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七等生(1939年7月23日—2020年10月24日 [1] ),本名劉武台灣 現代主義代表作家苗栗縣 通霄鎮 人,為台北師範學院(今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科校友(第48級),同學 席慕蓉 、學長 雷驤 (第47級)亦為作家 [ 2 ] 。

  3. 2024年8月18日 · 七等生 (1939年7月23日—2020年10月24日 [1]),本名 刘武雄, 台湾 现代主义 代表作家。 苗栗县 通霄镇 人,为台北师范学院(今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艺术科校友(第48级),同学 席慕蓉 、学长 雷骧 (第47级)亦为作家 [2]。 曾任小学教员。 自1962年首次在《联合报》发表短篇小说〈失业、扑克、炸鱿鱼〉起,共发表124篇小说、137篇散文(含杂记、序文),及56首新诗。 1989年重拾画笔,将创作重心转向纶画,于1991、92年举办过两次个展。 1966、67年连获第一和第二届台湾文学奖。 1976年获第一届联合报小说奖。 1983年应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邀约访美。 1985年获中国时报文学推荐奖和第8届吴三连文艺奖。

  4. 基本介紹. 中文名:七等生. 國籍: 中國. 民族:漢. 出生日期:1939年7月23日. 逝世日期:2020年10月24日. 職業:作家. 主要成就:獲第一屆“台灣文學獎” 吳三連文藝獎第8屆小說類得主 第14屆國家文藝獎文學類得主. 代表作品:《我愛黑眼珠》《沙河悲歌》《思慕微微》《一曲相思》 性別:男. 人物生平,任教經歷,作品,出版作品,獲獎記錄,作品評價,出版圖書,故事, 七等生生於1939年7月23日,本名劉武雄,中國台灣現代主義代表作家。 苗栗縣通霄鎮人,曾任國小教員。

  5. 2020年10月30日 · 10月24日,台灣重要的小說家七等生逝世。 各個媒體與訪談在追思之餘,也以「現代主義」來定位他的小說成就。 確實,七等生是台灣小說家當中,最致力追求現代主義美學的作家之一。

    • 概览
    • 人物生平
    • 任教经历
    • 作品
    • 出版作品
    • 获奖记录
    • 作品评价
    • 故事

    台湾作家

    七等生(1939年7月23日—2020年10月24日),本名刘武雄,中国台湾现代主义代表作家。苗栗县通霄镇人,曾任小学教员。

    七等生,作家,台湾苗栗通霄人,七等生是笔名,取“七竹寺生”之意。一九六四年,开始在《现代文学》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是活跃台湾文坛的县籍名作家。作品形式与文体奇特,内容晦涩难懂,为六十年代中期台湾小说界引起争议最多的作家之一。 一九六六年,与尉天骢、陈映真、施叔青相识于台北铁路餐厅,创办《文学季刊》, 后因意见分歧分道扬镳,发表《灰色鸟》等七篇小说,同年获第一届“台湾文学奖”。

    2020年10月24日因癌症病逝,享年81岁。

    七等生生于1939年7月23日,本名刘武雄,中国台湾现代主义代表作家。苗栗县通霄镇人,曾任小学教员。

    七等生的作品以小说为主,以隐遁小角色作为抗议台湾社会总体压力的象征,曾获台湾文学奖、联合报小说奖、中国时报文学推荐奖及吴三连文艺奖,代表作品有《我爱黑眼珠》《沙河悲歌》《重回沙河》等,其中《沙河悲歌》曾改编为电影。1985年获第8届吴三连奖文学奖小说类,2010年又获得第14届国家文艺奖文学类。

    毕业于台北师范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瑞芳镇九份国民小学、万里小学、苗栗福兴国小教师。

