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夜光藻 ( 學名 : Noctiluca scintillans ),屬於甲藻門單細胞生物(英語: dinoflagellate ),俗稱 海耀 [1] ,又稱 夜光蟲 ,在 中國大陸 、 馬來西亞 和 台灣 也被稱作 藍眼淚 [2] ,為一種在海中生存的非寄生 甲藻 ,能作 生物發光 ( bioluminescence )。 這種藻類之所以能發光,是因為其體內數以千計的球狀 胞器 中,具有 螢光素 ─螢光素酶,這些胞器就像微型的電源供應器,讓夜光藻在感受到周遭環境的變化時發出螢光。 要看到夜光藻的形態也需在顯微鏡下放大100倍才能看見的。 營養策略 [ 編輯] 在 比利時 港口城市 澤布呂赫 的遊艇碼頭所拍到的夜光藻發光現象。

  2. 夜光藻的生物發光現象又被稱為「藍眼淚」在世界各地皆有類似現象 中華民國 的 墾丁 、花東海岸和外島即時有所見2012年4月在 馬祖 地區即出現大量「藍眼淚」現象 [6] 。 據報導,知名導演 李安 當初拍《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時,本欲將此景加入片中,因數量不夠多而作罷 [6] 。 同樣的現象在 美國 加州 的 West Linda Mar 海灣 [7] 和 澳洲 維多利亞州 的 吉普斯蘭湖 [8] 皆有發現。 參考文獻. ^ A image of the "Sea Sparkle" from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2013-06-01]. (原始内容 存档 于2010-08-29). ^ n:2016年7月12日臺灣報紙頭條.

  3. 馬祖民俗文物館 ( 福州語 平話字 : Mā-cū Mìng-sṳ̆k Ùng-ŭk-guāng )是位於 中華民國 福建省 連江縣 南竿鄉 的一座以馬祖在地的 閩東文化 為主題的 博物館 [2] 。 歷史 [ 編輯] 馬祖民俗文物館前身是1974年連江縣政府於 勝利水庫 右方興建的歷史文物館,為二層水泥建築。 曾於1983年重修再開館,惟當時展場空間狹隘並維護不佳。 1997年,由時任連江縣長 曹常順 向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爭取補助一億八千萬元,將舊館拆除,於原址擴建新館。 1998年正式動工,2002年主體建築竣工,新館進行內部規劃設計,於2004年1月1日,正式以「馬祖民俗文物館」為名重新開放 [3] 。 主題展覽 [ 編輯]

  4. 2024年5月5日 · 評定時間. 2020年8月31日. 詳細登錄資料. 馬祖列島 ( 閩東語 平話字 : Mā-cū Liĕk-dō̤ )是隸屬 中華民國 福建省 連江縣 的 群島 ,位於 臺灣海峽 正北方,面臨 閩江 口、 連江 口和 羅源灣 ,距 中國大陸 最近點約9.25公里。. 主要由 南竿島 (馬祖島)、 北竿島 ...

    • 歷史
    • 結構

    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機後,為避免惡劣天氣和解放軍襲擊,根據連江縣志續修初稿兵事志中,「馬祖小艇坑道案」工程始於1965年馬防部司令官雷開瑄的建議,但參謀總長黎玉璽呈蔣中正總統批示為「緩辦」。後因文化大革命造成台海情勢動盪,因戰略任務需要,1969年1月,國防部批准於雷開瑄司令官任內,分別在南竿、北竿、東引、西莒開鑿小艇坑道。以用於停泊機械化登陸艇與游擊戰艇,好方便軍方人員進行物資卸載,西莒工程後因發生塌方,造成充員兵死傷17人,因安全堪慮停工。 1969年1月,經簽奉蔣中正總統指示後,將馬祖小艇坑道案定名為北海案,並列為第一優先構建設施,國軍動員全島二師、三步兵營、一工兵營和一傾卸車連,編成3組,總約7萬人士兵興建北海坑道,預算為3,600萬餘元。其中位於南竿的工程由陸軍第26師採24小時...

    北海坑道步道全長700公尺。構成坑道主要岩體為花崗岩,並設有一條高18公尺,寬10公尺,長640公尺的水道。隧道內海水在退潮時深達4公尺,在漲潮時深達8公尺。,坑道開鑿成井字型,利用馬祖花崗岩地質堅硬的特性,能夠提供極佳的保護,另設有兩個通向外海的水道,現以封閉。 因現場潮汐影響,北海坑道開放的時間有所不同,須配合潮汐漲退才能進入參觀,夜間參觀採預約制。

  5. 馬祖民俗文物館 ( 福州語 平話字 : Mā-cū Mìng-sṳ̆k Ùng-ŭk-guāng )是位於 中華民國 福建省 連江縣 南竿鄉 的一座以馬祖在地的 閩東文化 為主題的 博物館 [2] 。 歷史 [ 编辑] 馬祖民俗文物館前身是1974年連江縣政府於 勝利水庫 右方興建的歷史文物館,為二層水泥建築。 曾於1983年重修再開館,惟當時展場空間狹隘並維護不佳。 1997年,由時任連江縣長 曹常順 向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爭取補助一億八千萬元,將舊館拆除,於原址擴建新館。 1998年正式動工,2002年主體建築竣工,新館進行內部規劃設計,於2004年1月1日,正式以「馬祖民俗文物館」為名重新開放 [3] 。 主題展覽 [ 编辑]

  6. 臺灣正體. 工具. 台中大安媽祖文化園區 原址為大安海水浴場其中一部分,在2005年中因其海岸線水質 大腸桿菌 超標之因素因而被定義為危險海域,當地產業結構因而被規劃轉型至保育、觀光產業。 [1] [2] 背景 [ 編輯] 「大安媽祖文化園區」第一階段基座場館工程已於2017年12月完工,而基座外觀以蓮花造型作為發想,基座上方未來將會設置高度32.25公尺的媽祖神像。 園區全區預計分成8個主題,包括主題神像及基座、農特產品區、防風迴廊兼媽祖故事展示牆、景觀(含瞻仰大道及雕像公園)、景觀橋整建、海上劇場含水幕電影席(5000席)、生態旅館及VILLA區(含宴會廳及住宿套房)及觀光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