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描述父親逝世後七日間的各種葬禮儀式

      • 劉梓潔〈父後七日〉描述父親逝世後七日間的各種葬禮儀式,以及作者的觀察與心情,風格詼諧,題材特殊,獲得文學界與電影界極大的肯定,引發台灣文學學界的一股研究熱潮。
      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8185649-201908-201911130002-201911130002-53-69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06年12月25日 · 葬儀社土公仔虔敬地,對你深深地鞠了一個躬。. 這第一日。. 我們到時候,那些插到你身體管子和儀器已經都拔掉了。. 僅留你左邊鼻孔拉出的一條管子,與一只虛妄兩公升保特瓶連結,名義上說,留著一口氣,回到家裡了。. 那你以前最愛講 ...

  3. 父後七日》(英語: 7 Days in Heaven )臺灣 作家 劉梓潔的作品,以散文方式敘述一個從彰化縣北上工作青年返鄉奔父喪七日的故事,以黑色幽默手法展現出道教與台灣喪葬習俗 [1]。

  4. 父後七日》(英語: 7 Days in Heaven )臺灣 作家 劉梓潔的作品,以散文方式敘述一個從彰化縣北上工作青年返鄉奔七日的故事,以黑色幽默手法展現出道教與台灣喪葬習俗 [1]。

  5. 2010年9月2日 · 父後七日》終究是編劇劉梓潔對於過世父親的私密對話, 那些柔軟的、傷感的、荒謬的言語,我們不用經歷過,也能感同身受 離開得越遠,投射出來的鄉愁思念更深。

  6. 2010年9月21日 · 2005年,幽默樂天的父親過世時,劉梓潔未依親友所囑,親手撰寫祭文,她始終覺得有所虧欠,於是,有了〈父後七日〉。 稿子在電腦裡養了一年,哭哭、寫寫、停停,還同時閱讀許多道教科儀資料,「原是想寫成一種『類民俗誌』」,包括將後來電影裡那些時而似曾相識、時而引人發噱的儀式,那些何時要哭、何時不哭的典故都釐清楚。 直到林榮三文學獎截稿前,因應字數限制,也顧慮是否太掉書袋,劉梓潔大筆一揮,重新裁剪,選擇保留那些當下的複雜情境,才成就了這篇黑色幽默作品。 得獎後,文章的命運一路拔高,改編成劇本、拍攝為電影;一直到最近,才又返璞歸真,以最文學的散文集模樣行世。 於此,劉梓潔感謝出版社的決策,讓這本書不是以電影書的華麗形式登場。 六萬字的篇幅,收攏自2003年迄今斷斷續續完成的篇章。

  7. 二 六年,劉梓潔以短短四千字父後七日〉,驚豔在座評審,奪下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在那時,作家陳芳明早已讚道:它開闢了散文全新版圖!而今,我們終於盼得《父後七日》成集,甚至多了一部作者編導同名電影。

  8. 劉梓潔父後七日〉描述父親逝世後七日間的各種葬禮儀式,以及作者的觀察與心情,風格詼諧,題材特殊,獲得文學界與電影界極大的肯定,引發台灣文學學界的一股研究熱潮。. 筆者認為此文刻意鋪陳的喪葬儀式與作者欲以書寫療癒深沉的父喪之痛之間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