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Republic of China

      • 據 中華民國總統府 和BBC英國廣播公司版本,其譯名皆為Republic of China (Taiwan),字意為:Republic of China又稱之為Taiwan,後者是前者的通稱。
      zh.wikipedia.org/zh-tw/中華民國臺灣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7月1日 · 「台灣民主國」所用的英文名稱似乎是「The Republic of Formosa」。後來以劉永福為首的第二共和政府也併用「The Taiwan Republic」這個名稱 [35]。

  3. 「台灣民主國」所用的英文名稱似乎是「The Republic of Formosa」。後來以劉永福為首的「第二共和」政府也併用「The Taiwan Republic」這個名稱 [35]。

    • 歷史
    • 政府組織
    • 研究與評論
    • 相關影視作品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甲午戰爭

    日本帝國於1874年(清同治13年/明治7年)牡丹社事件出征台灣之前,聘用美國人李仙得為外交顧問。李仙得參與出征台灣的計劃,同時向日本政府進言:「除非將北自樺太島、南至台灣的一連串列島加以佔有,把中國以半月形勢包圍,再在朝鮮與滿州兼持立足點,否則不足以保障帝國之安全、制御東亞」[來源請求]。他的建言給與日帝很大刺激,影響所及種植了日本侵略台灣,佔為殖民地的決心。日帝後來的大陸政策,幾乎都是根據李仙得的建議而訂的。 大清與日本於1894年(清光緒20年/明治27年)爆發甲午戰爭。同年年底,日方眼見勝利在望,前樞密顧問井上毅,向首相伊藤博文遞呈漢文意見書,陳述:「世人皆知朝鮮主權必爭之,卻不知台灣之佔有尤為必爭。朝鮮究竟無力獨立。而且,為其保護國雖有義俠美名,並無富殖實益,台灣則然。不但能扼黃海、朝鮮海、日本海航權,亦可開闔東洋門戶。況且與沖繩(琉球)及八重山群島相連,一臂伸處,得以鉗制他人出入。若此一大島落入他人之手,我沖繩諸島將受鼾睡之妨礙,利害相反不啻霄壤。若失此機會,二、三年後台島必為他一大國所有。不然又必成為中立而不可爭之地」,井上說明領有台灣的重要性,並指出如失此良機,再...

    澎湖陷落

    1895年1月(清光緒21年/明治28年),日軍大本營接納井上與中村的意見,決定先行佔領澎湖列島。3月13日於佐世保軍港下令比志島支隊攻佔澎湖,因天候不佳,至3月23日始登陸正角,並於26日完全佔領澎湖,日軍以霍亂病死二千人。為封鎖清政府對台灣的支援,佔領澎湖島不但必要而且是有效的戰略。台灣官民受此衝擊,對日本佔領台灣的企圖感到不安。雖然中日兩國於同月30日簽署了停戰協定,但台灣與澎湖列島被排除在停戰區域之外,不安情緒更為增高,台灣與澎湖列島割讓的傳說也增加了真實感。清政府極力隱瞞和談會議上有關遼東半島與台灣割讓之事,但台灣官民由外國人洋行得到情報,對和談會議的內容約略已知。

    割讓台灣

    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除賠款外,清廷將臺灣、澎湖與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台灣巡撫唐景崧上書表示,台灣民眾不服,其約(馬關條約)可廢。5月8日,馬關條約獲清政府批准而正式生效。5月10日,日方擢昇海軍中將樺山資紀為大將,並任命為首任台灣總督。18日,樺山總督指揮常備艦隊及當時駐在遼東半島的近衛師團,準備接收台灣。而原本一併割讓的遼東半島則因沙俄、法國、德國三國出面干涉,改由清廷贖回。

    歷任大總統

    1895年(清光緒21年/明治28年/永清元年),清廷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和澎湖割讓給日本。5月25日,共和國政體的「臺灣民主國」成立,原臺灣巡撫唐景崧擔任大總統。不久,唐景崧率先逃回中國。同年6月,民主國在臺南城擁立原大將軍劉永福為第二任大總統。10月20日,劉永福亦兵敗逃離;翌日臺南城陷落,臺灣民主國因而滅亡,存在時間僅150天。

