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2日 · 在台灣,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重要傳統節日,許多習俗代代相傳,一家人又可以團圓在一起賞月、吃月餅了。 那麽,你知道中秋節是怎麼由來的? 有哪些風俗習慣嗎? 讓 Skyscanner 來告訴你吧! 中秋節的含義. 中秋節,定於農曆八月十五,因爲恰好在三秋的中間,所以稱之爲中秋。 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 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爲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爲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産。 中秋節的由來. 傳說一 : 嫦娥奔月.

  2. 2021年9月9日 ·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有不同說法,其中一個認為,中秋節乃源於上古時代古人對天象、月亮的崇拜,由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流傳至今的中秋習俗中,正正包括有祭月、拜月等活動。 根據現存文獻記載,祭月自先秦時期已經是重要的祭禮,帝王會每年進行祭月活動,當時還沒有中秋節。 不少地方都有祭月的中秋習俗,重慶的一場祭月活動中,18名「祭司」身穿漢服,翩翩起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禮記》中提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即是春分早晨祭祀太陽,秋分夜晚祭祀月亮。 那為什麼帝王祭祀日月呢? 史書《國語》記載,「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於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意思大概是,天子祭祀日、月,以表達對上天和神明的崇敬、感謝,這也是教化天下百姓,以更好地治理國家。 唐朝以後 中秋習俗愈趨豐富.

  3. 2017年9月20日 · 中秋節一直被人們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 神話的大千世界59:月下老人的傳說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之下的白雲庵里的月老殿中有這樣的一副對聯: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註定事,莫錯過姻緣。. 這副對聯出於王實甫的 ...

  4. 2018年9月21日 · 「中秋」的傳說. 提到中秋節那當然少不了嫦娥奔月的傳說: 傳說古時候英雄后羿用神弓將天上的九個太陽射下來後許多人都前來拜他為師。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 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嫦娥,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她珍藏。 一日,后羿率眾出行狩獵,心術不正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下。 待眾人離開後,持劍闖入後院,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藥。 嫦娥自知不是對手,危急之時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

  5. 台灣中秋節 ,又稱 八月半 、 八月節 ,中秋節為華人秋報祭祀的傳統節日之一,古代社會有 春祈秋報 之風俗,由於春天耕耘,到了秋天便是 秋報 的社祭,該節日隨著漢族移民的移入而被流傳至臺灣,演變至今,台灣漢族民間信仰相傳「 社神 」伯公、土地公( 福德正神 ) 農曆 八月十六日 成道 聖誕 [1] ,每屆 八月十五 便會祭祀庇佑土地合境守護神 土地公 。 是日亦是 太陰星君 、 月老星君 誕辰,因此家戶信眾亦會舉行中秋例祭,酬謝神明 [2] 。 中秋祭祀 [ 編輯] 開基玉皇宮 太陰娘娘神尊 (需授權拍攝) 土地公神像.

  6. 發展. 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 早在魏晉 樂府 《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 詩句 ,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傳說 唐玄宗 夢遊月宮,得到了 霓裳羽衣曲 ,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 北宋 ,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 間裡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

  7. 2023年3月10日 · 其實月下老人就像西方神話的愛神邱比特在華人的民間信仰中就是掌管姻緣的神祇會搓合男女月老會將姻緣簿中有姻緣關係的男女以紅絲繩綁住使有緣人終成眷屬。 月下老人的傳說最早可回溯至唐代的一段傳奇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叫韋固,年輕時曾在客棧遇到一位老人在夜光下翻著簿子,韋固因為好奇上前詢問,才得知那個簿子就是姻緣簿,韋固當下就請問老人自己未來的妻子,老人回說是一位賣菜瞎老太太的3歲女兒,韋固聽到後非常生氣,竟派人刺殺老太太的女兒;幸好,行凶的人因為心虛,只刺傷小女娃的額頭。 十多年後,韋固娶了一名刺史收養的義女,在新婚時發現妻子額頭上常貼的花黃是為了遮掩幼年被攻擊而留下的疤痕,才知道妻子就是他派人行刺的老太太女兒,這下韋固才確信月下老人所配的姻緣奇準無比。 自此之後,月下老人的神蹟開始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