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2月23日 · 其中,位於桃園觀音的大潭藻礁全球少數僅存的現生淺海藻礁,至少歷時5000至7500年才得以形成,豐富生態養育近百種生物,包括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綠蠵龜、台灣白海豚等,獲國際保育組織「Mission Blue」列為東亞第一個生態希望熱點。 中油三接選在桃園外海 環團控藻礁被判「死刑」 影片因網路問題無法播放。 請檢查網際網路連線,然後再試一次。 Error Code:...

  2. 2021年2月25日 · 桃園觀音大潭藻礁是全球少數僅存的現生淺海藻礁,豐富生態養育近百種生物,包括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綠蠵龜、台灣白海豚等,獲國際保育 ...

  3. 另一方面,現生藻礁主要分佈在三個藻礁海域:由南到北分別為觀新藻礁、大潭藻礁以及白玉藻礁,其中觀新藻礁(=礁灰岩)面積為最大。 目前桃園藻礁生態系的現生藻礁,主要是具鈣化能力的殼狀珊瑚紅藻組成。

  4. 2024年6月22日 · 記者陳俊智/攝影 中油桃煉廠爆汙染,珍愛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表示不意外,同時認為中油其他廠區也有類似未爆彈,例如大潭沿海的汙染及破壞 ...

  5. 2017年8月15日 · 為了搶救眼前這一片美景,一群人冒著下午攝氏36度烈日,在藻礁低潮線區以皮尺作為穿越線,利用固定方框進行珊瑚藻覆蓋比率以及物種多樣性的採樣,同時標定出柴山多杯孔珊瑚的座標;而另外一群學生則蹲在藻礁的潮溝間,以幾乎貼近礁體的距離 ...

  6. 2021年11月22日 · 【評估生態回復力所需的資訊】 在大潭藻礁獲得矚目之初,就有一個關鍵議題:究竟要多久才能形成當地的藻礁? 根據海洋生物與地質學者的礁體樣本定年分析結果,當地藻礁已經存在超過7000年,這一點並無人提出異議。 但當我們說7000年的「藻礁」時,應明確指出說的是藻礁哪一部分。 在適當的條件下,殼狀珊瑚藻於礁體上以每10年到20年生長1公分的緩慢速度造礁,潮間帶的礁體、潮池,以及生長於其間的活珊瑚藻和其它動植物,共同構成了藻礁生態系,這是生態藻礁。 而在生態藻礁下方深處,或遭沙埋而無生機的碳酸鈣岩體,則屬於地質藻礁。 此一區分,有助於我們以適當的尺度衡量「藻礁」其存在與發展的時間。

  7. 2022年2月18日 · 大潭藻礁遭沙埋 海保署調查出爐:淤泥非屬三接施工土方、生態未受明顯影響. 去(2021)年9月,珍愛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於臉書指控,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施工土方疑似外溢,導致大潭藻礁G2區域多處淤積大量污泥,影響藻礁生態環境及柴山多杯孔 ...

  8. 2019年4月3日 · 大潭藻礁是桃園沿岸的一處生態伊甸園。 每到傍晚,這片看似平凡的礁岩就會變得生機勃勃並吸引大量魚類、甲殼類與無脊椎動物前來。 有別於一般由珊瑚蟲形成的珊瑚礁,大潭藻礁是以殼狀珊瑚藻為主要的造礁生物,經由其體內鈣化作用沉積碳酸鈣所建造之生物礁體,目前估計已有有超過7600年的歷史。 每年3至4月是殼狀珊瑚藻生長最旺盛的時候,那時原本烏黑的礁岩就會轉為紅通通一片。 藻礁的多孔結構是許多海洋生物的完美棲地,包括最近發現的柴山多杯孔珊瑚( Polycyathus chaishanensis )。 這裡同時也是多種裸胸鯙、螃蟹,殼狀珊瑚藻和綠蠵龜的重要棲地。 此外,這裡更可能是數種鯊魚的重要孵育場,其中包括 瀕臨絕種的紅肉丫髻鮫( Sphyrna lewini )。

  9. 蔡英文總統今(25)日一早前往桃園視察「觀新藻礁生態系」、「大潭藻生態系」及「大潭電廠」,並向國人說明政府保護藻礁的成果,以及為環境保護與國家發展取得雙贏所做的努力。

  10. 2020年11月10日 ·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暨環境與生態研究中心教授劉少倫表示,本次研究證明大潭藻礁是桃園沿海漁業資源非常重要生態棲地,甚至是澎湖至東北角間魚類中繼站;團隊也有訪問當地漁民,同樣表示現在漁獲的確較往年減少。 劉少倫強調,三接工程預計會建3公里乘4公里長堤坊,但反而會增加海浪侵蝕及泥沙淤積範圍,計算可能影響整個沿海9公里範圍,若真的三接完工,可以想像的是台灣藻礁生態系「全面瓦解」。 (編輯:方沛清)109111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今天表示,根據學者所進行魚類物種調查、海下聲景與沉積物中魚類耳石組成等跨域整合研究,今年發表成果於國際期刊,是支持大潭藻礁必須保留的科學證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