利的位置,尤其對人類來說,原鄉有很多有利的條件,綠建築、慢活、環保,原住民最多這種知識,那是人類最優等的位置,我們過去用悲哀方式來說原住民的邊緣位置,而忽略了我們其實擁有最好的。」 從《部落有教室》到「末梢枝葉」,是從...

  2. 2016年10月12日 · 免死金牌或修復之路? ──隨機殺人事件後的精神/心理鑑定. 近年來在台灣發生的隨機殺人事件中,犯案者反常的精神狀態常成為議論焦點,他們是否裝病脫罪的疑慮,並未隨著悲劇結束、人犯羈押就消失。 今年殺害內湖女童小燈泡的王景玉,以及去年犯下北投文化國小女童割喉案的龔重安,近日分別進入一審與二審階段,《報導者》從法庭現場的觀察與記錄,探討現階段圍繞在司法與精神/心理鑑定的議題。 在重重法警戒護下,王景玉坐在被告席一角,藍色T恤下的胸骨、肩胛突出,形容枯槁,長達3小時的庭審過程,除了最後以模糊、遲滯的語調向被害者家屬道歉,並稱想出去賺錢,請求法官輕判,大半時間都兩眼空洞地呆坐。

  3. 2022年12月15日 · 鄉土、母土、本土──漢聲與七 年代的文化翻土. 永松大雨中站立在漢聲巷門前。. (攝影/余志偉). 1977年,已故的英國導演羅納德.艾爾(Ronald Eyre)為《BBC》製作一系列全球宗教調查的紀錄片 《The Long Search》 ,在世界13個國家進行訪查,台灣是其 ...

  4. 2021年8月16日 · 【漫畫】我的家被買走了? ──這些年,流失的原住民保留地. 數千年來,原住民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狩獵、採集、燒墾與漁撈,歷經不同統治時期,原住民族的活動空間也不斷改變。 為了將原本沒有固定生活領域的原住民安置於固定地區,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推動「理蕃」政策,在1928年時將台灣山地區域劃設出「準要存置林野」(即「高砂族保留地」),分布全台約20萬陌(公頃),也成為往後90多年來,台灣政府為保障原住民生計、劃置「原住民保留地」的基礎。 從1990年代起,為了回應原住民「還我土地」運動,政府啟動 「增劃編」政策 ,開放原住民曾有使用事實、且至今仍持續使用的土地,經申請劃編為原保地。 然而,這些年來, 原保地為何會從原住民手中大量流失 ? 各族人賴以為生的家與土地,又是如何被外來力量買走了?

  5. 2019年5月30日 · 30年前的戒嚴部隊軍官李曉明(左)與遭坦克碾壓雙腿的大學生方政(右),30年後坐在了一起。. 他們曾經在天安門廣場上分屬兩端,一個是戒嚴部隊的解放軍軍官,一個是被坦克碾壓雙腿的大學生。. 命運的安排,讓李曉明與方政30年後在台北首度相遇 ...

  6. 2019/8/7. 文字. 林慧貞. 特約攝影 謝佩穎. 環境. 高雄. 原住民. 災後重建. 文化. 莫拉克颱風(後稱 「八八風災」 )帶走小林村400多條人命,倖存者除了得面對家人離世的痛苦,也面臨文化失傳困境。 他們抱著「不能再失去」的心情,在絕境之中,重新靜下來思考自己從何而來,大武壠族年輕人紛紛回鄉,復興原生植物、傳統祭祀文化,一步一步,把自己種回來。 日光小林聚落的房子有著歐洲式的斜屋頂,前有停車場和小園圃,這裡有120戶小林村民,兩兩相連的住宅一字排開,整整齊齊,乾淨有條理,卻彷彿少了點生氣,直到走進後院,才發現別有洞天。 「這是我最得意的區域,是我們(大武壠)傳統做漁笱 會用到的植物,你猜那是什麼? 是藤! 我把藤搬到永久屋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