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2月5日 · 考選部今(5)日公布錄取111年高普考人數的總排行前10大學校,其中前3名為成功大學、政治大學、中興大學;成功大學繼110年之後再居首位 ...

  2. 2021年3月19日 ·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日前公布「繁星推薦」入學錄取及篩選結果, 台灣大學 346個招生名額錄取345人,其中錄取門檻最低的考生,學測成績為4科42級 ...

  3. 2023年6月29日 · 綜合大學排名前四名分別是台灣大學、成功大學、陽明交通大學和清華大學,而中山大學名列第五,進入了頂尖大學的行列。. 不過,今年入選的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8年8月7日 · 107學年大學考試入學分發於今日上午放榜,根據大學分發會統計,今年是「僧多粥少」,登記人數增加至4萬4345人,招生名額則減少至4萬263名,錄取 ...

    • 鄉下狀元就近入學
    • 公平與不公平的競爭
    • 探索生命的解決方案

    在國境之南的屏東,2016年潮州高中89名學生以繁星考取大學;屏中和屏女則有4名考生藉由繁星錄取醫學系;東港高中33名繁星錄取生當中,有17位考上國立大學。如此一來,強化國中生留在非都會區選填社區高中的意願。7月剛放榜的國中會考,潮州和東港高中因為繁星推薦考上大學的好成績,在少子化的年頭,招生全部額滿,甚至有考上雄中、雄女的學生,選擇留在當地念高中。 在此同時,部分私立高中祭出高額獎學金,吸引考上高中第一志願的國中生到校就讀,原本程度不錯的學生,在私立高中三年,多半名列前茅,因此也成了私校以繁星推薦考上好大學的種子生力軍。私校憑藉著「好學生」開出的繁星紅榜,吸引更多國中生前來就讀。 繁星成了部分私中,打造國立大學錄取紅榜的捷徑,相對排擠了繁星最初設定──平衡城鄉差距的初衷。

    大家爭議的「考試公平」,其實奠基於「教育資源分布的差異」,學費低、資源多的國立大學,在人人都能念大學的時代裡,顯得是「稀有資源」。社經地位高的家庭,容易給予孩子相對豐沛的教育資源,而學業成績表現優異,可是當繁星的錄取名額增加,排擠的是他們以高分考取國立大學的機會。 為了追求「公平」,推出五花八門的大學考招制度,原本看似「公平的制度」,通常是順了姑意,逆了嫂意。對於考招制度有意見的家長,多半是具備「輿論話語權」的菁英階層。教育背後的深層意義,在於帶動社會階層流動,流動之際卻會損及既得利益的遊戲規則。

    回到源頭,教育是為了教會下一代,面對生命挑戰的生存之道,光是學業成績好,一頭鑽進考試學科,其餘的能力都等上了大學再說,似乎為時甚晚。基礎學科打好根基,為的是發掘「學術型人才」,過去大學著重於學術研究,如何找到具有學術潛力的學生,以分數選才當然無庸置疑。 如今,學術能力的養成不再是大學的唯一目標,諸多學用合一、技術養成的課題,以及多元科系的出現,學科能力強弱,不再是大學選才的單一指標。繁星推薦制度的出現,就是面對大學多元發展後的產物,因此刺激社會重新思考大學的價值,以及每位學子讀大學的目的。何不放下腳步想想,除了爭取高分考上好大學外,還有哪些道路選擇,可以為人生開出更豐美的選擇,應該才是永遠持續學習和探索的解決方案。(相關報導:從媒體報導篇幅看出「技職仍是孤兒!」的準科大新生,向蔡英文總統提出...

  6. 2022年11月30日 · 考選部昨(29)日說,111年高普考行政類科錄取學校十大排行榜中,政大、台大、北大居前3名;另外,公私立大學都新進榜者,包括台北商業大學 ...

  7. 2023年4月26日 · 我們以111學年大學的學測為例,去年報名人數約為11.6萬,公立大學的錄取率已經高達44.6%了。 這個學年參與學測的學生是民國93年左右出生為主,當年新生兒人數21.6萬人,接著那幾年的新生兒數也都在20萬出頭左右。 現在呢? 去年新生兒人數13.8萬;見底了? 不知,再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