    一九六七年,发表《我爱黑眼珠》、《精神病患》等六篇小说,获第二届“台湾文学奖”。

    一九六八年,发表《结婚》等十五篇小说及诗作。

    一九六九年,发表《木块》等三篇小说。出版短篇小说集《僵局》。

    一九七零年,发表《巨蟹》等七篇小说,出版小说集《精神病患》。

    一九七一年,发表《丝瓜布》等七篇小说以及散文和诗。

    一九七二年,发表小说《期待白马而显现唐倩》,出版小说集《巨蟹集》,自费出版诗集《五年集》。

    《僵局》:1969年出版。

    《精神病患》:1970年出版。

    《巨蟹集》、《五年集》:1972年出版。

    《离城记》:1973年出版。

    《来到小镇的亚兹别》:1975年出版。

    《我爱黑眼珠》、《僵局》、《沙河悲歌》、《隐遁者》、《削廋的灵魂》:1976年出版。

    1985年获吴三连文艺奖(吴三连奖基金会)第8届文学创作部份短篇小说类得主。

    2010年获第14届国家文艺奖文学类得主。

    台湾《联合报》等发起评选的“台湾文学经典”的共10本小说类中,七等生的《我爱黑眼珠》入选。 七等生古怪的笔所挖掘的“彷徨的一代”的孤绝的灵魂中,也折射了台湾“现代人”的人际关系。七等生也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向,从先前侧重于描写人的内在世界,到放笔描写真实的客观世界,揭露它的矛盾,拉近了作品与现实的距离。“他的小说中,有几乎同质的时空背景,一个旧、新社会交替时被掏空而压抑的氛围;他的小说布局,充满了真实与梦幻的交错,经常从一个现实的叙事,陡然融入于一个神秘而非现实的自我世界,透过冥想的运作,或以象征、或以预言的形式,探讨繁复尖锐的现实问题,游刃于现实与非现实之间。”(《七等生集》序);七等生的小说,都透过小说陈述一个主题:真正的信仰内涵跟教会中所呈现出来的信仰,有非常大的差距。 他像莎士比亚一样,...

    《沙河悲歌》一书的主角李文龙--现实生活中他的大哥刘玉明。七等生透过李文龙在沙河边一晚的回忆,自省而琐细地道出有关生活、家庭和彼时变动中的台湾社会。在那个二次大战后经济状况贫困的40、50年代,作为一位醉心于吹奏技艺的男子,七等生的大哥以边缘人的姿态,漂流于“叶德星歌剧团”和酒家演奏,因缘际会周旋于3位不同的女人,而逐步走向衰败的命运。 当时,习于教忠教孝的歌仔戏班,为了因应流俗的社会变化,在戏幕转折的切口,安排西洋乐师吹奏“流行歌曲”,这个新旧交杂、东西半搀的演奏模式,也给了李文龙这样的吹奏技艺追求者,一个生活的舞台。“这三种乐器代表李文龙三个不同的生命阶段、身体状况和思想层次。根本上,它代表着乐器和人的生命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在肺病的摧折下,李文龙的肺活量愈来愈小,逼使他从传佩脱吹到萨...

  6. 七等生(本名:劉武雄)這位被張恒豪稱為火獄中自焚的藝術家。 曾自剖說:「我的作品已完全表露出我的人格的樣象,它不若一般雄才大略的人在果斷和勇氣上受到人們的讚揚,……我對於人世的一切有我私自的看法,對生命、宗教、社書、政治和文化藝術,有自我的解釋,不便隨意附和別人,但也不任意反對別人,我尊重他人希望他人尊重我一樣,……其成就如伺不是我的目的,卻希望能從其存在中肯定自我的價值罷了。 然而,自民國五十一年寫出第一篇小說,二十多年來七等生的成就,正如吳三連先生文藝獎的評定書所說:「綜觀劉氏作品,一貫以凝視人類靈魂深處,剔抉人性隱微為主;論其深邃,堪可獨步吾國文壇;益以獨創文體及嚴謹藝術方法,遂形成巍峨而極富創發性文學世界。 而劉氏創作態度誠實懇摯,從無矯飾,充滿對人世的悲憫與關懷,尤足稱道。

  7. 2020年10月26日 · 七等生為苗栗縣通霄鎮人,被譽為台灣現代主義代表作家。 創作以小說為主,代表作品有《我愛黑眼珠》、《沙河悲歌》、《重回沙河》等,其中《沙河悲歌》曾改編為電影。 1985年獲第8屆吳三連獎文學獎小說類,2010年又獲得第14屆國家文藝獎。 七等生曾任小學教職多年,40歲後便退休專注寫作。 2003年由遠景出版社出版了《七等生全集》共十冊。 七等生最為人熱議的作品之一應是1976年發表的《我愛黑眼珠》,由於形式怪誕,有人認為難懂,作家馬世芳聞七等生去世消息,於臉書摘錄其中一段,並留下一句話:「烙印在青春期記憶深處的段落。 」很多人在七等生過去的作品裡,看到的是現在的社會現象,猶如《我愛黑眼珠》、《我的小天使》等,作家猶如洞察人性的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