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月5日 · 當時的故宮定位——試圖打造一座涵括亞洲文化、放眼世界博物館. 二 四年透過國際競圖,美國建築師安東尼普里塔克(Antoine Predock)以玉山為主題,本土象徵意涵強烈的方案雀屏中選獲得首獎。. 當時的故宮院長杜正勝致力呈現故宮與中國以外文化體系的 ...

    • 什麼是閩南傳統式樣
    • 台灣閩南傳統式樣建築的發展
    • 閩南傳統式樣重要元素
    • 台灣閩南傳統式樣代表性建築

    閩南傳統式樣可以說是在考量閩南地域特徵,且在尚未受到外來文化影響之下,傳統匠師表現出來的風格。 地域文化的形成,事實上存在著一些觸媒,其中地理特徵、語言與宗教信仰與儀典都可以用來檢視閩南文化。不過因為閩南地域環境多變,有沿海地區,平原地區,也有山嶺之地,因此也出現了不同形態的聚落。特殊的地理特徵是一個地域得以和另一個地域有所區別的基本因素。因為聚落的分佈、資源的取得與民生物資的分配,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取決於該地域的地理特徵。 閩南地區位居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境內山嶺頗多,位於台灣海峽對面的台灣也是山多平地少,又是海島;因而閩南地域可以說是山海交會之境,形成較為特別的地理特徵,進而影響人民的生活習慣與經濟生產,也影響到聚落與民居的擇址與配置,更會在宗教信仰上兼容有山海之神,產生許多不同類型的廟宇。...

    台灣閩南傳統式樣的發展,與十七世紀以降華人移民歷史有著密切的關係。 1661年(明永曆15年)春天,鄭成功率領大軍登陸鹿耳門,荷蘭守將在堅持數天之後終於獻城投降,結束了荷蘭人在台灣之統治,府城台南之歷史邁入明鄭時期,也開啟了閩南傳統建築在台灣的發展。 鄭氏治台後將赤嵌地方改為東都,並設承天府及天興萬年二縣。1664年(明永曆18年),鄭經改東都為東寧,並陞二縣為二州,曾設立了所謂「十字街」,把市街分成東安、西定、寧南、北鎮四坊,但實質環境只能算是一種初具雛型之傳統聚落,還稱不上有「城市」之概念。 而且因為明鄭時期之移民是屬於初期墾殖,經濟上較為拮据,不太可能花大筆錢於建築之上,所以房舍多數為簡單的建築原型,亦可能參酌原住民之建築,就地取材而建。 1683年(明永曆37年,清康熙22年)八月,...

    建築是台灣傳統營建環境之一部份。在源自於閩南文化的傳統建築中,從單殿到多護龍、多進之院落空間,甚至是城池城門的配置空間、建築座落的方位、民宅正廳與臥室之關係、民間信仰廟宇正殿與其他空間之關係,反應的不只是空間機能,還有對於空間的人生觀與宇宙觀,其中與其他漢人建築最大不同的元素為屋頂、構造系統、材料、工藝表現與特殊人文裝飾。 在造型方面,傳統的閩南式樣建築,每棟建築都有其獨特的造型,從較高等級的重簷歇山頂到常見的捲棚頂,從起翹的燕尾到平實的馬背,變化的屋頂與其上的裝飾系統多彩多姿,屋身的計劃與門窗的設計也是爭奇鬥豔,極富特色。不少都市中的廟宇,因為敷地不大,三川殿、拜殿、主殿到後殿之造型層級分明的連成一體,並於主殿達於高峰,天際線轉折起伏隨之變化,為台灣傳統建築中特色之一。 當然,不同的地區、...

    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是台灣最早興建的媽祖廟之一,肇建於約1563年(明嘉靖42年)。自清代以來,澎湖天后宮曾多次整修。1922年(日大正11年)此廟已經牆垣傾毀,乃由澎湖臺廈郊商會等地方仕紳集資重修,於次年完工,乃成天后宮今貌。 1979年(民國68年)澎湖天后宮管理委員會曾邀集地方人士組織籌建委員會,準備拆除年久失修的天后宮,並重建新廟。後因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之陳奇祿多方奔走協調,始免於被拆,並於1983年(民國72年)依原樣修復。此後亦多次局部整修,直至2011年(民國100年)再度進行大修。 在空間上,澎湖天后宮為傳統的三進五開間,三進主體建築由南至北依序為三川殿、拜殿及正殿與清風閣,各進之間留有天井作為中介與過渡空間,左右設有護龍與過廊,清風閣設有二樓,此格局由日治一直維持至今。 ...

  2. 2020年4月23日 · 新北環狀線開通一陣子,台北又多了好幾個景點可以探訪,包含IG超夯的恐龍公園、彩虹運動場、台版清溪川、夢幻銀河洞都能輕鬆攻略,還有眾多親子地標、夜景最美寺廟也一次玩遍。. 編輯整理環狀線已經開通的14站IG打卡熱點,讓大家能夠在郊遊同時又能夠 ...

  3. 2017年7月5日 · 史上最失敗都市計畫:看國民政府如何把永和從「英式花園城市」變成「新北百慕達」. CO 肥皂箱 2017-07-05.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它曾經被評選為全台規劃最糟糕的城市之一,塞、髒、亂、吵是大家對它的一致評價,可是你知道嗎?. 它曾是預備被規劃成像是 ...

  4. 2016年9月19日 · 國府來台後充斥著仇日反日的情結台北市堂堂自來水博物館隱藏著荒誕不經的謊言刻意淡化日本人的努力銜接莫名甚妙的清代巡撫且至今仍不願還原歷史真相。 (責任編輯:林芮緹) 如果說台灣的自來水之父是劉銘傳,聽聞者會馬上從椅子上跌下來大概也不是什麼稀奇事。 台灣有自來水是什麼時候? 當然是日治時期! 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許多國民黨兵都沒見過什麼叫自來水 ,甚至跑到五金行去買個水龍頭,回家往牆壁一挖裝上去,咦? 怎麼沒水? 乃去找五金行老闆理論,這不是笑話,是唸過一點二二八歷史的人都知道的史實。

  5. 2016年9月6日 · 這部份扯到許多偽經考證,本文不多探討。 至於道家大師註佛經 (呂祖注金剛經),佛家大德解道經 (道德經憨山註)等等,三教之間的宗師彼此用自己的教義解識他教的經典,更是歷代常見。 明清以來,道人習佛法,僧人住神廟,這都已經不是稀奇的事情。 尚有許多出家大師紛紛提倡三教同源,互有高低。 雖然是「同源」,佛家的說道家儒家低點,自己最高;道家的說佛家儒家低點,自己最妙,反正最後也是大家各自表述,信者恆信。 既然大家都這樣融來混去,各顯千秋,那自然會有人脫古奉新,自創新教。 理由 (二),充滿創意與革新的新興宗教,直接結合三教教義合一: 在明清以來,許多宗教勢力打入民眾,蓬勃發展。

  6. 2020年3月23日 · 從臺北到臺中的變化 從 2016 年 9 月初《臺北歷史地圖散步》出版,到 2018 年 1 月初發行的《臺中歷史地圖散步》,時間相隔了一年多。 黃冠華表示,兩本書的明顯差異在於文字量變少。他手指掐著《臺北歷史地圖散步》的書背笑說:「我們原本只想做這本三分之一 的厚度,殊不知每位作者提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