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為什麼電子資料會被銷毀? 相關

    廣告
  2. 產品、硬碟、衣服銷毀服務,處理過程GPS追蹤,安心有保障,歡迎洽詢. 車隊全程衛星定位,安全零風險,誠信有保障,歡迎洽詢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資料銷毀可大致分為以下三類方式物理性實體破壞電磁波資料消磁軟體資料覆寫。 以下深入說明: 第一、 物理性實體破壞. 物理性實體破壞的技巧可以算是最安全且最有保障的技巧,因為使用這種技巧會將硬碟本身完全的破壞到無法再重覆使用的程度。 這種技巧主要分為兩種方式: 1. 硬碟鑽毁方式:

  3. 當資料被移動時原本位置的資料應該要被銷毀如果有任何資料仍然殘存著就有可能會產生安全問題也可能出現未經授權就存取殘存資料的問題如果企業在自家私有雲內移動資料他們可以存取底層基礎設施並且能夠好好地掌控銷燬原本位置上的資料。 但即使是在私有雲內,新資源分配的動態特性也讓人很難確切知道資料在特定時間上會位在哪裡。 至於公共雲,企業的掌握就更少了。 服務供應商可能會為了最佳化資源分配、備援和可存取性而去移動或複製資料。 服務供應商通常因為規模經濟而可以幫客戶節省更多成本。 但為了最佳化資源運用,他們可能會在資料所有者不知情下去移動資料。 那企業要如何確認他們在原本儲存位置上的資料已經被銷毀了呢?

  4. 2023年11月17日 · 資料銷毀是指從儲存媒體中永久地刪除或銷毀敏感或不再需要的資料以確保它無法被恢復。 這可以應用於不同類型的儲存媒體,包括硬碟、固態硬碟、光盤、紙資料等。 為什麼需要資料銷毀需要資料銷毀的主要原因包括隱私保護遵守法規防止資料洩露和避免不當使用。 當資料不再需要時, 不正確處理它可能會導致風險和法律責任 。 l 保護個人隱私是資料銷毀的首要原因之一。 根據隱私權法規,包括歐盟的 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DPR) 和美國的 加州消費者隱私法(CCPA) ,組織有責任確保個人資料的機密性和安全性。 如果個人資料在不再需要的情況下未經適當銷毀,這可能導致資料泄露,損害個人隱私,並引起法律問題。 l 企業和組織需要遵守各種法規和規定,這些法規要求對特定類型的資料進行安全處理和銷毀。

  5. 2011年12月9日 · 因為預設的情況是一臺電腦配一臺硬碟但如果是雙硬碟的電腦或是將硬碟拆下移作他用在汰換時便會發生資產已確實核銷報廢但實際上硬碟流向卻沒人可以確認而這些要銷毀的電腦與硬碟往往會因為企業不了解其中所隱藏的危機與適當的處理方式加上資產管理不屬於資訊人員而無法插手變成直接將電腦回收產生看似環保卻相當危險的結果。 為了了解目前市場上二手硬碟的數量,以及普遍二手硬碟的情況,我們實際採訪了一家位在臺北市專門做電腦回收的廠商,並得知單他們一家,每個月就可收到大約2000臺硬碟,雖然回收商所收到的硬碟並不是全部都可用,但是可以想像整個臺灣有多少這類型設備在市面上流通,相當驚人。

  6. 至於電子資料銷毀常見的問題則為: 1. IT設備送修或報廢前未移除儲存設備中的電子資料因此造成不當揭露此外很多企業會與外部廠商簽署維護合約當硬碟故障時壞軌),外部廠商直接更換新的硬碟並帶走故障硬碟進行維修倘若其中存有機密資料很可能因此而外洩。 2. 電子資料的特性是容易複製並不易確實銷毀資料一般的刪除 (Delete)或格式化 (Format)動作,其資料仍然會儲存於殘存空間 (File Slack)、未配置空間 (Unallocated Space)及交換檔 (Swap File),可以用特殊技術來還原資料。 3.

  7. 電子資料銷毀. 隨著企業E化發展愈來愈多紙本文件轉成電子檔案存放在硬碟磁帶光碟隨身碟等儲存媒體中尤其硬碟與磁帶更是企業存放大量資料的不二選擇但是當它們壽終正寢準備報廢與汰換時企業卻總是忘了先清除資料潘朵拉科技技術經理王德凱認為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在於認知不足。 他進一步解釋,電子資料的生/老/病都是由IT部門負責,到了最終死(亦即報廢)的階段,卻變成總務來處理,其資安觀念自然不若IT部門充足,倘若有壞掉的電腦、印表機…等,第一直覺就是送交報廢或回收處理,甚至連低階格式化也忘了做,自然容易流失機密資料,上期文章中便曾提到英國某電信公司做的實驗,從網路上買來的300顆二手硬碟裡,34%儲存著機密資料,顯見電子資料銷毀已是企業做好資料保護最重要的議題。

  8. 2009年7月17日 · iThome. 英國電信British TelecomBT曾經在2年前做過一個研究他們和英美多所大學合作從不同的管道蒐集350顆被丟棄或是流通到二手市場的硬碟然後研究是否能夠還原這些硬碟的原有的資料研究的結果頗令人乍舌他們發現37的硬碟也就是約130顆硬碟都能夠透過簡單的資料復原軟體找回敏感的個人或企業資料。 這些資料包括個人薪資、特定企業財務資料、信用卡號、醫療資料、信用卡申請資料、網路購物資料等。 根據調查機構Dataquest所做的統計,每一年全世界大概有1億5千萬顆硬碟被丟棄或汰換,如果和上一個研究的數字一起推算,儲存在這些硬碟裡的資料,若有37%沒有做好資料銷毀的處理,試想將有多少敏感資料有可能因此而外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