    台北時期政府組織

    1. 大總統:唐景崧 2. 副總統兼團練使:丘逢甲 3. 大將軍:劉永福 4. 義軍總兵:李惟義 5. 軍務大臣:李秉瑞(原禮部主事) 6. 內務大臣:俞明震(原刑部主事。唐景崧就任後,改布政使司為「臺灣承宣布政總理內務衙門」,以俞明震為「臺灣承宣布政總理內務衙門」督辦。) 7. 外務大臣:陳季同(原副將) 8. 情報局長:李祥甫 9. 遊說使:姚文棟 10. 議院議長:林維源 11. 議院議員:陳雲林、洪文光、白其祥等 12. 臺灣道觀察使:忠滿(兼護印),一說為區鴻基 12.1. 臺北府知府:俞鴻 12.1.1. 淡水縣知縣:凌汝曾 12.1.2. 新竹縣知縣:王國瑞 12.1.3. 宜蘭縣知縣:俞秉焜 12.1.4. 基隆廳同知:方祖蔭 12.1.5. 南雅廳通判:宋維釗 12.2. 臺灣府知府:黎景嵩 12.2.1. 臺灣縣知縣:史濟道 12.2.2. 彰化縣知縣:羅樹勳 12.2.3. 苗栗縣知縣:李烇 12.2.4. 雲林縣知縣:羅汝澤(農曆五月內渡,後改李郁華) 12.2.5. 埔里社廳通判:溫培華 12.3. 臺南府知府:忠滿(兼護印) 12.3.1. 安平縣知縣...

    台南時期政府組織

    1. 大總統:劉永福 2. 義軍總兵:李惟義 3. 軍務大臣:李秉瑞 4. 全台義民大統領: 吳湯興 5. 情報局長:李祥甫 6. 議院議長:許獻琛 7. 議院議員:許南英、林際春、徐元焯、謝鵬翀、陳鳳昌、林馨山等 8. 籌防局長:陳鳴鏘 9. 財政部長:連德政[a] 10. 臺灣道:忠滿(兼署) 10.1. 臺北府(府治已失陷) 10.1.1. 新竹縣(部分失陷)知縣:李烇(兼署) 10.2. 臺灣府知府:黎景嵩 10.2.1. 臺灣縣知縣:史濟道 10.2.2. 彰化縣知縣:羅樹勳 10.2.3. 苗栗縣知縣:李烇 10.2.4. 雲林縣知縣:羅汝澤(農曆五月內渡,後改李郁華) 10.2.5. 埔里社廳通判:溫培華 10.3. 臺南府知府:忠滿(署理) 10.3.1. 安平縣知縣:鄭文海 10.3.2. 嘉義縣知縣:孫育萬 10.3.3. 鳳山縣知縣:林東青 10.3.4. 恆春縣知縣:盧肇經 10.4. 臺東直隸州知州:孫振鐸(原砂金局督辦)

    關於英文名稱

    「台灣民主國」所用的英文名稱似乎是「The Republic of Formosa」。後來以劉永福為首的「第二共和」政府也併用「The Taiwan Republic」這個名稱。 然而,在英文文獻中,相關作者對「民主國」採用的譯名卻相當不一致,除了「The Republic of Formosa」和「The Taiwan Republic」以外,還可以發現的譯名包括「The Formosan Republic」、「Republic of Taiwan」以及「The Formosan Democratic Republic」。 民主國的英文郵戳則有使用「Formosan Republic」。

    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之疑義

    臺灣民主國的誕生比同樣採取共和制的中華民國早16年,容易被誤認為「亞洲最早的共和國」或「亞洲最早的民主共和國」。然而在此之前,早在1777年婆羅洲就出現蘭芳共和國,是亞洲第一個以共和國自稱的政權。接著1868年北海道出現蝦夷共和國,是亞洲最早透過選舉制度組織政府的政權(士官級以上的幹部具備選舉權)。精確的說,臺灣民主國應該是亞洲第一個以民主國自稱的政權,但因戰亂,未能執行民主制度。 另一方面,比台灣民主國晚了3年,在菲律賓也出現同樣短命之阿奎納多(Don Emilio Aguinald)的菲律賓共和國。繼1912年的中華民國之後,1920年在極寒地帶之西伯利亞,也出現另外一個短命的遠東共和國。其後,亞洲地域再有新的共和國出現就要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

