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霍亂(cholera,又名コレラ、虎列拉、吐瀉症、虎疫)原是印度的地方風土病,是由霍亂弧菌引起小腸急性感染,其特徵是突然的大量水性腹瀉,腹瀉常伴隨嘔吐,使患者很快進入脫水狀態,致死率超過50%。 原本為地方風土病的霍亂,在19世紀頻繁的國際往來中造成了至少六次的世界大流行。
  1. 霍亂(英語: Cholera ),又稱虎疫、霍痢拉、虎列拉、虎列剌等 [1],是由霍亂弧菌的某些致病株感染小腸而導致急性腹瀉疾病 [2]。 症狀可能相當輕微,也可能相當嚴重 [ 3 ] 。

  2. 2016年11月25日 · 至19世紀初為止,關於霍亂最流行的解釋是瘴癘論(miasmatic theory),意指霍亂和傷寒這類「污穢疾病」是都市惡劣的生活環境釀成的結果,腐敗的污水、垃圾、墓地,甚至是活人的身體,都會散發出有毒的蒸氣或瘴氣(miasmas)。

  3. 2020年4月13日 · 霍亂爆發是十九世紀中期歐洲公共衛生運動以及提供公眾乾淨飲水的關鍵。 英國在 1848 年通過公共衛生法案,納稅人的錢首度用來清潔工業英國的街道和都會窮人生活的貧民窟,1875 年新的公共衛生法案迫使地方當局必須提供適當的排水、汙水處理與飲水。

    • 19世紀霍亂是什麼?1
    • 19世紀霍亂是什麼?2
    • 19世紀霍亂是什麼?3
    • 19世紀霍亂是什麼?4
  4. 2011年8月19日 · 堪稱園區元老,在園區服務將近 19 年,主要負責日語解說工作的陳婉茹認為,園區最大的特色保存了斷層造成的地景變化,如抬升的操場和毀壞的教室場景,讓造訪的每個人直觀地感受地震的威力,尤其對於年輕的小朋友,即使他們沒有親身經歷過 ...

  5. 1902、1912、1919年霍亂曾三次傳入臺灣,均由中國霍亂流行所導致;其中,以第三次最為嚴重,造成患者6千餘人、死者4千餘人;其中,又以臺北地區為重災區。 臺灣第三次霍亂疫情始於中國華南一帶,1919年7月,澎湖首見霍亂患者。

  6. 霍亂(cholera)的名稱來自於古典醫學的急性腸胃病(cholera morbus),因為都有上吐下瀉的症狀,但其實兩種不同的病症。到了十九世紀霍亂在歐洲造成重大疫情之後,當時的醫學界認為霍亂原本印度的風土病,因為英國的殖民活動被帶到歐洲,因此將

  7. www.wikiwand.com › zh-tw › articles霍亂 - Wikiwand

    霍亂 (英語: Cholera),又稱 虎疫 、 霍痢拉 、 虎列拉 、 虎列剌 等 [1],是由 霍亂弧菌 的某些致病株感染 小腸 而導致的急性腹瀉疾病 [2]。. 症狀可能相當輕微,也可能相當嚴重 [3]。. 典型症狀為連續數日嚴重 水瀉 [4]。. 可能合併有 嘔吐 、 肌肉抽搐 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