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吳鳳 (1699年2月17日—1769年9月9日,鄒語:ngo'ho), 字 元輝 , 清朝 福建省 漳州府 平和縣 人(一說為嘉義番仔潭人),任 臺灣 清治時期 之 諸羅 (後更名 嘉義 ) 通事 。. 1769年,擔任通事48年的吳鳳,在社口莊(今 中埔鄉 社口村)之社寮中,被砂米箕社 鄒 ...

  2. 吳鳳在臺北唯一一間卡米地喜劇俱樂部表演他單人相聲,他用中文做表演已超過100次以上,乃臺灣,甚至是全世界極少數用中文做單口相聲非華人表演者之一。

  3. 文史工作者目前可查到最早證據,是清咸豐五年(1855年)劉家謀《海音詩》集內吳鳳詩,附註著吳鳳的〈成仁事蹟〉,提到吳鳳死後「社番每於薄暮,見鳳披髮帶劍騎馬而呼,社中多疫死者;因致祝焉,……」,這段敘述讓吳鳳的傳說增添了神話色彩 ...

  4. 吳鳳 (1699年2月17日—1769年9月9日,鄒語:ngo'ho), 字 元輝 , 清朝 福建省 漳州府 平和縣 人(一說為嘉義番仔潭人),任 臺灣 清治時期 之 諸羅 (後更名 嘉義 ) 通事 。. 1769年,擔任通事48年的吳鳳,在社口庄(今 中埔鄉 社口村)之社寮中,被砂米 ...

  5. 2017年9月14日 · 中國第一本述及吳鳳的傳奇故事,首見於劉家謀《海音詩》及其附文(咸豐五年,1855年);這跟後來神話版本相當大差別。 原文如下:吳鳳為(嘉義)蒲羌林(埔姜林)大社通事。

  6. 其他人也問了

  7. 吳鳳史事探析及評價. 一、前言 . 吳鳳在台灣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 不過,早在民國五十五年倪搏九先生的「吳鳳死事考正」一文,便對這個社會化後的吳鳳形象產生懷疑(註1)。 陳其南先生的「一則捏造的神話──『吳鳳』一文發表後,復由山胞省議員的質詢,整個新聞界似乎掀起了吳鳳熱(註2)。 要討論吳鳳的事蹟以前,必須要對吳鳳這個人是否存在,進行一番查證功夫,只有吳鳳存在這個前提存在,整個討論才有意義。 近年來由於吳鳳有關史料逐漸公開,就目前資料而言,吳鳳的存在似乎不成問題,也沒有人能夠提出足夠的證據,證明沒有吳鳳這個人。 目前在台北市文獻委員嘉義文獻刊物中,我們找出吳鳳的家譜(註3);吳鳳所用的「理番分府」印(註4);吳鳳與人訂定的合約(註5),做為吳鳳存在的證據。

  8. 吳鳳. 作者. 卜萬蒼,丁衣,徐天榮. |. 典藏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劇情大綱】 康熙年間,山地原住民經常出草殺人,幾任通事被害殉職,官廳派令困難,只好張貼榜文招募通事,但眾人恐懼生命不保,通事一職乏人問津。 福建來臺經商的吳鳳,平時熱心助人,與當地原住民相處融洽,他看到原住民與漢人時有紛爭,頗多感觸,自願勇任通事,秉持平等的原則,盡力排解糾紛與改善原住民生活,並希望革除原住民用人頭祭神的習俗,為避免原住民反彈過大,建議先用追會之亂幾十個死者的人頭來逐年祭神。 吳鳳為原住民事務盡心盡力,教導婦女織布,小孩讀書,為他們治病,很受愛戴。 原住民少女薩妲蘭久病不癒,被當成是惡靈附身而加害,所幸吳鳳出手相救,收為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