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林耀英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林耀英 (英語: Scott Lin ,1933年 — ),是台灣億萬富翁、 大立光電 的創辦人 [2] [3] [4] [5] [6] [7] 。 生平 [ 編輯] 林耀英,1933年出生於 高雄 阿蓮區 [8] 。 經歷 [ 編輯] 大立光電 創立於1969年,並於1987年投資1000萬新台幣,四大家族為原始股東,成立大根精密 [9] ,後大根合併大立。 身為大立光電聯合創辦人,林耀英的個性不多話 [10] 。 2010年, 大立光電 聯合創辦人陳世卿接任大立光董事長。 四年後改選,交棒予林耀英的長子林恩舟擔任公司董事長、次子林恩平擔任公司執行長 [11] 。

  2. 序言. 歷史.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通稱 大立光電 、 大立光 ,股號: 3008 )為 台灣 學、電設備製造商。 總部設立於 臺中市 南屯區 台中精科園區 ,2002年股票上市,自2014年8月至2021年5月為臺灣股王。 歷史. 1980年, 林耀英 與 陳世卿 在 臺中市 西屯區 東海大學 對面成立「 大根精密學股份有限公司 」。 1987年,大根精密再成立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3] 。 1990年,遷廠至 台中工業區 內。 2001年,大立光直接併購母公司-大根精密學 [4] ,2002年,在 臺灣證券交易所 掛牌上市 [5] 。 2003年於 中國 蘇州 成立蘇州廠(2019年底撤廠)。

  3. 工具.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通稱 大立光電 、 大立光 ,股號: 3008 )為 台灣 光學、光電設備製造商。 總部設立於 臺中市 南屯區 台中精科園區 ,2002年股票上市,自2014年8月至2021年5月為臺灣股王。 歷史 [ 編輯] 1980年, 林耀英 與 陳世卿 在 臺中市 西屯區 東海大學 對面成立「 大根精密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 1987年,大根精密再成立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3] 。 1990年,遷廠至 台中工業區 內。 2001年,大立光直接併購母公司-大根精密光學 [4] ,2002年,在 臺灣證券交易所 掛牌上市 [5] 。 2003年於 中國 蘇州 成立蘇州廠(2019年底撤廠)。

  4. 林恩平現為全球手機鏡頭龍頭大立光的董事長大立光 2022622 公司高層異動重訊消息),其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從小兒科醫生跨領域到科技業在管理風格上也秉持著如醫師般一絲不苟理性嚴謹甚至有點鐵血鷹派的作法也因此被冠上科技業柯 P的稱呼曾帶領大立光股價於 2017 年創下難以置信的 6,000 元成績,自擔任大立光的執行長一路到董事長,奠定了大立光在全球市場的領先地位並持續突破相關技術,被知名財經雜誌《財訊》選為 2022 年最具影響力的財經風雲人物。 林恩平背景.

    • 大立光創辦人是誰?1
    • 大立光創辦人是誰?2
    • 大立光創辦人是誰?3
    • 大立光創辦人是誰?4
  5. 2020年5月28日 · 大立光3008共同創辦家族之一的林氏家族近一年多來陸續將林家股權進一步集中包括創辦人林耀英董事長林恩舟與執行長林恩平的個人持股皆已降至個位數張甚至歸零而林家所有的茂鈺紀念公司則以14.1的持股位居大立光單一最大法人股東。 另一方面,外資法人包括美商摩根大通及花旗受託保管之投資專戶雖仍同列前十大股東,但持股皆有所下滑。...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14年3月19日 · 財經. 焦點人物. 最強股王 大立光. 大立光創辦人林耀英中年創業依舊敢走別人不敢走的路。 (商業周刊1375期) 撰文者:康育萍. 2014.03.19. 他,47歲才創業,卻成就近25年最厲害的股王。 5萬字訪談紀錄,一次揭開神秘面紗。 3月13日,股王大立光的收盤價正式站上1400元大關,創下台股近25年的新高紀錄,更成為台股史上最久的千元股王,這不僅是過去10年來千元股王在位最久者,它更四度成為台股股王,次數超越聯發科、打平宏達電。 表現越亮眼,這個隱身於台中大肚山下的王者,卻越發神秘。 10多年來,大立光不曾開放廠房讓外界參觀,近3年甚至謝絕所有媒體採訪,就連光學設備商都不得其門而入,大立光被台灣光學界同業稱為:一個大家都想一窺究竟的「黑盒子」。 中年創業.

  8. 2011年6月28日 · 大立光的兩位創辦人林耀英與陳世卿凸顯出台灣人的靈活本事足以改變世界七十八歲的林耀英除了一頭白髮之外絲毫看不出老態即使是長達兩個小時的採訪他與大立光董事長陳世卿依然挺直腰桿就像是兩位紀律嚴明的德國光學大師一樣。 廣告. 三十一年前,日本與德國的光學大廠都在台中設立工廠,培養出一批訓練扎實的台灣技術人員,等待時機創業,「說不一定,台灣有機會承接這一個光學產業,」當年,林耀英就對著陳世卿這樣說,走向創業之路。 朝令夕改很正常. 靠著一股不要依賴別人的骨氣,「大立光從第一個產品就自己開發,」負責技術研發的陳世卿回憶,當時兩個人翻遍了所有的技術書籍,開始在紙上畫出數百張的鏡片設計圖,土法煉鋼,終於摸索出鏡片的設計技術,逐步打進國際大廠的供應鏈。