    各界對民主國的解讀

    對於這個在臺灣歷史上曾經短暫存在的政權,學者間對其本質一直存在著不盡相同的看法。 首先,全世界大多数的学者,似乎不约而同地强调这个所谓“共和国”的“人为性(artificiality)”。他们认为,民主国是清朝官方及台湾地方上层领导阶级用来寻求国际支持、藉以吓阻日本攻台的权宜作法,还维持其对清廷的忠诚。以李筱峰的看法为例,他说:“台湾民主国不能算是一次真正的台湾独立运动。清廷的官吏在甲午战败后,想以台湾作为和谈的筹码,但恐台民不服,因而必须在台湾制造抗日行动,使台民觉得是日本来占领台湾,而不是清廷将台湾出卖”。 第二,比较倾向中国民族主义的作者,则认为民主国的抗争是中国人民对抗日本帝国主义之斗争的一环。为了强化其对台湾主权属于中国的结论,他们通常会强调“抗日运动”当中的中国性(Chineseness)。赖建国就对“民主国”有这样的评论:“台湾民主国的政治定位,是设计属于清朝或中国之下的,并不具备一种独立自主的地位;加上它是一种过渡性的短暂组织,当台湾归还中国的任务达成后,它就自行结束。” 也有一些支持台独的学者所持看法與上開論述十分的类似。史明认为:“‘台湾民主国’虽说以独立自主...

    電影《一八九五》,改編自李喬《情歸大地》,2008。
    電視劇《台灣1895》,中國大陆,中央電視台,2008。
    電視劇《亂世豪門》,台湾公共電視,2007。

    書籍

    (按作者姓氏注音符號與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1.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史 (M)使用|format=需要含有|url= (帮助). 台北市: 衆文圖書. 1990年. 2. 李筱峰. 一百年來台灣政治運動中的國家認同. 台灣,我的選擇!:國家認同的轉折 (M)使用|format=需要含有|url= (帮助). 台北: 玉山社. 1995年: 73–145. 3. 台灣史研究會. 簡論邱逢甲詩並對連橫著「台灣通史」及其他有關邱逢甲事蹟評論的覆議. 台灣史學述研討會論文集 第一集 (C)使用|format=需要含有|url= (帮助). 台灣史學述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 台灣史研究會出版. 1988年: 26–50. 4. 梁華璜. 光緒乙末台灣的交割與保台 (M)使用|format=需要含有|url= (帮助). 高雄: 庚子出版社. 1974年. 5. 黃秀政. 台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 (M)使用|format=需要含有|url= (帮助).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2年. 6. 黃昭堂. 台灣民主國之研究 (M)使用|format=需要含有|url= (帮助). 廖為...

  4.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 :台灣民主國. 英文名稱 :Republic of Formosa. 所屬洲 :亞洲. 首都 :台北、台南. 主要城市 :台北、台南、基隆、南投. 國慶日 :5月25日. 官方語言 :漢語. 貨幣 :清兩. 時區 :東八區. 政治體制 :共和制. 國家領袖 : 唐景嵩 , 劉永福. 人口數量 :2980000. 人口密度 :82.33人/平方公里. 主要民族 :漢族,高山十二族(阿美族等) 主要宗教 :道教、佛教. 國土面積 :36192.8155平方公里. 國旗 :藍地黃虎旗. 立國時間 :1895年5月25日. 亡國時間 :1895年10月21日. 歷史. 甲午戰爭. 日本於1874年出征台灣之前,聘用美國人 李仙得 為外交顧問。

  5. 臺灣民主國臺灣住民為了引起 國際社會 牽制日本統治而建立的,由年號定為「 永清 」便可看出其本質上奉清朝為 宗主國 ,並闡明當獨立事成後(驅逐日本人)將回歸清朝統治。 臺灣民主國的合法性并没有得到任何国家承认,另有一種說法是: 清廷 起初默許,但當時 德國 警告清廷若是開戰可能將付出更多賠償,使清廷亦不支持臺灣民主國,並命令唐景崧離臺赴京 。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403. 臺灣民主國是1895年(清光緒21年 / 明治28年 / 永清元年)短暫存在於臺灣的共和制政權。

  6. 「台灣民主國」所用的英文名稱似乎是「The Republic of Formosa」。後來以劉永福為首的「第二共和」政府也併用「The Taiwan Republic」這個名稱 [36]。

  7. translate.google.com.twGoogle 翻譯

    Google 提供服務無須支付費用,可讓您即時翻譯英文和超過 100 種其他語言文字、詞組和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